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师:让音乐给灵魂回响

2021-05-19 11:53
东西南北 2021年5期
关键词:治疗师音乐

如果说病人是“正常”世界的迷路人,那这个行业的人,就像是以音乐为路牌,试图引导他们走上回家的路。

音乐治疗师葛暘

生活不易,深夜的底色总是疲惫。

有人用狂欢来宣泄,有人用晚睡去对抗,也有人不断尝试新鲜的夜生活,去消解白天面具下积压的种种情绪。还有一批更加与众不同的人。他们远离喧嚣,回归宁静,用传统乐器、自然天籁甚至电子科技作为手段,试图帮助当代人消解无处不在的焦虑。他们是一群音乐治疗师,为人们打造出放松心情的又一个音频技术的新选择。

音乐,是用来治疗患者的“药”

第一次知道有“音乐治疗师”这个职业,是在综艺节目《奇遇人生》当中。当时看着屏幕上一张张布满褶皱的脸,一双双因为衰老而混沌的眼睛,在轻慢摇曳的音乐曲调中慢慢舒展、点亮,那一瞬间,心里就被填满了善意。

音乐治疗师治愈的方式与医院冰冷冷的器械治疗不同,同样是治疗,但是音乐治疗师拿的不是体温计、牙钳和听诊器,而是吉他、钢琴、非洲鼓等各类乐器。音乐,是他们用来治疗患者的“药”。

对于那些躺在病榻上的人们而言,音乐,是痛苦的解药,而音乐治疗师,就是手捧解药的人。

初次见到音乐治疗师葛暘老师,我们坐在咖啡厅里聊了3个多小时,从音乐教育到音乐治疗,她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那些来访者给予的感动瞬间好像都被她搁在一个盒子里,被悉数珍藏……

葛暘老师除了是一位音乐治疗师行业委员会注册音乐治疗师外,也是一位致力于幼儿音乐早教的国际早期教育协会会员、国际注册高级音乐教育指导师。尽管最近正在忙于筹备自己的音乐早教工作室——凯西的音乐工作室,但是每周一次的公益音乐治疗活动,她还是如约而至。

说起为什么要坚持时,她说:“其实很简单,当我每次做完一场活动,大家的笑容就能让我有满足感,就像刚才有个姐姐给我说‘啥事儿都忘了’,我听了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每次来到医院,带领病人们练习发声与唱歌前,葛老师都会力求事事都妥妥帖帖——把自己的吉他来回调试,提前感受音乐在现场播放效果,乃至自然有活力的语气和极具感染力的笑容。总之,每一处细节都要求完美,都要展现出温暖而又快乐的一面。

“音乐就是我强大的后盾”,这位年仅25岁的女孩眼神格外的坚定,做音乐治疗师就是要相信音乐,相信人性,“这个事情虽然不是那么容易去坚持,但是我要坚持下去,因为在我的心里,它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情怀了。”

被饱受睡眠困扰的人们需要

刘曦曾体会过声音疗愈为自己带来的改变。

她性格要强,无论是职业还是婚姻都要胜人一筹,前半生也颇为如意:定居于上海,在知名律师事务所就职,收入颇丰;丈夫在银行工作,工作稳定。在身边的交际圈里,她算得上出色。3年前,这种优越感突然被打了个稀碎——两岁的儿子被诊断为智力发育迟缓患者。

“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孩子?”巨大的挫败感像一把斧子,把她和从前顺风顺水的生活一劈两断。

刘曦辞掉工作,抱着孩子求医问药,陪孩子在各种机构接受干预训练。她也化身为一个没有社交的人,自觉躲避曾经老同学老朋友:“感觉在他们面前抬不起头。”

孩子的状况一直没有好转,这种煎熬似乎完全看不到头。要强的她,始终克制不住让自己的孩子跟他的同龄人比较的欲望。但这场比赛是一场只输不赢的死局。每对比一次,心就像被千万根刺在扎,人生仿佛逼近无路可走的断崖。

