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脚步——“一五”至“十五”计划编制与实施的历史回顾》

2021-05-17 16:56
全国新书目 2021年3期
关键词:周总理总理方案

7月3日至5日,周恩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国家计委报送的“二五”计划草案时指出:“第一方案冒进了”,第二方案确定粮食产量在1962年达到5500亿斤,也“是很不可靠的”“是危险的”。他不赞成把钢产量作为衡量工业化水平的唯一尺度,强调必须把各項计划指标放在积极而稳妥的基础上,既要反对右倾保守的偏向,又不能急躁冒进。他说:“现在要精打细算,搞一个比较可行的、实事求是的方案。”在此期间,李富春和张玺都在莫斯科商谈援助项目,国家计委薛暮桥、王光伟、陈先(时任国民经济综合计划局副局长)等集中在北戴河,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精神,对“二五”计划中各项指标的可行性反复进行测算,他们向周恩来和陈云汇报基本同意后,由王光伟、陈先拟订各项具体指标,薛暮桥在周恩来和陈云指导下起草《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到1962年)的建议》,并于7月下旬编制出新的计划方案。据王光伟当时回忆,整个7月间,周恩来同计委负责人薛暮桥等三人几乎每夜工作到凌晨,反复测算各项指标的可行性。在编制工作中,周恩来“总是辩证地考虑问题”,各项数字“都要经过反复平衡的”,他对于重大项目从不自作主张,而是“全面考虑,集中各方意见”,尤其是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平衡后才确定。

8月初,王光伟、薛暮桥、陈先等人回到北京。因中共中央已定于8月下旬召开七届七中全会,“二五”计划和报告急待定稿,周恩来于10日致电在苏联就“二五”期间的援建项目进行谈判的李富春,希望张玺(时任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副团长)“即提前回国”,共同修改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薛暮桥说:“修改建议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常常工作到深夜。我们修改完毕以后,就送到总理那里去最后修改,连续改了几个通宵。最后一次从晚间到清晨八时才结束,张玺同志和我都已经疲劳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可是总理仍然精神饱满,毫无倦容。”陈先也说:“周总理日理万机,白天要处理国务院的重大事务,每天晚上还在中南海西花厅他的办公室里听我们的汇报。审议‘二五计划建议草稿,边念边议边记,讲思路,研究方针政策,审定重要计划指标,常常搞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钟,有时甚至搞到通宵。第二天我们再根据总理的意见,核实、订正数字,并作文字修改,晚上再把重印出来的修改稿送到周总理办公室。周总理总是精力充沛、不怕疲劳,但对我们非常关心照顾,12点后,总让我们吃些点心或者是一碗清汤素面放点蔬菜,有时加一个鸡蛋。”王光伟回忆:由于当时粮食都是定量供应,他们三人每天都要自己带上二两粮票和两毛钱,交给总理的厨师。到半夜,总理累了,就披上夹大衣到他的小院子站一会儿。记得总理在他门前的小块土地上,还种了花生。他站在花生地旁边,仰视星空,仍在高瞻远瞩地设计国家的长远规划。

猜你喜欢
周总理总理方案
周总理“喝”饭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在阳光下拍照
在阳光下拍照
总理的“大屁蹲”
明确题目要求 寻找适合育种方案
跟着总理去美洲
周总理用身体保护毛主席
巴总统总理挺过审判日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