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立德树人,构建“三全”格局

2021-05-14 12:14李文和
天津教育·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三全教研组思政

李文和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00后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主体,这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我们将思政教育与“三全育人”理念相融合,凸显思政教育对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逐步探索形成雍阳中学的思政育人模式。

一、多途径、多方式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专业技能强的思政队伍

(一)发挥领导班子引领作用,规范全员思想政治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弘扬爱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定期为学生讲授思政课。这种双向教育,既是教育学生,让学生实现思想的成长;又是深刻的自我教育过程,进一步达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的目的。

学校充分运用学科组研讨、德育师徒传帮带、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示范等形式,引领教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展全体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例如:组建家庭教育指导项目组,开展“雍阳大讲堂”系列活动,直击家庭教育热点问题,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良好习惯养成,指导家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开展“领读者”行动,由优秀青年思政教师领衔,解读家教名著,帮助家长探寻科学的育子方法,形成家校合力,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通过学生会、团总支干部选拔培训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构建教师、家长、学生的立体化思政队伍,形成人人、事事、处处协同推进落实思政教育。

(二)组建来源多样化的思政教育专家团队

学校邀请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校友代表以及学生家长等各界人士组建思政教育专家团队。目前,学校已聘请多位校外辅导员,如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特聘学术委员黄君先生,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周梅,武清区教育局党委宣讲团成员刘业明等;学校也聘请多位家长组成家长讲师团,并组织历届毕业生开展“我把我的雍阳时光说给你听”宣讲活动。这些校外辅导员和历届毕业生以自己的故事、动人的讲述,为在校学生讲授有温度的思政课。

二、构建全方位育人模式,提升育人质量

(一)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全课程育人环境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学校确立了“同向同行”的课程定位,既牢牢把握思政课程的核心地位,又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倡导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整合校内各种教育资源,挖掘所有课程的育人价值,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育人方式的拓展,构建校本思政课程体系,形成全课程育人环境。结合初中生思想成长的阶段性特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成立思政教育领导小组,形成覆盖全校的思政教育体系。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不同课程的各个阶段中,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本“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二)加强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的相互衔接与协同

学校既强调学科育人,使各学科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又强调跨学科融合,将课堂主渠道功能最大化。如,道德与法治教研组与语文、音乐、历史、生物教研组携手挖掘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实现学科间相互协同。语文教研组开展“大阅读”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构建完整的阅读体系、感悟优秀传统文化;音乐教研组开展“红色歌曲进校园”展示活动;历史教研组以历史史实为背景,在教学中弘扬红色精神,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生物教研组倡导节约粮食,加强对学生进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联结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形成新型育人格局

学校将校内思政课堂逐渐向校外拓展,架设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互贯通的桥梁,形成校内外相互协同的效应。如,组织学生参观武清博物馆中的历史沿革馆,在探究武清发展史中培育学生浓厚的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感;开展思政课拓展实践活动——模拟法庭,让学生在融入角色中接受案例带来的启示,强化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党员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公园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公益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着力营造思政育人环境氛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各项活动的育人功能,通过主题教育、德育实践活动、共青团组织等综合实践活动(见表1),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四、画好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同心圆”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贯彻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理念,加强不同区域、不同学段、不同学校思政教师之间的联系。

1.不断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作用。我校与南开大学、杨村三中、杨村九小等大中小学建立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的思政教师共同体、学校联盟协作体,探索共建、共享、共研模式,有效地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水平与知识素养的逐步提升。

2.通过思政教师共同体、学校联盟协作体等方式的思政一体化建设,提升了思政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识素养,切实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实效性;在教学中统筹规划,分层教学,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感、获得感。

(责任编辑  吴淑媛)

猜你喜欢
三全教研组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坚持“三全”原则实施“三项”工程构建德育工作新体系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