尽管她内心清楚,这种比较既不健康,也不公平。但却完全无法抑制这类想法的产生。忙碌时还好,一旦停下手中的活,脑子里反复盘旋的都是“没办法的,孩子没办法,我的人生也没办法了”的声音。

更糟糕的是晚上。刘曦几乎每晚都会失眠,虽然身体已经很疲倦,脑子里却乱糟糟的一团,不断浮现孩子白天说话结巴、动作笨拙的样子。她迟迟不能入睡,即使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两三点总会惊醒,睁着眼看天空慢慢泛出晨光。

她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在家人的支持下,刘曦找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授、专长抑郁症、焦虑症心理干预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的陈福国教授。

陈教授很快对她进行了评估,并推荐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心理治疗。

在这场心理治疗中,除了每周的固定一小时会谈外,陈教授还布置了一个似乎有些奇怪的家庭作业:聆听疗愈音乐。

在喜马拉雅上,有专业的音乐治疗师录制的疗愈音乐,这些音乐对刘曦起到了一定的抚慰放松作用。夜晚,在这些音乐的陪伴下,刘曦的睡眠确实得到了改善。

在接受对抑郁症系统的医学疗程下,辅之疗愈音乐的过程中,刘曦开始感受到自己以往完美主义的心结松动了。她开始有意识进行调整,用更平和从容的认知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事实上,刘曦的遭遇并非个例。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近3亿人可能需要睡眠服务。越来越多的人饱受失眠困扰,音乐疗愈师也正在被更多人需要。

特殊时期的陪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数白衣战士奋斗在一线,同样是治疗伤痛,音乐治疗师的陪伴则在抚慰人们的心。音乐人冯翔因为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武汉民谣而被大家认识,学医出身的他其实还有有另一个身份——音乐治疗师,他希望能用音乐治疗人们的伤痛。

“现在大家需要的是陪伴,音乐其实就是非常好的陪伴。”2020年2月份冯翔在心理援助讲座中这样说。这个心理援助项目是由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全国精神卫生协会,组织心理专家面向所有方舱医院开展的远程心理治疗。

冯翔在他的这堂课上为大家唱歌,教大家如何用音乐疏解自己的情绪,课后发生了一件让他特别感动的事情:“一位医生来给我转账,她说这是我的治疗费,让我必须收下。原因是这么长时间以来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突然放松下来,大哭了一场。”

在更早的时候,2020年1月底冯翔个人就通过每周的网络直播和网友们交流音乐,他发现当铺天盖地的消息涌上来,人们的情绪波动会很大,他想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音乐的能量可以如水般包裹一颗颗疲惫的心。

音乐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它是以音乐应用或体验作为手段治疗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在这个特殊时期,很难做到面对面音乐治疗,那么就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听音乐来舒缓情绪。

冯翔说,隔离让我们渴望实实在在的陪伴,这场疫情结束后,可能有更多人需要心理治疗,他愿意用音乐陪伴每一颗心,治疗伤痛:“我希望这个疫情能够早一点过去,更多的人能够平安,曾经处在苦难当中的人,能够早一点走出痛苦,我们作为治疗师,会竭尽全力给他们提供帮助。”

更加标准化的“疗愈音乐”

专攻认知行为治疗的医学心理学教授陈福国,早年间在马里兰大学任访问学者时发现,美国的心理治疗诊所会尝试用多种方式帮助心理障碍的患者进入平静状态。音乐治疗,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但他也同时发现,心理治疗师和专职音乐人属于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彼此间很难做到相互配合。如何将两者结合并为患者们提供更多的音乐选项,成了陈福国教授一直思考的问题。

他联系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秦毅,围绕声音疗愈这个较新的概念,二人共同在喜马拉雅创立了“耳界”频道。

两名学术出身的创始人在工作上极为严谨。2014年团队成立后,始终在进行前期关于声音疗愈的科学研究,在实验、论证、论文及本土化阶段不断探索。

直到2020年10月,团队才正式在喜马拉雅上传相关专辑。截至目前播放量近8300万,订阅50万。

陈福国教授解释,很多人认为只要聆听莫扎特、巴赫、贝多芬等名家作品就可以达到疗愈效果,但这是一种误解:相比古典和其他传统风格的音乐,“疗愈音乐”有其特殊之处。

首先,通过原创来制作的音乐兼顾中国人的音乐美感、音乐想象、听觉、整体感受等多方面因素,为听众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同时,使用国际最前沿的3D音频技术以及虚拟内容制作,创造出一种听觉的三维空间虚拟场景,模拟产生一个“现实”的情境听觉。其显著效果已得到医学的公认。

