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研究

2021-05-14 15:57王炳阳
锦绣·上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完善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的要求,提出在有效治理理念下加强对政府行为的规定,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纳入法治范畴,充分尊重并利用市场运行发展机制,促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坚持秉持竞争中性原则。为科技创新提供市场环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道路,营造边疆民族地区良好的发展态势,探讨新时期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创新路径,提出贯彻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政策,建立公正的程序化考量方式,采用“无为问责”的管理方式,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对新问题的回应能力,在边疆民族地区构建内部治理体制机制,以云南省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以及丽江华坪县民族治理治理情况进行分析,以党的领导为华坪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支撑,不断构建华坪特色绿色发展产业,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由此全面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考量方式;无为问责

1.序言

不同地区在社会治理层面上具有自身独有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以及社会问题等,与其他地区相比,边疆民族地区在社会治理层面上面临着更多的难题,边疆地区处于我国的延边地区,与其他国家接壤,增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民族问题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同时出现,给当地社会治理增加了较大的复杂性。边疆民族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层面具有既受到本国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临近国家的影响,在民族、宗教、资源等层面呈现出多重差异性特征。在陆地边疆治理中在微观以及宏观上具有较强的特殊性[1]。当前我国处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处于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新时期,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平衡以及不充分现象,不同地区发展呈现了较大的差异性。边疆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的重要构成之一,

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应当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促进市场治理以及政府治理,构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从市场行为、边疆地区行政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层面进行规范管理。通过优化的边疆治理方式能够突破边疆治理的结构性约束,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体现边疆治理的主体特征。提升治理能力是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在要求,国家领导层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在2020年1月对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做出了一定指示,提出坚决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提升边疆地区社会治理能力。这对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提出了重要要求,能够有效维护当地社会治理结构,维持当地社会治理稳定,不断维护国家安全[2]

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體系中的重要构成,边疆地区对我国广大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边疆地区稳定发展以及民族团结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有效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的整体发展,应当不断构建良好的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对新问题新挑战的回应能力,构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机制,收集多方意见,明晰当前边疆治理中的存在的新问题,解决当地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与当地的产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扩大绿色产业种植面积,建立多元化的种植方式,对当地的产业发展进行有效整合,探索建立新的发展路径。

2.新时期完善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的要求

当前在新时期,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面临着新的要求,要求对原有的治理方式不断革新,在有效治理理念下加强对政府行为的规定,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纳入法治范畴,充分尊重并利用市场运行发展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道路,引入各方力量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的协同发展。

2.1在有效治理理念下加强对政府行为的规定

为了更好地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要求,要求正确理解科学治理的内涵,在边疆治理中,政府起着核心地位,对当地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起着主导力量,在治理活动中政府起着核心作用。要求政府能够有效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了实现有效治理目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要求避免出现错位、越位等高自主性政府行为,建立现代管理理念[3]

采用放管结合、简政放权以及优化服务管理方式,不断贯彻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由此同时深化改革,加强边疆民族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当地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激发当地市场的发展活力。在边疆民族地区中,要求有效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责关系,迎合当前《决定》中对边疆治理的指导要求,不断推进边疆治理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在发挥全国统一体制优势的同时,加强边疆地区民族团结,促进各个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合作,构建良好繁荣发展体系[4]。同时,充分发挥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在中央与边疆地区合力之下,构建综合性治理体系,建立两级政府治理机制,为边疆地区事务治理提供导向规划。不断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制定边疆民族地区区域发展政策,为其安全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开发方式,建立现代化的开发创新方式。

2.2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纳入法治范畴

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应当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要求全面依照法律制度进行,构建相应的治理体系,这也是当前国家治理的重要要求,这是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此主要体现方式为民主化、信息化、法制化,国家治理主要体现在科学、法治、民主、信息建设层面[5]

法律对社会治理起着基本的支持作用,要求运用法律为国家治理提供基本的程序与规范指导,为此要求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贯彻全面法治理念,以宪法作为治理的第一指导。当前,宪法已经规定了国家治理方式、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权责、治理内容以及治理评价等,在边疆民族治理中可以综合结合国家民族政策及相关法规,以此对治理理念进行及时补充,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重要依据,综合运用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民族自治制度,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与统一,以此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提供依据[6]

