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急性期及慢性期T淋巴细胞对HBV反应能力的比较研究

2021-05-21 08:07朱志强姜太一
传染病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慢性期载量感染者

朱志强,宋 兵,姜太一,汪 雯,张 愚

由于HIV与HB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HIV合并HBV感染比较常见。目前HIV合并HBV感染对HIV疾病进程的影响报道不一[1-2],有些研究认为合并HBV感染对HIV疾病的进程没有影响,有些报道认为合并HBV感染促进了HIV疾病的进程。但一般报道均认为HIV合并HBV感染对HBV疾病进程影响较大[3],HIV合并HBV感染的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3]。因此了解HIV与HBV共感染的特点及寻找相应的预防措施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HIV感染者的HBV的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非HIV感染人群,可能是HIV和HB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导致的。因为HIV感染急性期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急性期感染者难以获得,因此绝大多数都是针对HIV感染慢性期患者进行的研究和报道[4]。本团队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从2006年开始建立了HIV感染的急性期队列,团队前期对HIV感染急性期人群的研究表明, HIV感染急性期患者的HBV合并感染率明显低于HIV感染慢性期的患者。由此推测可能随着HIV疾病的进展,HIV感染者的免疫力明显下降,对HBV的免疫反应及清除能力明显降低。虽然很多科学家及临床工作者均推测在HIV感染急性期对HBV的清除能力要高于HIV感染慢性期,但关于HIV感染急性期及慢性期T淋巴细胞对HBV的反应能力的比较尚无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入组HIV感染急性期及慢性期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对比分析2种不同时期HIV感染T细胞对HBV反应能力的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患者来自2006年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建立的男男同性HIV感染急性期及慢性期的大队列患者[5-7]。HIV感染急性期的定义参照Fiebig分期[5-7],HIV感染慢性期的患者为HIV感染确诊半年以上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均为HBsAg、HBeAg及HBcAb 3项阳性并能检测到HBV DNA水平的患者。其中,HIV感染急性期合并HBV感染者10例,年龄为31(19~59)岁,HIV感染慢性期合并HBV感染者15例,年龄为32(22~60)岁。另外,选取与其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15例作为正常对照,年龄为32(21~55)岁。所有患者均未经过抗病毒治疗,未合并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无恶病质。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HIV RNA检测 HIV载量检测采用罗氏cobas TaqMan病毒载量检测系统进行病毒载量检测。

1.3 HBV DNA检测 血清中HBV DNA的检测利用罗氏检测试剂盒进行。

1.4 CD4+T细胞计数检测 利用BD公司CD4+T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通过BD FACSCalibur全自动双激光四色流式细胞仪进行获取和分析。

1.5 体外刺激培养 1×10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有10%的胎牛血清的10 ml 1640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用1 mg/ml的HBsAg重叠肽(来自牛津大学)进行刺激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CD3-PerCP、 IFN-γ-PE、CD8-FITC和CD4-APC染色后进行上机分析。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符合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来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BV DNA水平与HIV载量及CD4+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入组患者HBV DNA水平与HIV载量进行分析,发现HBV DNA水平与HIV RNA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502,P=0.011,图1A),HBV DNA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09,P=0.042,图1B)。

图1 HBV DNA水平与HIV载量和CD4+ 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Figur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BV DNA level with HIV viral load and CD4+ T cell count level

2.2 HIV感染急性期及慢性期CD4+T细胞及CD8+T细胞分泌IFN-γ能力的比较 研究对比分析了刺激后CD4+T细胞(图2A)及CD8+T细胞(图2B)分泌IFN-γ的能力,发现HIV感染急性期患者经HBsAg重叠肽刺激后CD4+T细胞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分别为9.1%±3.9%及4.4%±1.8%)明显高于HIV感染慢性期的患者(分别为5.7%±2.5%及2.7%±1.4%)。

图2 HBsAg重叠肽刺激后,CD4+ T及CD8+ T细胞分泌IFN-γ在正常对照、HIV感染急性期患者及HIV感染慢性期患者之间的比较Figure 2 Comparison of IFN- secreted by CD4+ T and CD8+ T cells after stimulation by HBsAg overlapping peptide among normal persons,HIV patients at acute and chronic stages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在HIV感染过程中,HIV合并HBV感染的患者,HBV DNA水平与HIV RNA水平呈正相关,而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HIV RNA水平及CD4+T细胞计数是反映HIV疾病进展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在HIV感染中,随着疾病的进展,机体对HBV的清除能力逐渐降低。这可能是HIV合并HBV感染的患者,HBV疾病进展速度较快的原因。很多人设想在HIV疾病进展过程中机体对HBV的清除能力是降低的,本研究利用已有的队列和标本对此进行了证实。因此对合并HBV感染的HIV感染者早发现及早治疗可能有效抑制HBV疾病的进展。但也有研究报道, HIV感染极晚期的患者机体B细胞反应能力非常低下,通过检测抗原和抗体的水平不能很好地反映HBV感染情况,须要进一步检测HBV DNA的水平来进行评价[8]。

健康成人急性HBV感染后大部分能够自愈,而婴幼儿急性HBV感染后,因其免疫力低下不能有效清除病毒而成为慢性HBV携带者。我国通过对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来控制乙型肝炎的成效非常显著。HIV感染者中,合并慢性HBV感染率明显高于非HIV感染者。在本研究中利用HBsAg重叠肽刺激发现,与急性期感染者相比,HIV感染慢性期患者CD4+T细胞及CD8+T细胞产生IFN-γ的能力较低,表明随着HIV疾病的进展,机体对HBV的清除能力逐渐降低。HIV感染人群随着疾病的进展,HBV合并感染率增加,感染率增加是因HIV感染者随疾病的进展,机体对急性期HBV感染的清除能力降低导致HBV感染进入慢性期,还是因患者随着机体抗HBV能力的降低,机体潜在的HBV复制增加导致,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随着免疫系统的损伤,机体感染HBV后易慢性化,对这类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能会有预防HBV合并感染的作用。

总之,本研究在HIV感染急性期及慢性期队列的基础上,发现随着HIV疾病的进展,HBV DNA水平逐渐升高。CD4+T细胞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逐渐降低。但本研究也有一些不足,因为患者难以获得,受细胞量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的限制,本研究只检测了CD4+T细胞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没有直接检测细胞对HBV感染细胞的杀伤及清除作用,后期如有相应的标本,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将会有助于进一步揭示HIV感染者感染HBV后慢性化的机制。

猜你喜欢
慢性期载量感染者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间日刺治疗慢性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高频彩超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诊断中的应用
HCMV感染婴儿尿液病毒载量与肝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分析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