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豆科1个新记录种——沼生田菁

2021-05-19 10:09李晓霞杨虎彪
热带作物学报 2021年3期

李晓霞 杨虎彪

摘  要:本文报道了海南岛发现的豆科(Fabaceae)田菁属(Sesbania Scop.)新记录种1个,沼生田菁(Sesbania javanica Miq.)。在海南东方和昌江临海沼泽湿地中分别发现沼生田菁3个种群,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标本室(ATCH),现予以报道。

关键词:田菁属;沼生田菁;中国新记录

中图分类号:S551+.5      文献标识码:A

Sesbania javanica (Fabaceae), a New Record Species from Hainan, China

LI Xiaoxia1, YANG Hubiao2*

1.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ikou, Hainan 571101, China; 2.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ikou, Hainan 571101, China

Abstract: Sesbania javanica was reported as a new record species in Chian. Three population of S. javanica was found in Dongfang and Changjiang County, Hainan, China. All voucher specimens are kept in Herbarium of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inan (ATCH).

Keywords: Sesbania Scop; S. javanica; new record in China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1.03.011

豆科是仅次于菊科、兰科的第三大被子植物科,全球约650属18 000余種。我国有29族167属1673种[1]。豆科是影响人类的重要植物资源较富集的科,利用价值仅次于禾本科,科内很多物种是人类获取植物蛋白、食用油料、药品、木材、观赏花卉等的重要来源。另外,这个科的很多物种富含蛋白,是优质的饲用牧草资源;而其根瘤具生物固氮活性的特性也使得豆科植物成为栽培绿肥的首选[2-3]。田菁属是豆科中作为绿肥和牧草栽培利用较为突出的一个属,20世纪80年代前在我国广泛种植,甚至还培育了一些地方品种。2017年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的成立,标志着绿肥资源重新受到国家的重视。笔者团队在海南开展草地牧草资源调查中,于海南西部沿海不同区域的沼泽湿地中发现多个沼生田菁(Sesbania javanica)的居群。田菁属(Sesbania)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0年修订的《Flora of Chian》中收录了4个种,未收录沼生田菁。为进一步推动评价利用研究,现将海南发现的田菁属新记录种沼生田菁予以报道。

沼生田菁(Sesbania javanica Miq.)

沼生田菁(图1)为豆科Fabaceae,宿根型多年生大型灌木状草本,高2~3 m。茎圆柱形,直径5~15(?20) cm,基部密被胡须状呼吸根,嫩枝被稀疏短毛。偶数羽状复叶长10~30 cm;叶轴被绢毛;托叶披针形,长5~6 mm,先端渐尖;小叶10~30对,近对生,线状长圆形,长20~ 30 mm,宽约5 mm,两面被伏毛,位于叶轴中部的较两端的为大,先端钝,具小尖头,基部稍偏斜不对等;小叶柄长约1.5 mm;小托叶钻形。总状花序腋生,下垂,有花5~12(?15)朵;苞片卵形至披针形,具斑点,小苞片较狭小,均早落;花长约20 mm;花萼杯状,长6~7 mm,萼齿三角形,长1.5~2 mm,两面被柔毛;花冠黄色,外面具深色条纹及圆点,花瓣近等长,旗瓣阔卵形,基部微心形,胼胝体上端具分离的尖头,瓣柄直,长约4 mm,翼瓣基部具耳,龙骨瓣三角状卵形,具脉纹,基部耳细长渐尖;花药长椭圆形,长1.5~2 mm;子房与花柱无毛。荚果平直,长25~ 30 cm,宽约5 mm,顶端尖锐,果瓣质软,深灰褐色,成熟后时不扭曲,有多数种子;种子深褐色,有光泽,球形。花果期为10月份至次年1月份。

田菁属在1994年版《中国植物志》中收录有大花田菁[Sesbania grandiflora (L.) Pers.]、田菁[S. cannabina (Retz.) Poir.]、印度田菁[S. sesban (L.) Merr.]、刺田菁[S. bispinosa (Jacq.) W. F. Wight]和沼生田菁(S. javanica Miq.)共5个种[4],其中记录沼生田菁在我国台湾有分布,然而1993年出版的《台湾植物志》中明确台湾只分布有田菁和印度田菁2种[5]。之后,2010年修订的《Flora of China》中注明“1994年版《中国植物志》记录分布于台湾的沼生田菁属于鉴定错误,误将田菁鉴定为沼生田菁”,在新版中已作出更正[1]。综上所述,沼生田菁在我国的植物区系信息中尚未被收录。