2.3充分尊重并利用市场运行发展机制

充分发挥资源在边疆治理中的作用,有效结合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为边疆地区治理提供支持,不断解放当地社会生产力,促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不断深化边疆民族地区市场改革,为自由流动体制的构建扫除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自觉作用,坚持秉持竞争中性原则。在边疆民族地区中不断构建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为所有行业内不同类型的企业构建自由、平等的市场竞争秩序,包括准入许可、政府采购、发展要素获取、商业经营运行以及招投标管理等。对边疆地区发展存量进行扶持,与资产平衡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不断促进企业增量的提升,同时对存量资源进行品质改量[7]

在边疆治理中,不断改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市场环境,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的市场运行环境,这是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重要要求之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光辉成果,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管理中的按劳分配机制等体制建设与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结合。由此,在新的时期,不断推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式的发展[8]。为此,要求不断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对整体经济市场的引领作用,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支持。边疆地区或者临海或者与其他国家相邻,在对外贸易层面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由此可以构建自贸港自贸区等。

建立更大规模以及更高质量的贸易发展平台,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国际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更广泛范围内开拓市场,例如,当前云南省不断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的建设。已经构建了东南亚辐射中心,迎合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倡议,更为深入地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果[9]

2.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道路

要求边疆地区在现代化治理过程中,不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持久战,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的民族团结进步,不断打造中华民族社会共同体,将边疆民族地区纳入相应范围之中,更好地发挥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运用当地的解决思路促进问题的解决。要求当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路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加强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有效运用中国特色主义相关理论、制度以及文化来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问题,更好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路线。充分发挥我党的制度优势,将这一优势充分体现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之中。深入开展关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创建工作,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的管理方式与载体形式,举办走进社区、乡镇、企业、学校、宗教事务场所的各项相关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举办再次強调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地发挥制度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工作中的效能[10]

在发展过程中营造边疆民族地区良好的发展态势。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基础、历史传统以及文化认同感基础等,探索适合当地的民族发展道路。通过多项措施的运用对人民群众进行关于祖国关、文化关、历史观等层面的教育。通过多项措施的运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以此全面促及与维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构筑良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2.5引入各方力量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的协同发展

边疆治理的重要前提是保证社会和谐,新中国建国70周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经济发展与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社会层面支持[11]。良好稳定的市场及社会秩序,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这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宝贵意见。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云南、新疆、广西等边疆民族地区与当地社会治理规律相结合,不断完善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通过多项措施,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保证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取得显著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处于深刻变革,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中逐渐出现了新的因素,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给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要求不断优化社会治理结构,创新社会治理方式[12]

在边疆地区社会治理中,采用专业化、智能化、社会化、法治化的治理策略,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目标之下,与当地治理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平安、和谐边疆民族关系,更好地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政府以及党委在边疆治理中的作用,从整体宏观角度进行各项政策的部署,更好地促进党的方针路线的有效实施,建立社会协同参与的治理制度,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商联系,采用推进会、民主协商会、通气会等方式,引导民众参与制社会治理之中。

通过多项措施的运用,不断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民主化、社会化以及协同化,综合运用多项社会治理手段,包括德智、信息、科技手段,有效处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建立有效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建立并执行群防群治治理机制[13]

3.新时期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创新路径

针对当前新的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与新要求,应当不断创新政府边疆治理方式,不断提升边疆地区治理能力,有效贯彻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政策,不断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对新问题的回应能力,在边疆民族地区构建内部治理体制机制。

3.1有效贯彻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政策

从政策制定上促进边疆治理,要求边疆地区各级党委与政府与该地治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相应的边疆治理政策,不断强化制度意识。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在社会中构建自觉遵从并严格执行制度的风气,构建绩效管理思想。加强对制度执行质量的管理,以结果为导向,制定相应的管理文件,不断细化社会治理流程以及治理环节,明确各个治理主体相应的权责范围。在治理过程中,加强不同部门与人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有效平衡各个治理主体的工作内容,对工作任务进行拆解,并明确责任主体[14]

