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鳖综合种养高质高效技术研究

2021-05-19 09:05郭从霞
科学养鱼 2021年4期
关键词:种养稻田水质

郭从霞

(临沂市渔业发展保护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目前,渔业生产空间资源不足、单纯作物种植效益低下、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产品品质不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对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推广,推进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笔者从2016 年开始关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与推广,开展了稻田养鳖、稻田养小龙虾技术研究。现将稻鳖综合种养的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一、试验基地的选择及基础设施建设

1.试验基地选择

试验基地设在水稻种植比较集中的河东区和罗庄区,稻田土质保水、保肥良好,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因鳖是变温动物,喜静、喜光、怕吵,所以要求环境安静、四周开阔向阳、无树木遮蔽。试验田块面积分别为5 670米2和18 009米2。

2.基础设施建设

年初建设稻鳖种养工程,沿田埂内侧建设环沟,沟上宽3米、深1.5米、坡比1∶2.5,环沟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开挖的土壤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出田面50 厘米以上,顶宽60~80 厘米。在田埂对角线上开好进排水口,并设置拦鱼栅和尼龙网防逃。用彩钢板建成防逃墙,埋入土内5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用木桩或竹竿支撑固定,并向内侧倾斜约20°,拐角处成弧形。环田埂在靠近田埂内侧每隔25 米搭建1 个饵料台,台面为长方形,长×宽为1.5 米×0.8 米,用木条拼接而成,台面与水面呈小于30°夹角固定于养殖沟内。设置杀虫装置,每个试验区安装1 盏频振式杀虫灯,灯高于田面1.5 米,用于诱杀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共安装性诱捕器120个,其中二化螟性诱装置60个、稻纵卷叶螟性诱装置60个。安装黄板,均匀分布于稻田,20个/亩,高出稻株30厘米。

二、苗种放养

1.新开挖稻田改底、改水

因稻田工程为新开挖的,对以往使用农药残留情况不清楚,为保证投放鳖苗的安全,需改底、改水。采取大水漫灌泡田20 天,排水后泼洒生石灰150 千克/亩消毒;每亩养鳖稻田施放腐熟畜禽粪肥500~1 000 千克,用于增加土壤肥力;放苗前10 天全养殖沟均匀泼洒有机酸解毒;逐渐提高水位;放苗前1天再解毒1次,避免水中有害物质对中华鳖产生刺激。

2.苗种放养

鳖苗从济宁某养殖场购置,要求无伤无病、体质健壮,且大小基本一致,防止大伤小。大田插秧完成后约半个月,待水稻返青后开始投放鳖苗。由于试验基地为新开挖,所以要减量投放,密度25 千克/亩,平均规格353 克/只。苗种放养前用聚维酮碘20 毫克/升浸泡3~5 分钟进行消毒,放养两天后用聚维酮碘进行全养殖沟消毒。

三、水稻的种植

选择茎秆坚硬且较高、耐肥力强、不易倒伏、耐深水、抗病抗虫力强的品种,课题组选用的是垦稻88。5 月17 日采用人工插秧的方法进行秧苗种植,种植密度为行距25~28 厘米、株距16~18厘米,每亩栽植约5万株秧苗。

四、种养管理

1.鳖的养殖管理

(1)饵料的选择与投喂。鳖是杂食性动物,偏肉食性,课题组选用淡水野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为饵料,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质水平为46%、粗脂肪水平为3%。苗种放养两天后开始投喂饵料,最初投喂新鲜的野杂鱼,10 天后开始慢慢添加人工配合饲料。坚持“四定”的投喂原则,一般每天8:00-9:00 和16:00-17:00 各投喂1 次,将饵料投喂到饵料台上。日投喂量约占鳖重量的2.5%,一般以1.5 小时内吃完为宜,具体还要根据天气、水温、活动情况适当增减。

(2)水位调节和水质调控。每10 天加注1 次新水,及时补充因蒸发而减少的水量,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高温季节提高水位、控制水温;烤田时排水要少量多次,让鳖慢慢从大田爬入水沟。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可适当加深稻田水位,一般水位应掌握在田面以上15~20 厘米。定期向水体投放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 原液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3)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巡田,写好生产日志,观察鳖的活动、摄食和生长情况,检查有无病鳖,发现病鳖及时捞出,以免交叉感染、污染水体;检查防逃设施,防止鳖出逃;及时清除残饵,清洗饵料台;经常用快速水质检测试剂盒检测养殖用水的氨氮、亚硝酸盐、pH 等指标,并根据情况采取措施进行调水;保持养殖区安静;防敌害生物干扰。

