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中的自然天地
——浅议“谛听万籁”的艺术特色

2021-05-13 09:4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万籁壶嘴泥料

陈 晔

中国紫砂壶艺术能够兴盛百余年,主要依靠的是珍稀独特的泥料与精湛高超的中国传统工艺,客观上反映了中国茶道文化、传统陶器艺术的影响力和人们对雅致、端庄的中国古典美的认同。自然是紫砂壶创作的主要表现对象之一,主要通过还原自然世界之神韵表达宁静之美。“谛听万籁”这件作品就塑造出“蛙语水云间”这一静谧不乏生机的自然世界,精美逼真,饱含生气,展现了紫砂壶工艺的特点,使人们能够放下包袱与戒备,徜徉于蛙鸣荷塘之中,感受紫砂壶艺术的精妙。

一、泥料与基本造型

“谛听万籁”这一作品主要的亮点在于装饰,为了营造浓厚的古典氛围,为装饰提供稳定的框架,创作在泥料与造型的选择上趋于经典化与简约化,以呈现紫砂壶艺术的基本特征,烘托静谧的荷塘空间。

棕红色是紫砂壶创作中十分常见的色彩,也最有中国古典气质,能够呈现出这一色彩的泥料蕴含丰富的铁元素,实用性和收藏性也较好。此壶即为棕红色,颜色浓郁均匀,质感细腻,无任何杂质,构成作品光滑洁净的表面。泥料在经打制与打磨后有淡淡的光泽,柔和内敛,有凝脂之感,将色彩与壶体造型均衬托得十分饱满。紫砂壶常被称为“紫玉金砂”,其原因便在于泥料,此壶就如同温润雅致的红玉,完美展现了紫砂泥的出类拔萃与制泥工艺的精良。

圆器是紫砂壶以及中国传统陶瓷茶壶中最常用的造型,珠圆玉润,十分耐看。此壶身型圆润饱满,是典型的圆器作品,创作将壶盖进行简化,使平整的圆形壶盖与壶身融为一体,使壶的整体线面结构更加简洁清晰。壶体姿态均衡饱满,线条一气呵成,弧面饱满玲珑,构成挺括的线面结构,展示了紫砂壶圆器的基本特征。

壶嘴姿态向上,垂直镶嵌于一侧壶壁,线条灵活柔软,形态立体挺拔。圆环把手镶嵌在壶嘴对侧壶壁上,略低于壶嘴,在倾倒茶水时能够更为省力,体现了创作对实用功能与艺术设计的同等重视。

壶体造型以简约为主,为后期装饰及使用功能提供了稳定的结构。圆巧之形中有平和之气,象征静谧的池塘,营造出“万籁此俱寂”的宁静之美。

二、蛙语水云间

万籁俱寂不是死寂,那些渺小的生命体依然活跃着,便需要用心去谛听。为了营造生机感,创作在壶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既表现了主题,塑造出意境美,也借装饰工艺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部分就是壶钮,创作运用了绿色泥料,雕刻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青蛙,镶嵌于壶盖中央作为壶钮。雕刻是紫砂壶创作中常用的装饰工艺之一,可生动地表现各种事物。创作首先从色彩上对青蛙进行模仿,不仅运用了绿色泥料,并打造出斑纹,求真求实,这种技法也称为“色泥”。之后便是塑造青蛙之形,青蛙头部朝向壶嘴,并高高扬起,颈部伸长,与壶嘴构成了平行。身体后部肌肉紧实,线条清晰,四只爪牢牢地伏于壶盖上,指节清楚有力,表现出青蛙的健壮。青蛙的姿态极为生动,如在积蓄力量,伺机而动。头部两侧镶嵌了两只黑溜溜的大眼睛,点亮了青蛙的神采,如正在敏锐地谛听着自然世界的声音,富于机灵可爱之气。

壶中的另一部分装饰是纹理,其中又可分为石纹、木纹与水云纹,用以烘托青蛙所处的场景。首先是壶盖中的石纹。青蛙下部是一块凸起的边缘不规则的空间,是创作对石头的模仿。壶盖上纹路磨痕遍布,有历经风霜雨雪的沧桑感,真实地模仿出自然的气息。壶嘴与把手也不是完全光滑的,其纹路更加硬朗,立体性较强,如树木表皮的那种纹路,可称之为“树纹”,象征环绕着池塘的树木。壶身之上的纹路则相对复杂,首先创作在壶身上部由左至右刻出一条纹路,刻痕较深,使壶面产生层次效果。壶身左侧有纵向平行排列的波浪纹线,长短不一,使壶面左侧微凹。右侧则为横向的较为短小的波浪纹,并带有卷曲纹线,姿态随意。这些纹线可称之为“水云纹”,模拟出池塘水中的生机。青蛙卧于池塘中的石头上,谛听万籁,这是一种宁静,更是一种博大,表现出和谐的生态美。将人们带到自然世界中,去放松心灵,去体会那一线一面,一池一蛙之中所呈现的紫砂壶艺术魅力。

结语:自然美在紫砂壶中得到了升华,这全要靠那精湛卓越的紫砂壶工艺。“谛听万籁”这件紫砂壶作品静谧之中饱含生机,正是中国古典宁静之美的独特之处。本文对此件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在说明紫砂壶工艺价值的同时也是融入自然生态的过程,在谛听万籁中走近紫砂壶艺术世界,体会紫砂壶艺术的精妙。

猜你喜欢
万籁壶嘴泥料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忘形
张国中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日化·妇婴
历 练
壶嘴的曲直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