构建连带共担周边责任,加强执行主体中责任共担与密切合作,构建区域监督主体及区域监督体制,以过程为导向,对相关主体进行问责。对治理过程进行整体分析与管理,对执行过程建立公正的程序化考量方式,从原有治理中的“有错问责”逐渐过渡至“无为问责”的管理方式,运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时更新问责技术方式,构建情景问责模拟体系,对问责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以此为责任问责提供理论依据[15]

3.2不断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对新问题的回应能力

现代政府治理的核心内容为政府回应能力,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应当对此重点改革,构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机制,利用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各当地各种社会资源,及时分析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挑战,从多项角度公平、公正以及公开地回应治理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治理期待。

良好的政府回应能够显著提升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在边疆地区构建整体有序的治理方针,不断提升边疆治理效能,为此要求收集多方意见,明晰当前边疆治理中的存在的新问题,以及所面临的新任务[16]。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时期,人民群众的矛盾已经突破了传有的物质层面的限制,而转变为对美好生活需求与现有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边疆民族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当地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这与当地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一致。

为此,要求不断加强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成果的巩固,加强民族团结与当地产业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相应的产业发展方式,同时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致力于各民族的和谐发展,不断探索当地优势产业。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之下,探索适合当地的新兴产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17]。使得人民群众能够看到并且共享发展的成果,坚持发展是为了人民的理念,不断改善并保证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巩固脱贫成果,在新的时期避免以及阻止当地人民群众返贫,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的重点管理,有效结合扶贫工作,不断提升当地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将乡村振兴战略与扶贫工作有效融合,通过多方力量的运用,共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18]

3.3在边疆民族地区构建内部治理体制机制

边疆民族治理中应当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下采用整合式治理方式,当前边疆地区部分部门的回应动力以及回应意识尚有待加强,未能够有效履行政府的职责,未能够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真实的治理愿望,在社会监管、公共服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层面建设不足,损害了党的执政基础。为此,在边疆治理中,要求不断构建服务型政府理念,针对政府回应构建标准运行管理流程,加强回应制度建设,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政府回应原则以及回应方式,并通过法律予以明确。在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背景下,构建边疆民族地区数字政府管理方式,以此构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良好沟通方式,更好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19]

4.云南省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优化分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在《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细则》的指导下进行的。当前云南省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对其他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范围范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国家在云南地区构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园区,在新的发展时期,云南省充分响应这一发展规划,不断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制定出符合云南省實际情况的战略发展定位。《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于2019年5月1日颁布,对云南省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并制定了2020年4号《实施细则》,对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与支持。在《实施细则》中规定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社会建设以及设计服务等层面的工作细则,为当地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与保障。《实施细则》是《条例》执行的细化展示,目的在于提升《条例》实施的执行力以及针对性,与当地社会治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建立多项发展方式,构建云南省示范区建设体系,加强民族团结,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从人员、环保、生态等多种层面促进当地示范区建设[20]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中,不断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建设管理的基础,积极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建设条件,例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层面的建设等,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当地建设的发展方式。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中,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融合新的发展战略,加强产业链振兴,努力构筑适合当地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强当地产业园区建设,不断促进绿色生产以及绿色消费,努力构筑生态经济发展体系,不断探索发展现代农林业。以经济带动当地社会发展[21]。不断加强当地建设环境的美化,云南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生物资源,该地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护当地生物的多样性,要求不断加强对当地的生态保护,不断构建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加强对当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对重点生态地区的财政支付力度。

加强当地民生建设,将民生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之上,不断促进当地民族地区教育,提升当地医疗建设卫生水平,为当地公共服务建设提供保障。不断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强当地民生建设。要求发展过程中,加强当地文化建设,充分重视民族当地地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断探索发展当地旅游产业以及文化产业,构建良好的对外交流发展机制,加强对当地民族体育事业的重视与发展,不断开挖当地特色发展产业与发展资源,加强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积极举办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艺术以及体育活动[22]

不断提升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放水平,促进民间交往与交流,加强当地与周边地区以及国家之间的贸易,不断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深入发展。以贸易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加强当地民族地区的团结,要求将民族团结进步放在重要位置,以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进步为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创建良好的条件,以此促进民族地区新的发展。

