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的逻辑耦合与实现理路

2021-05-23 12:10郑洋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职业

摘 要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既是自身特色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需要。地方高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实现转型发展要求具有高度的逻辑契合,既符合国家顶层设计、地方发展需求,也吻合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但目前地方高校在推进本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观念、资源上的困境,应进一步明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推动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优化教育教学体系。

关键词 本科职业教育;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8-0011-05

一、问题的提出

地方高校(本文特指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型趋势,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已被列入重要议程。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文,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要推动具有条件的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指出要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表明,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发展不仅是时代要求,也是国家战略。

与此同时,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需求现状,提出要大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提出: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构建符合职业教育人才特点的学位制度和教育层次结构。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再次提出,到2022年,实现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从《决定》到《方案》,多个国家层面文件的先后出台,充分说明国家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重视,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方案》中还指出了应用型普通高校将是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体。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成定势。2020年8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的通知》,提出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明确和畅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1]。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定位与特征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3月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将教育共分为七个层级,高等教育在第五、六两个层级。第五层级主要包括大专、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教育;第六层级为博士研究生教育。在第五层级中,又细分为A、B两个类型,A类注重理论基础教学,即我们通常说的针对学术型人才培养所实施的高等教育;B类更强调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第五层级的B类型教育,学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定义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具有高等教育属性的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基层,培养会动手、会研发、会管理、会发展的“四会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2]。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它开展的是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但在教育类型上又属于职业教育体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普通教育强调知识本位,注重知识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结构;职业教育强调能力本位,强调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更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本科教育,首先必须具有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注重本专业领域基础知识的学习及知识的系统性;同时,又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就业性”特点,是为就业作准备的专业教育[3]。比如2019年国家在批准21所开展本科职业教育试点的职业院校更名时,明确要求,校名中必须保留“职业”字样,目的就是为了表明其职业属性。

(二)系统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兼顾

在1981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对完成本科教育后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毕业生要求: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4]。本科教育对应授予学士学位,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高层次人才,所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会议上指出,本科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在“回归初心”中指出“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5],再次强调要按照知识体系进行本科教学。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面对行业、职业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其又要按照职业标准来培养产业、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提倡并实施“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高校根据行业、职业的需要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标准来设定学生的毕业要求;其次,以此为依据,确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最后,再以此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所以,培养出的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都与行业需要、职业标准具有高度一致性,强调学生要有在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本科职业教育既要注重本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很看重本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是面向行业和职业培养专门性人才。

(三)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的互渗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同属于国家确定的本科层次教育,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和学位证书,也是由国家统一招生。按照招生管理规定,当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有三类招生方式:一是高考统一招生。目前国家已先后明确21所高校开展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工作,考生根据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填报试点高校的本科专业。如2020年新更名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目前主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今年招生计划基本全在江苏省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文、理科的录取分数线还位居同批次中游。二是采用“专升本”形式。普通专科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考试选拔进入高校,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三是采用高职“3+2”、中职“3+4”模式。通过现代职教体系,让高职、中职学生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通职业教育“断头路”,构建起职业教育体系立交桥。无论哪种,只要学生符合招生录取条件,在被报考高校录取后,只要完成相应的学制教育和学业要求,都会发放本科学历证书和相应的学位证书,表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学历教育。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启动学历证书和职业能力等级证书的制度试点,实行“1+X”的培养方式,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入职业证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获取相关的职业能力等级证书,以便于就业。为了帮助学生取得职业证书,高校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取得职业能力等级证书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就同时具有学历教育和职业标准的双重要求。

三、地方高校转型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的适切性分析

当前,我国开展职业教育的主体是中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属于中职和高职层面的技能型人才。高职和中职学校受办学硬件设施、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师资队伍等条件的制约,加上缺乏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经验积累,要想在短期内实现办学实力方面质的变化,培养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难度非常大。近两年,虽然有一些高职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学院,但数量仍较少,且每所高校仅有几个本科专业,无法满足国家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大量需求。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目前现有普通本科院校1219所,其中地方本科高校1108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90.9%[6]。这些地方本科高校大多是2000年前后,因高考扩招升本的,与老牌研究型高校相比,他们的顶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人才培养特色不够彰显,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学生就业率低、就业层次不高。地方高校的发展处在夹缝中,要想实现壮大发展,必须和老牌高校进行错位发展,培育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与高职学校相比,这些地方高校都已经有了20多年的本科人才培养经验,学科专业体系完备,教学师资充沛。因此,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优办学主体是具有一定本科层次办学经验的地方高校。

