论“上新桥”的经典特征与艺术意境

2021-05-13 09:46汤梦飞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制壶新桥壶盖

汤梦飞

在紫砂壶艺术发展的几百年间,制壶工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文化还是艺术,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制壶工匠们发挥聪明才智,大胆探索实践,创造出无数精美独特的紫砂壶作品,展现了中国紫砂壶艺术的灿烂辉煌,在紫砂壶艺术星空中留下了他们闪耀的名字。

顾景舟大师是海内外所公认的“胡艺泰斗”,他一生热爱紫砂壶艺术,制壶无数,留下了大量经典款式,所享声誉可与明代的时大彬相媲美,足见景舟大师的工艺造诣。“上新桥”是景舟大师的代表作之一,兼有中国古典的意境之美与创新特征。本文即通过这件“上新桥”紫砂壶说明了这一壶型的经典特征以及其中包含的艺术意境。

1、水墨风雅:泥料表现

桥是中国江南水乡的代表性建筑,象征着恬淡与宁静的气息,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之中,常见“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代表了中国传统审美中的水墨风雅格调。

“上新桥”的创作也继承了这种“水墨风”,追求清新淡雅与古朴自然,主要运用泥料的色彩与质感体现出来。作品外表呈浅棕色,这是一种非常容易使人联想到自然或树木等一系列自然之物的颜色,首先赋予了作品以自然气息。壶表面光洁无暇,可见泥料自身的纯粹性和制壶工艺的精湛。细腻的砂质肌理与作品表面的精细并不冲突,这种肌理感是泥料自然特征被保留的结果,也是烘焙作品的自然气息所必须的。接近于泥土的色彩与质感象征的是自然,是不加雕饰的纯真之美,打造出作品淡雅、古朴与清爽的水墨之风。

2、桥水相映:意境之美

“上新桥”这一款式有着古老的艺术原型,相传其是由景舟大师在遍访博物馆考察了宋代紫砂窑后打造而成的,融入了景舟大师自身的艺术修养与人文底蕴,摇身一变成了紫砂壶中的经典壶型。此壶中萦绕着深长隽永的意境之美,又具创新精神,在展开的艺术画卷中,带给人新的启发。

壶的造型结构倾向于传统和简约,以衬托其中的意境营造。创作将壶体打造成经典的圆器造型,饱满圆润的壶身玲珑灵巧,以壶中部最为丰满,从正面看便形成了弧度明显的线条,有利于体现作品中的线条美,两侧对称的腹部线条则体现了作品结构的稳当均衡。壶肩部开阔平缓,自然下落,舒展自如。圆形的壶盖轻轻覆盖于壶身顶端,大小根据壶身设计而成,对壶身线条进行了延伸,使壶在整体结构上更加统一。姿态柔软的把手镶嵌在壶身一侧,向上延伸与壶盖边缘保持水平。壶嘴对面的壶壁上镶嵌传统的耳状环形端把,造型简约,线条流畅。整个壶体结构尤为简洁清爽,如呈现水墨画的画布一般干净,既展现了紫砂身筒技法的精湛与紫砂壶造型结构的基本特点,尤为意境构建进行了铺垫。

“上新桥”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创作不仅表现桥,也表现与桥联系最为紧密的水,桥水相映才能突出桥的艺术美感与古典意境。创作在壶盖中央镶嵌了桥形壶钮,与单一线条的拱桥相比,此壶中的桥由两道竖梁和平整的桥体构成,显得更为沉静稳当。把手上端镶嵌了一小段平整的“桥体”,与壶钮配合有层次美感。壶嘴、壶钮以及把手顶端都是平整的状态,使作品尤为规整,体现了结构的严谨。

与造型较为硬朗的桥相比,流动的水就较难处理了,创作运用纹线进行组合,在凹凸之间如水波纹荡漾,以实衬虚,表现出水的荡漾之美。壶身上部有一条清晰的纹线环绕壶身一周,与壶盖大小构成比例,由平面过渡至立体,产生虚实相生的效果。壶盖上“加高”了一层,同为圆形,与壶盖之间构成比例。如此一来,壶从上至下就形成了层层水波,并在线条与平面,平面与立体之间灵活转换,产生了水纹荡漾的生动效果,将桥也衬托得有了生机,“小桥流水人家”那种包含生活气息,又恬淡宁静的水墨画美感就清晰地呈现在壶中了。

“新桥”意味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创作通过这种既有真实性又具有意境美的设计也带给人一种启示,给人以希望。“上新桥”紫砂壶工艺精湛,意境深远,表达了最具中国气质的水墨意境,使人置身于静谧的桥水世界当中,去找寻人生的意义,获得“过桥”的动力,不断地去追求美好的未来。

结语:宁静、淡远或脱俗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景舟大师将之融入“上新桥”中,带人们领略了中国水墨画与紫砂壶工艺的美感与价值。此件紫砂壶继承景舟智慧,在对作品的细节处理上相当细致和严谨,展现了从景舟大师至今一脉相承的大国工匠精神,使紫砂壶艺术始终闪耀着人文之光。

猜你喜欢
制壶新桥壶盖
新桥国际机场昆虫群落与鸟类发生的相关性
汽车车身无损修复技术应用分析
伪造的情书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再别新桥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