其次,作为一种产品,疗愈音乐必须做到标准化。现在的电子音乐技术几乎可以模拟任何一种乐器的声音,也可以产生众多超越真实乐器的声音。其风格涵盖范围极广,可塑性极强,是一种数字化的表达,从数据分析,到程序生成音乐,到呈现音乐,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规范性。专辑上线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疗愈音乐的一个重要用户是高中生群体。

处于紧张学习状态下的学生,常常因压力和焦虑导致思路紊乱、做题卡顿、学习进度慢等现象。耳界团队针对其群体紧张的心理状态而推出的疗愈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们的心情得以调整。

2020年,团队的作品得到了大规模应用。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备考生的学习节奏被打乱,陷入了焦虑情绪中。为此,耳界团队针对性推出一套和疫情有关的放松专辑,推荐备考生们在睡前聆听,调整认知,放松情绪。

陈教授表示,目前,疗愈音乐还是一个新兴学科。本质上它是各种学科的混合,很难清楚定义,也缺乏传统医学的直观效果。也正因为此,它在全中国的影响力仍然有限。但对于精神类的疾病,在接受系统性的专业医疗的基础上,疗愈音乐的确能起到一定辅助效果。

因此,疗愈音乐也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除学校外,也适合诊所、医院、养老院或孤儿院等场所使用。更深一步相关研究还正在进行之中。

“我们工作的水准和国外发达国家是同步的。”陈福国教授说,“我们还是想把它(疗愈音乐)推广到全国更广泛的领域。”

音乐治疗师与来访者互动

多彩的糖纸

随着疗愈音乐兴起,纯音乐人逐渐受到大众关注。

这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的群体。有隐居在乡野多年的自然系音乐人,有音乐学院的硕士高材生,有前知名乐队的主唱,也有刷爆音乐平台的纯音乐人。他们在纯净的音乐世界里,谱写让人宁静、快乐的旋律。

从2019年开始,用户对疗愈音乐的内容需求量逐渐增大。喜马拉雅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超过8300万人在喜马拉雅收听疗愈音乐,喜马拉雅疗愈音乐付费用户的平均消费金额达76元。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其规模已不容忽视。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葛暘老师说: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些需要抚平的情绪,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任性而又偏执……但当你遇到一个能让你放下戒备心的人,无论之前是多么地张牙舞爪,也能逐渐地在他/她面前平静下来。

对我而言,来访者就能让我平静、温和并充满爱的力量。

当一个人来到你的生命里,用爱去化解你内心的焦虑和冲突,给你关爱和支持,让你逐渐摆脱过去的阴影,感受到爱与被爱,这何尝不是一种治愈呢?

“音乐治疗师之所以可以打破隔阂,与来访者消除隔阂,敞开心扉,并且最终和他们的灵魂彼此相拥,根本原因不过是同理心,贴身观察,感同身受。”当你亲身置于现场,就会明白,对生活的向往是每一个人的本能,无论你身份与境况如何。音乐治疗就像所有成功的主流故事一样,把别人总想宣讲和呐喊的理念藏匿进了小小的音符里。

而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是药,治愈一切。

而这个药的外面,音乐治疗师裹上了多彩的糖纸,让你忘记生命中的苦涩,透过这个糖纸去看待生活中的精彩,从而勇敢地推倒心中那面墙,然后开门见山,满怀期待。

猜你喜欢
治疗师音乐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奇妙的“自然音乐”
肌肉紧张,六个拉伸动作来帮你
音乐从哪里来?
巴西著名灵媒治疗师被指性虐待遭逮捕
性治疗师帮夫妇解惑
音乐
帮孩子摆脱分离焦虑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