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1-05-23 11:08李婷婷师丹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创业意向创新创业教育心理素质

李婷婷 师丹丹

摘  要 对山西某高校1 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8.4%的大学生有创业意向,并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创业经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阵地,应加大教育力度,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因材施教,激发更多学生的创业激情,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心理素质;创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7-0019-03

0 引言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种必然需求,也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大学生缺乏心理准备、缺乏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经验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这支年轻的创业队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山西省某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工具

研究对象  在山西省某高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大一至大五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为随机发放,发放问卷1 3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 211份,有效率为93.2%。

研究工具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创业意向调查,主要是对创业意向明确程度的调查;第三部分是大学生创业能力调查,主要包括创业所需心理品质及创业实践能力的调查;第四部分是创业需求调查,主要包括创业动机、创业课程需求、创业项目参与需求、创业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主要采用问卷星、SPSS、Excel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占比高达60.94%,城市占比仅为17.92%,而农村的创业环境相对差一些,这也是农村家庭缺乏创业经历所致。

独生子女占比18%,家中有两个孩子的大学生占比达到53.67%,这也和学生生源地有关系,农村家庭两个孩子居多。相对独生子女来讲,两个孩子的家庭创业压力相对小一些。

家庭成员有创业经历的占比19.16%,家庭成员没有创业经历的高达80.84%。家庭创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也能看出创业确实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对很多家庭来讲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有可能成功。

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占比19.32%。学生干部的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创业品质。有创业意向的占比34.8%,无创业意向的占比则较大,达到61.6%。这就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创业的打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加大教育力度,挖掘学生的创业潜力。

相关分析

1)大学生创业意向相关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针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成员是否有创业经历、是否为学生干部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分析性别同创业意向的关系,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性别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经过访谈调查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方面是男性希望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女性更加希望获得稳定和美好的生活;二是受“男人赚钱养家,女人相夫教子”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创业意向有逐步减弱的趋势,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年级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一是低年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比较少,创业意识培养方面比较薄弱;二是大部分没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表示对创业知识不了解,反映出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建设还不够完善;三是年级越高,面临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越大,通过对创业所具有的风险、责任、困难了解后,慢慢冷却了最初的创业热情。

分析生源地同创业意向的关系,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显示生源地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经过访谈调查发现,农村学生创业意向比较高,一是认为社会资源比较少,毕业后找工作困难比较大,更愿意自主创业;二是认为创业成功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改善个人及家庭的生活条件。

担任过学生干部和家中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具有创业意向人数比例偏高。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学生提高了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相关心理素质。家中有创业经历的学生因为受家庭潜移默化的创业教育的影响,创业意向也更强一些。家中子女越多的大学生创业意向越高,这是因为家中子女多,父母养育子女的经济压力就比较大,而创业有利于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2)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相关分析。本次調查通过创业意向、创业能力、创业需求三个要素来综合调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通过数据分析,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并不高,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创业的动力及创业结果。如表2所示,有创业意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要比没有创业意向大学生强,创业意向、创业能力、创业需求的总体得分要高于无创业意向大学生;在创业意向坚定、对个人创业能力了解及创业需求渴望方面,有创业意向大学生高分组(人数和占比)要明显大于无创业意向大学生,对个人能力、需求的明确了解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动机并付诸行动的重要因素。

3 结论与对策

结论  通过问卷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整体上看,大学生创业意向不高,其中性别、年级、生源地在创业意向上有显著差异。

2)大学生对创业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存在创业意志不够坚定、创业能力不足、创业需求不高的问题。

3)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整体不太高,很多学生对于是否需要创业、是否要进行创业、是否有能力去创业并不明晰,导致创业激情不高。

对策

1)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设各类创新创业培训课程。从低年级开始就要逐步开设基础课程,教育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了解相关创业政策,积极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尽早确定职业发展方向。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案例分析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激发更多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要加强鼓励指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等因素因材施教,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掘和施展自己的才能。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目前,很多高校以就业指导教师、创业竞赛指导教师和承担创业课程的教师为主进行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的心理能力培养。学校应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或者专兼职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融合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将心理课程教师、专职辅导员、思政教师全部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开设特色创业心理指导课程、人文课程,加强学生的创业心理建设。

3)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创业实践锻炼,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创业能力和社会经验不足的问题,加强实践锻炼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参与各类创业竞赛项目,为实践锻炼寻找机会,积累经验。也要积极鼓励大学生课余时间或暑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磨炼自己的心态,增强自己的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创业信心,进而形成良好的创业习惯和人格,为成功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作出重要批示[EB/OL].(2015-10-20)[2020-09-15].http://

www.gov.cn/guowuyuan/2015-10/20/content_2950730.htm.

[2]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OL].(2018-06-28)[2020-

09-12].https://chassc.ssap.com.cn/c/2018-06-28/550719.

shtml.

[3]彭伟,张宏如,王燕.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116-120.

[4]包新春.大学生潜在创业者的心理困境、原因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12-116.

[5]肖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7):15-16.

[6]陆梅芳,雷雪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路径创新: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08-120.

猜你喜欢
创业意向创新创业教育心理素质
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政策导向与创业意向研究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向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探索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