不断加强民族当地地区的人才培育与建设,通过教育管理规划以及人才支持为当地民族地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不断加强当地社会治理,为其提供人才支持。

加强社会治理。重点加强边疆民族地区人口服务管理,对流动人口建立优化管理方式,为促进当地社会治理提供依据与支持,构建良好的边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当地的乡村治理,运用现代治理理念,及时更新治理体系,不断促进当地地区的公共安全,构建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23]。为当地民族地区建设提供相应的保障与支持。为边疆民族区域建设提供多种层面的支持,为其创建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为其提供资金发展层面的支持,提供资金保障。从多个层面与角度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的发展动力与支持,不断加强当地的社会建设。

5.丽江华坪县民族治理治理分析

丽江华坪县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值得学习,对相关地区治理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5.1以党的领导为华坪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支撑

華坪治理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成立,成立了党政负责人为核心的领导小组,从政府层面对华坪发展提供支持,由政府主抓,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促进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构建全新的民族治理格局。这是当地民族地区治理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不断促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该地治理中始终坚持民族团结进步这一理念,创新工作方式,与华坪产业特色及产业发展相结合,构建了全省清洁载能产业示范基地以及绿色有机芒果种植基地,加强华坪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华坪产业发展的特色。构建了大滇西旅游环线,全域示范基地以及大香格里拉旅游基地,将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华坪经济社会实现深度融合。

5.2不断构建华坪特色绿色发展产业

华坪民族地区治理中,与华坪的产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扩大绿色产业种植面积,建立多元化的种植方式,包括花椒种植、芒果种植、桑葚种植,为少数民族提供了产业发展支持,同时加强对华坪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产业生态化以及生态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加强华坪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该地人口较为集中的村子已经全部建设了公路,加强了对华坪的水源供应,为人民群众饮水以及牲畜饮水提供支持,加强华坪网络建设,在中小学校以及村落均接入了百兆光纤,在华坪构建了30个少数民族团结示范建设项目,形成了良好的建设成果,包括美丽乡村与幸福农庄等,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益。不断深化脱贫帮扶工作,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户一策的管理模式,实现精准帮扶,当前该地区贫困乡以及贫困村已经全部脱贫,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5.3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思想基础

在华坪民族地区治理中,不断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意识,以日、周、月为周期,开展常态化的思想意识宣传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教育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举办百千万巾帼大宣讲、中华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为群众开展大讲坛,讲解张桂梅老师先进事迹等案例。

通过多种活动的举办,激发了华坪人民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有效利用舆论的引导作用,通过华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报道关于民族团结的正面新闻,对舆论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构建网上交流、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加强不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有效交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之下,不断优化学校教育,在传统教育内容之外,融入民族歌舞、民族政策、民族乐器、民族知识等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孩子的民族团结理念。

5.4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民族团结进步

不断创新发展形势,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构建良好的社会基础,创新治理形式,加强社会治理在基层中的宣传,更好地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渗透进机关、中小学、各类企业、社区、宗教活动场所、古村落以及医院等基层组织之中。构建省市、县级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加强对民族团结示范中小学的评选,选择优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个人与示范户,通过先进典型案例更好地激发社会民众的力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从文化层面促进民族团结,举办多种类型的民族特色文艺节目、法制宣讲以及双语宣传等活动,在中小学以及少数民族村寨以及社区中举行。将文化活动的宣传与新媒体工具的运用有效结合,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通过傈僳族阔时节、彝族火把节、芒果文化节、傣族泼水节、苗族花山节等活动,培养华坪人民群众的互助友好团结进步的理念,不断增强民族之间的情感,加强对华坪特色民族文化特色村落的保护,例如腊姑河傈僳族村、金花塘傣族村等。不断深入挖掘华坪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特色,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不断挖掘华坪特色产业。例如,华坪特色小吃以及传统手工艺品,在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同时,加强对华坪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将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此外,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及时更新民族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华坪中小学、机关、村落等建立示范教育基地,对华坪人民群众开展情景教育,为华坪民族地区群众送去党的关怀,激发华坪人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感受时代发展的节奏,深化治理方式。

