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21-05-14 12:25万佳雯
锦绣·下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大学生

万佳雯

摘要: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使得高校如何保障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以一大学生突发的心理问题为例,通过了解、干预、陪伴、辅导等方法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重新回到正常的校园生活中。同时得出,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不仅要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做好师生间、家校间的联系,将“爱心、耐心、细心”贯穿于学生工作始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干预;心理健康工作

一、案例介绍

小沈,2019级学生,该生在入校以来,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各类活动及技能竞赛,但在入学之初的心理普查中,检测出心理亚健康的状况。

2020年10月中旬,小沈告诉其辅导员自己近期情绪比较低落,总是莫名的想哭,主要原因是因为与自己十分要好的朋友刚刚因病去世以及家庭的一些原因导致,遂该生想前往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疏导,但在其与心理老师沟通过程中,忽觉头疼剧烈,情绪激动,此时她的辅导员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将其带回寝室进行情绪安抚,让该生先平静下来,再让同寝室友陪同其前往医院做脑部检查,以防头疼剧烈是由病理性的身体原因导致,同时给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打电话汇报此事,进行备案,在确保该生身体状况良好的前提下,再帮助她逐步调整心理状态,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一)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该生入校之初,心理普查结果反馈异常时,应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该生基本情况,家庭背景等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多留意其心理状态,对该生产生的负面、消极情绪要及时的进行排解疏导。

(二)将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告知家长,加强家长的干预与关怀

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将学生的基本情况告知家长,如若情况严重,可以请家长到学校见面交谈。尽可能的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并鼓励家长与学生多进行交流,表达关怀,有利于缓和家庭氛围,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有积极作用。

(三)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待学生情绪趋于稳定后,结合同学室友反馈的信息和向家长了解到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告诉小沈面对好朋友的离世感到悲痛是正常的情绪,可以抒发出来,对于父母希望可以重组家庭应给予理解,家人对你的爱不会减少,父母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同时向校心理咨询师请教,如何应对此类学生心理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劝导学生。

(四)发挥班干部与室友的作用,加强日常陪伴

在家长的悉心照料与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基础上,教育班干部,特别是同寝室友,对小沈多些陪伴,带给她来自同学朋友的关爱,让其感受集体的温暖,对其心理状态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同时若出现紧急情况,也要及时向辅导员反映报告。

二、案例分析

该案例属于心理辅导类,是学生由于心理情緒调适不当所引起的学业、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失衡,该生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情感,更喜欢将情感埋藏在心中,当消极情绪累积到自身无法消化承受时,便会集中爆发,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校辅导员与学生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产生消极情绪时,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引导小沈将情绪表达出来,逐步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对生活重拾信心,专注于校园学习生活之中,从而恢复积极状态;二是与家长取得联系,建议家长和孩子多沟通谈心,从家庭方面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一)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辅导员是为学生服务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是辅导员重要的工作职责。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无处宣泄造成的,所以作为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便要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发现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的沟通引导,同时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答疑解惑。

(二)多方面关怀学生,将“爱心、耐心、细心”贯穿于学生工作

一方面,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本着对家长负责的态度,告知实际情况,大部分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都与原生家庭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了解其过往的生活情况和成长环境,对于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室友,同学等,因为学生往往在同龄人面前愿意展现真实的自我,所以多和其室友交流可以让辅导员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要将“爱心、耐心、细心”贯穿于学生事务之中。

(三)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其重回正常的校园生活

在稳定了学生的情绪之后,要积极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重返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和学生开展多次的谈心谈话,一方面安抚情绪,让她把悲伤的情绪表达出来,不要压抑在心中,同时让她感受到来自家人和老师、同学的关爱,逐渐的走出阴霾;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多参加校园的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在校生活,充实业余时间。之后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逐步建立成熟的处事心态,学会独立的处理和消化生活中所面临的负面情绪,健康成长。同时作为辅导员也要持续了解掌握该生的心理态势,做好后期跟踪。

三、分析与启示

(一)在新生入学阶段做好心理普查工作,开展入学心理教育。

在新生入学阶段,做好心理普查工作,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心理摸排,使辅导员对心理情况特殊的学生早了解早干预,同时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特别是适应性教育,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大学期间学习目标,让同学们将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校园生活,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辅导员也要向学生讲授基本的心理问题类型,让同学们学会自我调节和处理心理困境,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二)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处理学生事务之中

辅导员在处理学生日常事务时,要注意对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学生产生的问题千变万化,但只有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针对性的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才能真正的把學生工作做好。大部分由于环境、学习、人际关系引起的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做到缓释和解决的。这就需要辅导员将“爱心、细心、耐心”贯穿到实际问题中,并和学生进行大量的沟通交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具有一定的敏锐度,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辅导员要能做到发现苗头,及时了解干预,将心理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同时,全面了解班上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别关注情况特殊的同学,如有必要,可加强与其家人的联系,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出现反复的情况,作为辅导员更不可心烦气躁,而要将耐心与关爱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

(三)加强师生间与家校间的联系,多方面合力解决心理危机。

依托学生干部,建立一套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平时多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定期培训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使得心理问题能及时的被发现,必要时班干部要能协助辅导员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态的发展。作为辅导员,也要熟悉的掌握相关心理学知识,能够及时鉴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情况特殊或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辅导员要第一时间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告知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了解学生过往的相关情况,共同处理问题。

四、总结

辅导员应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掌握学生心理问题形成规律,寻求科学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增强心理素质的愿望,掌握自我疏导心理问题的相关技能。通过总结整理各类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为后续解决学生问题提供宝贵经验,帮助辅导员处理好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王建中 .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M].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2]沈威,范伟杰.高校学生工作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J].高校辅导员,2014,6(3):40- 44.

[3]王青.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4]冯刚.辅导员工作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5.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