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瓠瓜生产技术及产业发展

2021-05-18 08:17褚剑峰闾君王剑徐明飞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绍兴市绍兴

褚剑峰,闾君,王剑,徐明飞

(1.绍兴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浙江 绍兴 312000;2.绍兴市经济作物推广中心,浙江 绍兴 312000;3.越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绍兴 312000;4.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瓠瓜为葫芦科瓠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幼果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制汤和炒制,深受绍兴消费者喜爱。绍兴种植瓠瓜历史悠久,有绍兴长蒲、腰葫芦和洋葫芦等地方品种,目前蔬菜基地以大棚栽培为主,种植效益较高。新品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瓠瓜生产技术水平,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提供绍兴样本。瓠瓜不仅保障了绍兴菜篮子有效供给,也大量供应杭州、宁波、金华和上海等周边地区。

1 瓠瓜产业现状

瓠瓜是绍兴蔬菜基地主要栽培种类之一,年播种面积在1 300 hm2左右,产量9万t,产值21 400万元。绍兴瓠瓜基本实现规模化种植,主要分布在越城区斗门街道、马山街道,嵊州市浦口街道,诸暨市姚江镇、枫桥镇等地,当地农民种植经验丰富。瓠瓜种植茬口优势明显,有越冬大棚栽培、早春大棚栽培、夏季避雨栽培、秋延后大棚栽培和露地常规栽培等模式,以越冬大棚栽培效益优势明显,667 m2产值达到1万元以上。露地常规栽培主要品种绍兴长蒲、腰葫芦和洋葫芦等,3月上旬播种,4月上旬定植,5月下旬开始采收,每667 m2产值3 500元。越冬大棚栽培主要品种浙蒲6号、发财蒲子等,11月中旬播种,12月中旬开始定植,3月上旬开始采收,每667 m2产值10 500元。早春大棚栽培主要品种浙蒲6号、发财蒲子等,12月中旬播种,1月下旬至2月上旬定植,4月上旬开始采收,每667 m2产值8 500元。夏季避雨栽培主要品种为欢喜、浙蒲8号等,7月中旬至8月发芽后直播,9月上市,每667 m2产值6 000元。秋延后大棚栽培主要品种为越蒲2号、浙蒲9号等,9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中旬开始上市,每667 m2产值5 500元。

近年来,瓠瓜新优品种[1]不断引进推广,以浙江省农科院培育的浙蒲6号[2]为主栽品种,欢喜、发财、高雄和浙蒲9号等短蒲品种不断增加。瓠瓜品种需求从注重产量到重视品质,以绍兴长蒲和浙蒲2号等长条形、高产量品种不断减少,欢喜、发财蒲子等短棒、糯味蒲子品种逐渐增加。基地以大棚越冬栽培为主,耐低温、弱光特性的品种适宜推广应用。腰葫芦因品质糯、产量高,在大棚越冬栽培的面积不断增加。

随着蔬菜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实践经验总结,绍兴市推广应用了一批新技术,促进瓠瓜产业的稳步发展。目前,生产上主要推广应用三棚四膜保温技术、嫁接育苗技术、钢绞线拱架栽培技术和菜稻轮作等,示范应用了植物生长灯补光技术、可降解地膜覆盖技术、生物秸秆二氧化碳发生器、生物有机菌肥和秸秆无害化处理及再利用等新技术。

2 新技术应用

2.1 嫁接技术克服连作障碍

由于瓠瓜抗连作障碍较弱,早些年前瓠瓜枯萎病、蔓枯病等病害大面积爆发,给生产带来严重困难。技术部门大力推广瓠瓜嫁接育苗技术,手把手教农民如何嫁接、如何管理,解决了部分菜农的实际困难。但绍兴冬季阴雨寡照天气多,嫁接管理措施又跟不上,秧苗成活率难以提高,为此自繁自用嫁接育苗未能得到广泛推广。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引进外地商品化嫁接秧苗,对接有诚信、有责任的农资销售点,有效解决了瓠瓜嫁接苗需求问题。目前,瓠瓜嫁接苗年种植约120万株,越城区蔬菜基地应用率达到70%以上,克服了土传病害的爆发,解决了菜农的实际困难。应用嫁接技术控制土传病害发生,实现了瓠瓜产量提高、抗性增强,还有利于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嫁接苗瓠瓜产品品质,与浙江省农科院和宁波市农科院合作,试验不同嫁接砧木品种,思壮12砧木有利于改善瓠瓜品质。为了打破一家独大的嫁接育苗公司,对接了厦门百利和金华金麦田等育苗公司。同时,为减少长途运输成本和病虫害传播等问题,在滨海顺浩农业、嵊州蔬菜产销联合社等基地培养育苗公司,开展本地嫁接育苗工作。

