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和红细胞不同比例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5-17 02:34杨毅
健康之家 2021年24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红细胞血浆

杨毅

摘要:目的:研究大量输血患者应用不同比例血浆及红细胞输注的效果。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血液中心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发往医院的血液中大量输注血液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浆及红细胞输注比例分为甲组(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1,n=17)、乙组(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2,n=17)及丙组(血浆及红细胞比例为1:3,n=16),比较三组疗效。结果:输血前,三组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输血后,三组比较,甲组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明显优于乙组和丙组(P<0.05)。结论:按照1:1比例输注血浆及红细胞效果更加,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血浆;红细胞;输注比例;大量输血;凝血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手术、外伤及急性大出血数量增加,大量输血比例逐年升高。患者大量输血后病情虽然得到稳定,但仍有体温下降、稀释凝血因子、血容量下降及血小板减少等问题,导致机体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发生,影响机体恢复[1~2]。如何按照适当比例输注血浆、红细胞,成为临床关注热点,对改善临床结局、降低病死率有积极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血液中心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发往医院的血液中大量输注血液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浆及红细胞输注比例分为甲组(17例)、乙组(17例)和丙组(17例)。甲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1~65岁,平均(45.21±4.28)岁;输血原因:产后大出血3例,车祸2例,外伤大失血3例,心脏手术输血2例,其他7例。乙组男11例,女6例;年龄22~63岁,平均(45.42±4.39)岁;输血原因:产后大出血4例,车祸3例,外伤大失血2例,心脏手术输血3例,其他5例。丙组男11例,女5例;年龄23~64岁,平均(45.49±4.36)岁;输血原因:产后大出血2例,车祸3例,外伤大失血4例,心脏手术输血4例,其他3例。三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24 h内红细胞输注>10 U;有完整的资料。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异常;伴凝血功能异常或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有精神病;中途转院。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积极进行对症治疗,给予晶体液输注,维持血容量,若失血量>1000 ml,给予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漿、凝缩红细胞,使血红蛋白含量>80~100 g/L,维持中心静脉压为12~15 cmH2O,设置输血比例单位为100 ml:1U,浓缩红细胞相当于200 ml全血,根据输注比例进行输注,甲组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1,乙组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为1:2,丙组输注血浆及红细胞比例为1:3。

1.3 观察指标

(1)血常规:记录三组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

(2)凝血功能: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待检,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3]。

(3)免疫功能: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D3+、CD4+、CD8+,由上海酶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输血前,三组血常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输血后,甲组PLT、HGB明显优于乙组、丙组,P<0.05。见表1。

2.2 三组凝血功能比较

输血前,三组凝血功能比较明显无差异,P>0.05;输血后,甲组PT、APTT、FIB均明显优于乙组、丙组,P<0.05。见表2。

2.3 三组免疫功能比较

输血前,三组免疫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输血后,甲组CD3+、CD4+、CD8+指标均明显优于乙组、丙组,P<0.05。见表3。

3讨论

大量输血是指对严重活动性出血患者来说,24 h内输注红细胞超过10 U[5]。严重创伤者给予大量输血可提高生存质量、稳定病情,但也会对凝血因子造成稀释,引起创伤性凝血反应,故按照适当比例输注血浆及红细胞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显示,甲组PLT值高于乙组、丙组(P<0.05)。分析:晶体液输注、大量输血易稀释血液,或PLT自身趋附作用聚集于出血处,减少PLT消耗量,故提供1:1比例输注可减少消耗PLT、有效改善凝血功能[6]。

甲组PT、APTT、FIB优于乙组、丙组(P<0.05)。分析:加压快速输注用于大量输血中,可降低患者体温,消耗凝血因子,引起凝血异常,故提供1:1比例输注可减轻凝血因子消耗程度,改善凝血功能,稳定病情,且选择新鲜冰冻血浆中含有稳定的凝血因子,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避免出血,改善患者预后[7]。

甲组CD3+、CD4+、CD8+指标均优于乙组、丙组(P<0.05)。分析:大量输血可快速补充严重创伤患者的血容量,但输血易发生免疫抑制,且低比例输血诱导机体出现免疫功能紊乱,降低T细胞活性,导致T细胞亚群平衡失调,影响机体免疫功能,1:1比例输注可减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8]。

综上所述,大量输血患者行1:1比例输注血浆及红细胞可减轻凝血功能异常,调节免疫,促进尽快恢复,且合理利用血资源,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谷寒,张颖,郝金中,等.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与浓缩红细胞输注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3(2):203-206.

[2]刘念,徐晓玲.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监测结果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2):96-99.

[3]马建营,张历学,杜军江.中等比例输注冰冻血浆与红细胞对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20,41(9):171-174.

[4]王欢,胡洁丽.新鲜冷冻血浆与红细胞1:1输注对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20,18(17):1215-1218.

[5]董远峰,彭晶.不同比例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对创伤大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4):628-630.

[6]王佳赟,郑文颖,杨雪.红细胞与冷沉淀不同比例输注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1):1995-1998.

[7]贾小村.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在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2):411-414.

[8]温俊杰.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输注对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587-1588.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红细胞血浆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