2019年,笔者团队在开展海南草地牧草资源调查中,于昌江和东方的沼泽湿地中发现沼生田菁疑似种群,其生境特殊,只生长于近海沼泽湿地中,种群密度大,不同种群之间空间位置相距50 km以上。经比对该种与田菁、大花田菁、印度田菁和刺田菁差距甚远,关键性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种是水生宿根型灌木状草本,种子成熟后茎顶端枯萎,而基部存活,次年又发新枝(图1D),植株基部甚为发达,常形成木本状老桩,直径约达15 cm(图1C);其茎基部密被胡须状呼吸根及茎瘤(图1C-D);本种小叶两面被伏毛,临近种田菁的小叶腹面无毛、背面幼时疏被绢毛后秃净;本种的花序具花约10朵,最少的也为5朵以上(图1B);本种完全开放花朵的花冠长约20 mm,而田菁的花冠长约10 mm;本种种子为球形(图1E),而上述田菁、印度田菁、大花田菁和刺田菁的种子均为长圆柱形。除上述的几个主要区别特征外,其他细部仍有多处有别于田菁、印度田菁、大花田菁和刺田菁。经标本比对确认为沼生田菁(S. javanica),因此我国分布的田菁属应为5个种(表1)。

分布: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孟加拉、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广西隆林。海南岛发现的种群为中国新记录,标本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标本室(ATCH)。

China (中国). Hainan (海南):Dongfang (东方),Xinlong town (新龙镇),Grows in swamp near the sea, alt. 2 m, 2019-10-01,H. B. Yang (杨虎彪) & J. Q. Dong (董建琪) 20191001466 (图1);China (中国). Hainan (海南):Dongfang (东方),Budao village (布道村),Grows in swamp near the sea, alt. 2 m, 2019-03-31, H. B. Yang (杨虎彪) & J.Q. Dong (董建琪) 20190331462;China (中国). Hainan (海南): Changjiang (昌江),Haiwe Wetland Park (海尾濕地公园), Grows in swamp near the sea, alt. -2 m, 2019-03-26, H. B. Yang (杨虎彪) 201903264616.

海南岛是我国较为典型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围绕海南不同生态类型开展资源调查对于持续性保护物种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草地资源研究的角度,海南西部和西南部是旱生性和沼生性草种资源较丰富的区域,分布有滨海刺灌丛草地、沼生性低湿地草甸、稀树干热灌丛草地等,不同草地类型下蕴含着不同性状的优良草种资源,进一步深入调查和收集特异性草种资源是开展评价利用的前提条件。笔者团队在海南昌江和东方发现区域性分布明显的4个沼生田菁种群,而且不同种群对生境选择的专一性表现强,种群之间距离都在50 km以上,充分说明这些物种资源是以往调查工作遗漏的。沼生田菁的发现,首先是对我国田菁属多样性的补充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田菁属植物在我国一直受重视,其中大

花田菁是重要的观赏树种,其余各种是作为优良的牧草和绿肥资源而被推广种植。目前,沼生田菁的种质资源在农业农村部儋州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备份库妥善保存,这将为该物种的保护和评价利用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材料。

参考文献

[1] Xu L R, Chen D Z, Zhu X Y, et al. Flora of China: Vol.10[M]. Beijing: Sciences Press, 2010.

[2] 刘  虹, 易丽莎, 蒲乙琴, 等. 中国野生豆科植物资源及豆类蛋白研究概况[J]. 生物资源, 2019, 41(3): 185-194.

[3] 李  玲, 沈宝宇, 张天静, 等. 根瘤菌对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因素[J]. 园艺与种苗, 2019, 39(3): 72-75.

[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40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 231-232.

[5] 台湾植物志第二版编辑委会. 台湾植物志: 第3卷[M]. 2版, 台北: 台湾大学, 1993: 360-362.

责任编辑:黄东杰

收稿日期  2020-02-20;修回日期  2020-05-18

基金项目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南方草地牧草资源调查(No. 2017FY100600)。

作者简介  李晓霞(1983—),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外来物种资源利用。*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杨虎彪(YANG Hubiao),E-mail:yanghubi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