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四要点”,让肺癌患者活得更好

2021-05-14 10:46
保健医苑 2021年5期
关键词:伪科学肺癌病情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有许多创新疗法的突破为广大肺癌患者带来生存希望,包括新一代靶向药物的研究、新兴免疫疗法的获批及临床运用,大大延长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追求“活得更长”和“如何活得更好”成为目前共同关注的热点。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在《2020 中国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白皮书》的发布会中谈到了“四要点”,帮助肺癌患者活得更好。

1 把“病情”握在手中

目前,很多患者通过基因检测,运用靶向、免疫、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都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在肺癌确诊时,家属和医生都是尽可能隐瞒,导致患者总认为自己不能被治好,特别是看到很多身边其他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良情况,总会往自己身上联想。

“过度恐惧癌症”的原因在于患者本身对整个病情以及目前治疗的新技术、新手段、新药物不了解。因此,医生应告知患者的疾病基本状况,家属也要和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如疾病目前的病理状态,现在有哪些可以控制和治疗疾病的先进武器。真正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就要让患者主动掌握自己的生命信息,在治疗一个阶段后及时告诉患者有哪些病情好转的信息。

2 线上科普警惕“伪科学”

对于一位早期肺癌患者,如果明明应该首选手术切除,但当他看到一些“科普信息”提示可以不做手术解决时,就会信心满满地考虑非手术方法。结果是,在尝试的过程中,钱花没了,疾病也耽误了,最后对治疗疾病的信心也大大降低了。

患者和家属应多了解一些有关肿瘤治疗的最新资讯信息,无论是诊断技术、治疗方法、新研发的药物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手段,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随着目前越来越多新媒体、自媒体平台的出现,针对一种疾病、一种药物或一种方法有很多说法,让患者也不知所以然。所以,患者要学会分辨哪些是真信息,哪些是伪科学,哪些是谎言谣言,建议尽量到官方、正规的平台获取专业信息。

3 有些“症状”不是病

肺癌患者出现疲惫、咳嗽,要学会鉴别是否真是由疾病引起,能够把正常的生理症状同疾病症状区别开。例如,走路走累了,会带来疲劳,这些不是疾病状态,不要去往疾病上靠;咳嗽是正常的生理反射,不要把一个很响亮也没有痰的正常咳嗽同疾病画等号;食欲减退也一样,和人们的精神状况、饮食状况、休息好坏有很大关系。

如果出现平时没有过的症状,需要及时反馈给主管医生。记录好每天出现的症状,像记录体温、血压、脉搏,最好有一个时间表和曲线图,给医生更直观的感觉。特别是在两个化疗间隙,居家休息期间的情况,都要仔细记录下来。

对一个晚期肺癌患者来说,通过有效的治疗,无论是疲劳、咳嗽、食欲减退症状都会有明显缓解,在缓解过程中坚持记录。若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反复,又出现以前的不舒服症状,要及时反馈给医生。通过相应症状,医生可以及时进行复查、评分,包括胸部CT、肿瘤标志物、基因的二次检测,帮助患者修正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4 减少“烟霾”,关注“心霾”

生活中,首先要多关注雾霾防护,这种可吸入颗粒物pm2.5 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类致癌物质。雾霾天气中尽量少外出,减少在外停留时间,如果必须外出,建议戴好口罩。

第二个霾是室内烟霾,包括一手烟、二手烟。建议年轻人拒抽第一支烟,拒沾电子烟,中老年烟民尽快远离烟草、科学戒烟。其次,中国式的煎炸爆炒、室内烧烤同样可以使厨房室内pm2.5 爆表,建议采用健康的烹调方式,同时减少可挥发性的苯和甲醛等污染物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第三个霾是“心霾”,心理的污染是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处于心理抑郁压抑的状态,最终会影响躯体健康。日常生活中,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愉快心情,合理饮食,锻炼身体,定期健康体检,这些都构成了维护健康的重要基石。

猜你喜欢
伪科学肺癌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半小时才燃脂”是伪科学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华盛顿大学开“反胡说八道”课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
伪科学在社区和学校的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