2.2 拱架栽培改善生长空间

瓠瓜是藤蔓植物,传统的趴地栽培造成果实阴阳面,种植密度较小,生产难以管理;常规的人字架栽培延藤长度较短,采收时间短。为此,绍兴蔬菜基地创造了拱架栽培模式,6 m宽大棚定植4行,8 m宽大棚定植6行,每2行搭建宽1.5~2.0 m、高1.5~1.8 m的拱架,骨架采用长4.0~4.4 m、粗6 mm的钢绞线或3~4 cm宽毛竹片,再用绳绑成网格状。毛竹片容易断裂,而且堆放麻烦,为此使用方便、寿命长的钢绞线得到广泛应用。拱架栽培生产的瓠瓜表面光亮整洁、瓜条直,植株叶片光合作用面积增加,主杆长度增加1倍,同时有利于菜农田间作业,拱架栽培技术提高了瓠瓜的商品性、产量和劳动效率,是一项非常实用的生产技术[3]。

2.3 早熟栽培增加生产效益

瓠瓜反季节栽培效益好,早熟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实现了万元种植效益模式。早熟栽培主要使用耐低温弱光的品种,采取“三棚四膜”保温和“氯吡脲”保花保果等技术。11月开始催芽育苗,12月中旬陆续定植,定植前施足有机肥,铺设地膜,搭建大棚、中棚和小拱棚多层薄膜覆盖,使棚内温度不低于7 ℃。晴天中午前后通风降湿,16:00前覆膜保温,寒潮来临时小拱棚上加盖无纺布等。采取单杆整枝,2月初开始绑蔓上架,雌花形成后,使用0.1%氯吡脲80~100倍液保花保果,每株可同时坐瓜果3~5条。3月上旬开始采收,在晴天上午采摘达到商品性的瓜条,采收后及时用塑料膜密封,加盖遮阴布。早熟栽培瓠瓜上市早,价格优势明显,前期产地价格可达8元·kg-1。

2.4 降解地膜减少环境污染

近年来,地膜、塑料绳等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塑料地膜大量丢弃在田间地头,对蔬菜基地长期发展带来危害。为此,在浙江省农技推广部门的带领下,绍兴市蔬菜技术推广部门引进不同规格可降解地膜,在大棚瓠瓜和露地瓠瓜上示范应用。越冬大棚瓠瓜生长季节长,使用0.010~0.012 mm厚度的可降解膜,避免分解过快,不利于地膜保温、降棚湿。绍兴市上虞区的浙江家乐蜜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多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吊瓜绳和园艺网、防草布等产品,已经与农业部门合作,在上虞、嵊州和越城等地开展示范应用。2020年,可降解农资将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在瓠瓜地膜保温、瓠瓜搭架吊蔓上应用,掌握使用技术,切实减少生产污染。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价格波动过大影响生产积极性

2020年绍兴越冬大棚栽培面积较上年减少约30%,经调查,主要是2020年瓠瓜价格波动过大,总体收益下降显著。

如图1可见,越冬瓠瓜3月上中旬开始上市,2019年绍兴市批发市场平均价格8.1元·kg-1,2020年为5.1元·kg-1;4月产量增加,2019年平均价格7.05元·kg-1,2020年为4.12元·kg-1;5月早春瓠瓜开始上市产量增加较多,2019年平均价4.16元·kg-1,2020年为2.31元·kg-1;6月瓠瓜销售后期,平均价最低。2020年受疫情影响较严重,收购价格比2019年下降明显。

图1 越冬瓠瓜绍兴蔬菜批发市场价格走势

据蔬菜基地反应,瓠瓜种植效益已连续3 a下降。瓠瓜产地价格受周边地区种植面积影响较大,金华、嘉兴等地集中上市,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为此,建议长三角农业部门互相协作,调研当地产业生产、销售等情况,联合种子生产销售公司掌握种子销售情况,分析各地瓠瓜种植面积、上市时间,提前发布产销信息,建议各地合理安排面积,错峰分批上市。蔬菜基地调整瓠瓜播种面积,调整品种和种类,增加优质品种的种植。

3.2 地方品种种质资源面临消失

优质杂交品种的大规模引进种植,提高了种植效益,但是很多地方传统品种面临消失风险。原来主栽品种绍兴长蒲极少有人留种,耐热性较强的洋葫芦品种很少,已经很难从农民中找到种子。同时,农民自留的地方品种种性退化,种子病毒感染较严重,影响了品种的保护。为此,建议各地种子推广、育种和农技等部门联合,提纯复壮一批地方瓠瓜品种,并安排蔬菜基地或者科技示范户进行种植,有效保护地方瓠瓜品种。

3.3 社会化服务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随着瓠瓜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基地亟须有配套的商品秧苗、机械翻耕、病虫害防治和品牌销售等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短缺,导致生产规模难以增加,生产标准难以提升,目前仍然以家庭0.5 hm2小规模种植为主。为此,建议农技、供销等部门能够成立专业化服务队伍,为基地和农户提供生产服务。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绍兴市绍兴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绍兴大闯关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人文绍兴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