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切实有效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2021-05-23 15:34董晓峰杨东辉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2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董晓峰 杨东辉

摘要: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它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针对培养目标,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营造人文氛围,弘扬人文精神,培育和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高雅的、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时代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环境育人

高职院校作为伴随改革开放进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新生资源,也肩负着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随着我国决策层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的日趋完善,以及就业准入制度的逐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面对这良好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如何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是摆在每个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高校发展中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关系到人才培养、民族文化振兴的大问题。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我党执政基础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所谓校园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校园中的文化,它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是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观念、办学宗旨、教育思想、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更多地体现为与学院共存的一种人文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从狭义来说,是指在高等学校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趋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固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即疑聚力和向心力。广义来讲,校园文化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学生课余文化活动,它是指除了第一课堂以外的和师生有关的其他一切教育活动。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为主要群体,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氛围以及生活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特点的文化类型。

校园文化一般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指见之于物质层面的校园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各种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基本载体;第二是指制度层面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度文化是高校各项规章制度总和(包括办学过程中与学校有相互关系的外界建立的有关机制、学校内部各种规章制度),是保证学校与外界、学校内部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机制;第三是指精神层面的,精神文化是学校全体人员长期或短期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的总和(如办学思想、道德观念、学校传统、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而这些无形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则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内在力量,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的根源和前提。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但必须强调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它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它的立足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应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应该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技能培养四个方面着手,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娴熟的技能操作,形成催人奋进的学以致用的学校精神和科学、民主、实用的价值理念,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使学校文化形态、师生心态、技能状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动手能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建品牌学校。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搞好学习,促进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目的。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学生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对口高职的学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刻苦学习锻炼,与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学习上的差距也在入学后表现出来。

一项调查显示,有60.6%的高职学生认为学习仍是目前最大的困难和问题,78.5%的学生认为自己“有目标但不具体”。除在学习上有较大压力外,在经济、生活、就业等方面也存有困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亟待引起关注。由此造成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钻研性相对欠缺。

2.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质量有待提高

校园文化的特色,应该是既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化,又有利于综合素质与技能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较强的高雅文化活动少,低层次、一般化的活动较多。比如,在学校组织的和学生自发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谊舞培训班、卡拉0K比赛、篮球比赛等居多,而各种辩论赛、学术研讨会、人文知识讲座、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竞赛等相对较少。许多学生对专业以外的知识知之甚少,对国内外的时事、东西方文化与人文科学等的了解都相对较少,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普遍不高。

3.教职工文化主导作用尚需加强

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另一主体,对学校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人的社会环境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是他们知识的宝库,教师是他们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等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影响终生。因此,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职工无高低,人人是老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校的每一名教職员工都应当成为学生“以学立身,以德修身”的榜样。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风、学风的提高。

4.校园文化的投入有待加强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文化设施、环境布局、建筑艺术、绿化美化等,对于保障教学、促进师生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于受建校时间、校园面积、多校区位置、设备不足、图书资料少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在物质环境建设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有不少欠缺。

5.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系统规划

高职发展十余年来,对高职的认识、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各校都进行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但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研讨,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設的最佳结合点,任何部门都不能游离与这个总体任务之外。然而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缺少必要的设计和总体规划,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目标、任务、方向、措施、相关人员培训、效果等方面表现出盲目性、临时性、应付性,也使某些行政部门觉得校园文化建设似乎与他们毫不相干。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也不能急功近利,摆花架子。具体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

1.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专门人才

首先,要树立全面提高素质的观念。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一个人在校求学获得的知识,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中只能应用15% 左右,大多数知识技能还得在工作实践中学习。除了少数专业和研究型人才外,学校教育一般应是宽基础、复合型,为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打好基础。正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提出的那样,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

其次,要树立因材施教、发扬个性特长的观念。我们不能也不可能让成千上万的学生按同一要求学习和毕业。对于逐渐成熟的青年学生来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鼓励他们多发扬个性,引导他们多培养爱好、发挥特长。不论是文科生,还是理工科学生都应多学习些人文科学,以满足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需求。

再者,要树立既重视校园文化硬件建设,更重视软件建设的观念。硬件是基础,这比较容易做到,但软件建设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体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底蕴所在。

2.要突出人文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高校校园是精神文明和人文成果的重要集散地,而当代大学生又是新知识和信息的主要载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同样必须重视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应相应地增设艺术、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培养文化素质的选修课,并开设各类人文知识系列讲座。要把人文精神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现代科技、现代艺术、高尚的思想境界、社会生活等同专业体系结合,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3.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是实现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一突出目标,创新方式方法。

一要以人为本。围绕“四有”新人培养,找准活动的切入点,把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二要点面结合。通过树立“点”的榜样来推进“面”的发展,进而形成“万紫千红花满园”的整体效应。三要创造品牌。品牌活动是那些学生乐于参与、育人效果好的活动,它反映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水平和师生的精神面貌,需要师生在集体活动中共同创造,需要学校特色活动的常规发展。此外,要把握青年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造力,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适应性。

4.加强阵地建设和社团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而各种文化阵地则是它的依托。学校在总体规划设计时,要建设必要的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阵地,包括具有特色的景观布置和建筑设施等,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基础。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成立各种有益的社团和兴趣小组,并提供适当的物质支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作用,并结合学校实际,成立管弦乐队、合唱团、舞蹈队等各种文化团队,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突出本校特色。

5.发挥学校整体环境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也是学校的职责与目标所在。这需要全校员工群策群力,共同努力。

首先,学校领导要有明确的、端正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要深刻理解提高学校文化品位的意义、要求和内涵。其次,“名师出高徒”,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第三,坚持“三育人”的思想观念,管理干部和职工队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共同创造、维护和体现。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着力营造人文氛围,弘扬人文精神,培育和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高雅的、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采取有效的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是时代赋予现代高职院校的任务。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教育的价值——兼谈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我校荣获2021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