(4)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水体环境、疾病发生和流行规律,采取生态防控技术防治鳖病。做好消毒和解毒工作,放苗前用生石灰消毒,并解毒两次;放苗后两天用聚维酮碘全沟泼洒消毒,鱼沟每15天用2~3 克/米3漂白粉消毒1 次。调控好养殖环境,通过换水等措施保持溶氧在5 毫克/升以上,避免溶氧过低积累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每7~10天使用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保持水质清新,增强鳖体质。加强饲养管理,投喂优质人工配合饲料,适当添加高稳定VC、免疫增强剂,以增强鳖的体质和免疫力。

项目实施过程中,河东区基地管理到位,未发生疫病;罗庄区基地个别鳖患上穿孔病。治疗措施:将患病鳖及时捞出隔离治疗,用氟苯尼考粉拌饵投喂1周,病灶处清洗干净后涂抹抗生素软膏;养殖区换水后用聚维酮碘全沟泼洒消毒。经治疗,除3只鳖死亡外,其余均治愈,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2.水稻的管理

水稻栽植前每亩养鳖稻田施放腐熟畜禽粪肥500~1 000 千克培肥土壤,种植过程中追施1 次水产专用有机肥。采取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发生,虫害发生高峰期,每天18:00-24:00 开启杀虫灯,及时清理杀虫网和虫袋并投喂给鳖;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始蛾期开始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性引诱剂,并及时清除黄板上的虫体或者更换黄板。养殖过程中未使用农药,也未发生病虫害。

五、结果

6 月放养鳖苗,密度为25 千克/亩,平均规格353克/只;5月水稻插秧(垦稻88),采取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鳖经过103天养殖,平均规格为789 克/只,最大个体1 191.6 克,亩产成鳖55.9 千克。水稻经5 个月生长期,平均亩产560.7千克。

六、讨论

1.稻鳖生态种养前景广阔

稻鳖生态种养模式立足于粮食安全,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赢、增产增收、绿色生态”目标,有效解决了目前渔业发展养殖水面不足、单纯水稻种植效益低下、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产品品质不高等问题,有利于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临沂市是山东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首位,发展稻鳖综合种养基础良好,前景广阔。下一步项目组将着力在全市范围示范推广该高质高效种养技术,提高种养效益,为助力沂蒙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稻鳖生态种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稻鳖共生,通过鳖的活动,增强了土壤的通气性及根系的活力,减少了害虫和杂草,增加了土壤肥力,降低了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提升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稻田环境为鳖生长提供了天然饵料,水稻的隔离作用和生物多样性条件有助于降低鳖的发病、改善水质、促进鳖的健康快速生长。该生态种养高质高效模式,一方面提高了稻米的品质和产量,收获了经济价值高的水产品,提高了种养产出,经济效益显著;另一方面发挥以生物控制生物、生物控制植物的作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效益明显。

3.物理、生物等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减少稻田种养面源污染完全可行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在稻田中使用灯光诱杀、性诱杀技术和黄板,诱杀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效果很好;另外鳖的活动和摄食也有效减少害虫和杂草的危害。养殖过程中,在未喷洒农药的情况下未发生病虫害,杂草数量明显减少。

4.病害综合防控措施非常有效

项目组从选择健康苗种、调控水环境、控制病原、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入手,开展病害综合防控,效果很好,在种养过程中未暴发大规模疫病。选择健康无疫病的鳖苗是养殖成功的关键,通过定期换水、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等措施来调控水质,使溶氧保持在5 毫克/升以上;做好消毒和解毒,新开挖的稻田工程先泡田,用生石灰消毒,再用有机酸等解毒,放苗后定期泼洒消毒剂;投喂优质饲料,经常添加高稳定VC、免疫增强剂,增强鳖的体质和免疫力。

5.稻田养鳖的放养密度有待进一步探索

稻鳖生态种养经济效益提高,一方面来源于稻米品质提升,价格升高;另一方面取决于鳖的价格和产量。由于试验基地为新开挖的稻田工程,对以往使用农药残留情况不清楚,为保证投放鳖苗的安全,采取减量投放,未开展不同密度放养的养殖效果对比试验。下一步将重点研究,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种养稻田水质
稻-鳖-鱼生态种养技术要点总结
探析水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水质的年轮——读《时光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