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历史生命,释放学生活力

2021-05-14 16:03孙敏娟
锦绣·下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孙敏娟

摘要: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总是习惯性的给人一种枯燥、呆板的感觉。然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们创造的历史有血有肉,有生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活”的教育理念,受此教學理念的启发,我就想历史课堂也应该鲜活起来,应该赋予历史生命,交给学生徜徉历史长河的钥匙,释放学生学习历史的活力。

关键词:活的教育;史料运用;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多年后的今天,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逐渐普及。在这个越发注重个人自主发展的时代里,纯粹的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历史知识显然是行不通的。死记硬背的学历史,不仅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历史,解读历史中的家国情怀;而且也无法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释放其学习的动力。如何赋予历史生命,注入课堂动力,释放学生活力,我在默默的思索着这个问题。本文将结合《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课堂教学实例,谈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陶行知“活”的教育理念,赋予历史生命,释放学生活力的具体做法。

一、史料叙事,赋予历史生命

一直以来,教科书由于篇幅的关系,叙事较为精简,很多时候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并不完整。这就很容易让学生形成碎片化的记忆。由此,历史在学生心目中,是对知识板块的死记硬背,是对真实历史的模糊印象。以《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为例,教材以三个子目分别叙事,即议会与王权的斗争、革命的发生、《权利法案》。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革命的过程以及革命的成果。

本课设计时,补充了一些相关的史料,将教材中的叙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全面客观的去把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重大史实。革命中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国王查理一世和国王詹姆士二世。课堂教学中,我以这两个国王为视角,将这节课串联起来。一开始我以一张处死查理一世的图片,以及一段渲染气氛的说辞引出新课。围绕处死查理一世的原因,讲述查理一世的继位,补充革命爆发的宗教原因。通过对教材、课外史料的有机整合,条理性的列举引发革命发生的其他原因。而革命发生的过程则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的方式展开教学,后由革命后期封建王朝复辟,以“女婿登基,丈人出逃”为视角,激发学生的兴趣,补充《权利法案》制定背景的相关史料,由此学生可以非常清楚的理解《权利法案》制定的重大历史意义,还可以延伸出英国资产阶级选择妥协的政治智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使英国享受了三个世纪的和平,在世界大国的舞台上屹立不倒。

二、史料解析,注入课堂动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就历史学科而言,命题立意已由原先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上升到学科素养、核心素养。单纯的将教材知识简单的归纳罗列,已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在立足教材的前提下,注入课堂动力是关键。学科核心素养中,无论是历史理解,还是历史解释,史料都是一个重要的依托。课堂教学中,可以选取简短、趣味性强的、有价值的史料展开教学。来提升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

以这一课为例,初中课程标准关于英国革命的学习要求是: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核心内容,设计时须引导学生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意义。围绕这一重难点,我在授课开始时补充了一些史料,学生由材料分析得出重要结论,即英国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民主、自由的传统。正是这样一个渗透进每一个英国人的传统,才会有革命中英国民众的不懈努力,处死查理一世,让学生感受到英国人冲破旧制度的决心。而后期的光荣革命,则引入一则史料,问学生为什么英国要“进口”一个国王;威廉为什么同意签署权利限制的文案?通过问题的抛出,意在使学生理解《权利法案》颁布的背景。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到《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有力的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君主立宪制最终在英国得以确立。

三、史料感悟,释放学生活力

教学实践中,老师往往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觉得学生理解能力不够。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很怕过多的引用、补充史料,认为学生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全部掌握就行了。其实不然,学生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见多识广、活力四射。大多数时候,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是因为没兴趣,觉得枯燥。如果史料的选取,能让学生觉得历史很有趣,未尝不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多多尝试。

以《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为例,课堂一开始我就引用史料叙事、图片呈现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兴致高昂,能够回答出这名特殊的犯人是查理一世。顺势抛出一个问题,查理一世为什么会被推上断头台?学生立马想,为什么呢?就在这时,一步步的呈现出一些史料。跟随着教师的指引,学生借助着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史料,通过这些史料的体悟,学生既动起来了,也很轻松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即革命爆发的原因是由于王权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并且这个矛盾是一步步激化的动态过程。在解决了这个革命前夕的问题后,我通过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领袖人物克伦威尔的活动轨迹,让学生在史料的解读中,跟着领袖的步伐,大致的把握整个革命的过程。通过对克伦威尔统治后期统治的解读,学生自然而然的体悟到,此时英国革命并未成功,从反对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又回到了另一个人的专制。英国革命的出路在哪里,英国人追求的什么?顺其自然的进入到最后一部分,即革命成果的学习。整个过程中,学生全程的思考、阅读,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在体会历史博大精深的同时,释放了学生的活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借助前人的智慧,在陶行知“活”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自我学习,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历史教学方法、手段,需要我们潜心去摸索。在史料教学的专业发展方向上,我将砥砺前行,赋予历史生命,释放学生活力,让历史课堂绽放人文情怀之花。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29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

[3]何成刚.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对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