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改革新视角

2021-05-20 01:48谢文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跨文化课程体系

谢文婷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中心,广东 珠海 519085)

一、课程思政理念

2014年以来,上海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理念也由此升华而来[1]。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强调要“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要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近几年全国许多高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将隐性思政融入各专业课的教学中,全面增强思政育人功能。

笔者通过输入“课程思政”作为篇名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相关文章,共搜索到119篇文章,总体呈逐年翻倍增长趋势,其中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2017—2020年篇名含“课程思政”的CSSCI期刊文章发文量统计

由上表可见,“课程思政”近年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主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分析、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或通识课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互联网或新媒体相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讨。

笔者从文献检索出来的结果发现,外语类学科课程思政育人相关研究相对较少,119篇文献中只有寥寥几篇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主题的文章。梅强提出要从现有教材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同时补充课程思政相关主题的语言教学素材,教学设计上要运用现实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并建议通过思辨式讨论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政教育目的[2]。夏文红和何芳强调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在于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强调要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出要结合时事新闻主题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3]。时宇娇提出大学英语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提高师德修养,学会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潜在的思政元素,从而实现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4]。

以上这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路径,但是鲜有提及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的思政教育改革。

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设置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各高校可基于此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课程群。通用英语课程群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群包括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大类,旨在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职业素养;跨文化交际课程群以跨文化教育为主题,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群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群组成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国已有部分研究者致力于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理念建构的理论基础、教学及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张丽红以《英语电影赏析课》为例,探讨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教学策略并提出可行性建议[5];潘飞探讨了如何基于后现代理论构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6];肖岭从建构主义理论、需求分析课程理论和创造力心理学理论出发,全方位探讨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多方位的改革实践[7];谢竞贤探讨了如何基于对话理论建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评价体系[8];张瑾就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背景下提升自身专业发展能力提出相关策略与建议[9];季佩英以复旦大学学术英语课程设置为例,阐述了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设置理念和模式等内容[10]。

综上所述,目前已有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相关研究尚未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可以同时实现教学与育人双重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三、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改革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挖掘不同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的主要渠道[3]。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改革的时代价值。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指的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同时要弘扬人的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与课程思政理念高度一致。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外语拓展课程改革,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的授课对象大多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群体,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英语能力较以往都有很大提高,所以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的学生面也越来越广。在此背景下,通过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从而实现育人目的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四、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改革路径探讨

(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 是高等院校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考虑到本校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需求的不同,为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开设了丰富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群,包括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和英语文化类课程,详情如下。

专门用途类英语课程群: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职场英语、广播英语、学术写作、广告英语、新闻英语、会展英语、学术阅读等。

英语文化类课程群:美国文化概括、古希腊文化、跨文化交际、英国概括、英语戏剧、英语短篇小说赏析、英美文学与影视赏析、亚裔美国人戏剧赏析、美剧与美国文化、红酒品鉴与西方礼仪文化、西方童话选读、西方文明与人物等。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改革路径

以上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群和英语文化类课程群完全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关于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设置的要求,可以满足英语水平较高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珠海分校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校期间要修读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群,学生覆盖面广,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学术水平、职业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等能力,并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大学英语部要做好顶层设计,根据珠海分校的经验,应全面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建议从教师、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第二课堂五大维度探索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

1.教师维度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完善自身修养和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培养教师将隐性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意识,培训教师学习如何解读课程思政内涵,使教师深度理解和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理念,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课程思政教育落实到教学实践,从而提升教师育人的能力。

大学的核心功能是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能力、智慧和品德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品格、人生和未来产生影响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教师要以身示范,对学生要有大爱,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要适时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举止,可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甚至让学生终生受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人生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2.课程维度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里的专门用途类英语课程也具有人文性,学生在学习专门用途类英语课程时,教师要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相结合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使学生提高职业素养,深入理解职场文化和职业道德等人文因素,同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提升,将知识传授和育人有机结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在学习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里的英语文化类课程时,必然会受到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英语跨文化类课程群要融入中国元素,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学习西方文化,注意主流价值和文化立场,培养学生中外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解释和分析时要基于中国视角,进行中外比较,体现中国立场。

在现有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上,增设中国历史与文化类课程,传播中国历史与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母语文化是跨文化能力的基础。增设中外文化对比与理解课程,增强文化之间的联系,淡化边界,加深互相印象,加强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对话,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对比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增设现代中国思想类课程,提升学生对现代中国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中译外能力,向世界传播中国思想和价值观。

3.教材维度

教材的选用要体现中国情怀且价值观先进的内容,体现现代中国发展的内容,讲好现代中国故事的内容,以及体现中国文化重要作用的内容。

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学生所学专业与学科相结合进行挖掘,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相结合进行挖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行挖掘,与时事主题相结合进行挖掘。

编写符合时代课程思政要求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的教材,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融入中国文化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任务设计安排上注重培养学生学术素养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教学方法维度

课堂是育人的主要渠道,知识获得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逐步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知识获得的程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教师要主动有意识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并将其有体系地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作业、考核评价等环节,适时进行知识补充,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课上教师要鼓励讨论,及时纠偏,恰当点评,适时引导,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资源,创新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思政教学方式。大学英语部要组织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群各小组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研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组织教师进行微格教学,不断磨课,交流教学经验,发挥集体的智慧,培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骨干教师,推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下各类课程的思政改革示范课供教师观摩与学习。

5.第二课堂维度

开展线上和线下第二课堂活动。

基于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的特点,建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课程思政主题课外学习资料库,提供线上学习共享资源,利用网络或新媒体技术,如博客、微博、微信、QQ、视频合作编辑与共享、共建思维导图等,创造新的学习与交流方式,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外加强线上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数字素养,以及计算机辅助下的合作交流能力。

基于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的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英语两大主题大力开展线下第二课堂活动。如举行演讲比赛、戏剧节、文化节、辩论赛和读书会等活动,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并提供相关机会让他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多元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播中国文化和思想,让世界了解中国;倡导学生参加农村支教、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团队精神,以及社会和公民责任感,提升学生服务国家建设、为民族复兴贡献才智的能力。

五、结束语

课程思政理念与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育人使命高度一致,殊途同归,都强调实现教书育人有机结合,润物无声。英语跨文化类课程的思政改革重在在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为学生发展提供精神指引。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的思政改革重在走向深度学习,将藏于知识深处的价值意义与学习者的生命体验建立关联,促进学习者个体的精神成长[11]。同时,也希望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探讨,可以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跨文化课程体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