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

2021-05-23 04:47周新芳陈金洲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25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班主任

周新芳 陈金洲

中小学的学生是学生多种能力、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能否与授课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并及时获得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及个人的未来发展状态。本文即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班主任的工作展开,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科学素养”是一个系统、宽泛的概念,广泛涉及知识、情感、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各方面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也有着具体的差异。简单来说,学生“科学素养”是每一名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追求成功生活以及適应社会发展都应该具备的不可缺少的共同素养。学生“科学素养”由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共同获得,并会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而持续完善。

二、班主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分析

(1)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途径。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其不仅涉及学校、家庭两个领域的教学沟通,同时需要学校内部不同学科教师间的良好交流,而可以作为以上主体之间沟通纽带的就只有班主任。首先,“科学素养”打破了不同学科间的学科界限,需要所有学科的任课教师通力合作。此时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负责人和学生群体发展的第一责任人,需要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和义务,作为班级教师的核心,优化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而且,班主任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只有班主任与学生家长间形成良好稳定的教学沟通渠道,形成“家校合力”,才能保障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形成。

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策略的建构要有独特的定义、明确的取舍,以及整合所有的活动,尤其强调活动的规律与持续性。

(1)培养浓厚兴趣,让学生会观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兴趣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动力源泉。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将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进而激活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动力。

如教学《常见的植物》,不必追求学生对植物的知识究竟知道多少,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和领悟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确定观察内容和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学习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交流汇报。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闻、摸、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用测量的方式知道植物的粗、细、高、矮等有关信息;用文字、图画、采集标本等方法记录收集到的信息;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向大家描述植物。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自己所观察的植物有了直接的认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素养也就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

(2)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敢提问。我们要积极创设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氛围,真诚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所表露的情感与想法,理解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少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组织教学,造成学生不必要的紧张心理。努力创设愉悦、民主、和谐、幽默的情感氛围,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缩短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诱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具、环境布置、座位组合等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和表现的环境氛围。

(3)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肯探究。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①体验式活动。如学习《我们的身体》后,可以让学生单足走路、蒙眼走路,数一数、摸一摸身体的骨骼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我们的身体。②操作类活动。学科学的最好方法是“做科学”。“学习科学是学生生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 例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制作网页、电子小报等,探索电子信息世界的奥秘,从小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爱好,必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③调查类活动。如学习《生物与环境》后,让学生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通过制订计划、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将对环保问题的探究推向深入。④种养类活动。如通过种养常见的、易于管理的动植物活动,交流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的经验和体会,展示观察记录,全面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⑤竞赛类活动。这种形式的活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参与面也广,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互助协调、合作交往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⑥兴趣类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科技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践调查,撰写科学小论文,尝试完成科技小制作或小发明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目标上应该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因目标、内容、资源、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的不同可采取各种各样的模式,可以是一种活动单独组织,也可以是多种活动相互糅合。这样的活动可能是一节课,也可能是几节课;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也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

(4)激发创新思维,让学生善思考。创新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创造技法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创造技法的基础,许多创造技法都是建立在创新思维之上,它的实质是怎样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使学生突破思维惯性,改善思维方式,锻炼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刘立平,王立华.文化自觉:班主任的工作范式转型[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9).

[2]何慕华.简析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J].求知导刊,2015(8).

[3]黄会香.探究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4).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科学班主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我的班主任①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科学拔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