6.结束语

制定边疆治理政策,不断强化制度意识,构建连带共担周边责任,构建区域监督主体及区域监督体制,以过程为导向进行问责。构建情景问责模拟体系,构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机制,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下采用整合式治理方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念,加强回应制度,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当地示范区建设。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构筑适合当地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强当地产业园区建设,努力构筑生态经济发展体系,不断探索发展现代农林业。构建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要求在有效治理理念下加强对政府行为的规定,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纳入法治范畴,充分尊重并利用市场运行发展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道路,引入各方力量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的协同发展。不断调整自身的治理策略,及时跟新陆地边疆治理理念,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治理方式。

参考文献

[1]黄建生.民族志视野下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OL].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65-75.

[2]刘武军,黄兴忠.边疆民族地区美好红军村建设路径探析——以广西田东县巴麻红军村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20(06):45-49.

[3]祖力亚提·司马义,张雅茜.论社会治理共同体对推进边疆社会治理的意义、本质和实践路径——以新疆多民族地区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1):69-76.

[4]王俊峰,张晓彤.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基于东三省边疆民族地区的调研[J].财富时代,2020(11):240-243.

[5]张玉强,杨蕾.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模式研究  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J].实事求是,2020(01):76-84.

[6]饶映雪,杨吉鑫.广西边疆民族地区土地利用困境及治理研究——以凭祥、东兴两市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0):44-49.

[7]龙丽波.边疆治理现代化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构理路[J].廣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5):50-54.

[8]南长森.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网络治理研究[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5):130-136.

[9]黄彩文.关注边疆社会治理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青海民族研究,2020,31(03):2+229.

[10]李亚强.脱贫攻坚视阈下边疆民族地区传统乡村现代化路径研究——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传统乡村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2(03):114-120.

[11]吴云.专论当前我国陆地边疆治理的几个重要境内环境——兼论边疆民族地区良法善治的环境条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21(05):30-38.

[12]刘琳琳.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从碎片性供给到整体性统筹[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13(04):83-89+75.

[13]缪关永.新时代边疆多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问题研究——以西双版纳州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2019,4(09):32-39.

[14]丁忠毅,黄一鑫.次边疆治理:历史镜鉴与实践意蕴——以西部边疆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云南社会科学,2020(03):11-20+186.

[15]丁惠炯,周慧云,段家玉.边疆民族地区社区文化治理体制研究——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证调查[J].法制与社会,2019(33):143-144.

[16]张佩国,张晋.“汉化”抑或民族融合——清前期边疆治理中的杀虎口[J].思想战线,2020,46(03):54-62.

[17]吕进鹏,裴元圆.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的复合型治权结构及行动逻辑:历史底色与现代启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02):66-72.

[18]杨海东.党员引领与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有效的实践及启示——基于两个傣族村寨从矛盾村到兄弟村的蝶变分析[J].创造,2020(03):8-12.

[19]徐田,付东东.乡村振兴视域下毛泽东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思想探析——读《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思考[J].现代哲学,2020(01):49-54.

[20]. Judge sentences St. Louis County woman for making false statements to the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and defrauding Mercedes Benz[J]. Department of Justice (DOJ) Documents / FIND,2021.

[21]Kaasch Alexandra,Drubel J,Güle? A,Kuhlmann J,de Reufels DG,Schlichte K,Maron A,Ozkan UR,Saritas S,Seekings J,Simpson JP. Revisiting ‘global impact and global social governance while worrying about WHO and other global actors struggling with COVID-19[J]. Global Social Policy,2020,20(3).

[22]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Health and Medicine Division,Board on Health Care Services. Examining the Use of Biomarkers in Establishing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Impairments[M].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20-11-12.

[23]Tunio Raza Ali,Jamali Riaz Hussain,Mirani Aamir Ali,Das Ghansham,Laghari Mushtaque Ahmed,Xiao J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 mediating role of employee productivity[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20,28(9).

作者简介: 姓名(王炳阳)  出生年月 (1973.11) 性别 (男) 籍贯(云南华坪)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 (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想主义基础原理方向)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漫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实施难及整改措施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