(一)契合国家政策要求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院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5年,三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从四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改革的十四项主要任务[7]。此后,国内多个省份相继出台本地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工作任务”,积极鼓励和引导本地本科高校进行错位发展,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强调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二者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具有高度一致性。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明确提出,到2022年,实现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由此可见,地方高校将成为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体。地方高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并理应有所作为。

(二)紧贴新时代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必然导致相关企业岗位技术含量的变化和行业、职业需求人才层次的变化。需求的变化会倒逼人才的主要输出方——高校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而原先主要承担职业教育任务的高职和中职学校因为自身实力所限,要在短期内完成这种转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还比较困难。地方高校的显著特征就是“地方性”,即立足地方培养符合产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国家鼓励和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就是从人才培养的供给侧进行改革,培养出符合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

(三)顺应地方高校未来趋势

2014年,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驻马店召开。与会178家高校共同发布了《驻马店共识》,愿意共同积极探索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之后,一些高校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产业、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老牌高校进行错位发展。如常熟理工学院积极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淮阴工学院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发展需求培养紧缺应用型人才,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当转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大势、成为主流,其他高校只有顺应潮流,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不被淘汰并获得自身的发展。

(四)符合學校自身办学定位

地方高校大多是由原先的高职高专升格发展或多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本身就自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因。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虽然地方高校都实现了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过渡,但因为国家整体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以及在与老牌高校的资源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其学科建设、科研能力较为薄弱,人才培养定位仍然是应用型人才。

四、地方高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困境

(一)观念上:担心贴上“职业”标签,影响未来发展

地方高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虽然是现实发展需要,但对于为什么要转型,人们的观念并不完全统一,很多教职工仍有抵触思想。因为,在我国“重学轻术”的偏见由来已久,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本科高校培养的是精英人才,招收的是优秀高中生。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其招生对象都是普通本科院校挑剩下的生源。基于这种认知,人们头脑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对于教育的类型,人们也形成了学术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的思维定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虽然是培养本科人才,但毕竟是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地方高校转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然会遇到校内外各种偏见的挑战,被舆论认为是降格发展。学校内部也担心会被贴上“职业”的标签,影响学校的对外形象和今后招生就业等工作。

(二)专业上:动态调整机制滞后,不能紧跟市场需要

目前,地方高校的经费来源除生均拨款外,重要部分就是来自纵向项目的经费争取。为了在有关资源竞争中占得优势,提升办学实力,高校往往都是重点扶持有一定办学积淀、师资力量强、科研成果相对较为丰硕的专业。而对于一些社会急缺的应用型专业往往因为不重视或体制问题,没有及时调整设置。另外,有的学校为了保持各院系和专业之间的平衡,招生时往往采用平均主义,一些专业即使就业形势不好,但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归属以及专业撤并后的教师分流等现实问题,也舍不得砍掉。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高职院校,因为“船小好调头”,专业设置反而能够紧贴市场需要。

(三)教学上:“应用性”不强,综合性实践锻炼较少

地方高校因为之前都是往学术型高校发展,总体上理论课程设置相对较多,实践类课程相对较少,实践场地也比较缺乏。另外,传统本科教育是以学科为导向,其实践教学是基于学科逻辑,采用的是单门课程的碎片化实践;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强调综合性训练,需要打破学科专业间的壁垒,整合多门课程知识。另外,地方高校之前的实践环节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往往都安排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组织学生开展短期见习或实习,学生的实践机会比较少,学生虽然在理论知识方面比较扎实,但因为缺少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高职生相比不占任何优势。地方高校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在实践环节设计、实践时间安排、实践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改进。

(四)师资上:“双师双能型”教师匮乏,指导实践能力普遍欠缺

随着招聘教师的学历门槛不断提高,非博士学历很难到本科高校任职。因此,地方高校新招聘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在传统的研究型高校或教学研究型大学毕业,接受过系统学术训练后又到高校任教,教师的理论水平比较高,但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不足。而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因为学历受限,往往很难调入,导致既可以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教师数量总体偏少。同时,目前地方高校的职称评审标准多是基于学术评价。虽然国家提出要破除“五唯”,但在新的评价标准和学校具体操作政策出台前,教师的论文质量和数量、项目的层次和数量在评奖评优过程中还将继续起到重要作用,而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等由于难以精准地评价,导致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性不高。

五、地方高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践理路

地方高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增强转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融入现代职教体系,积极参与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还要主动出击,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协同,對接需求、精准服务、同心协力,共同设计落地方案,出台相应举措,为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一)转变办学思路,明晰应用型高校发展定位

地方高校要进一步统一全校教职工思想,摒弃职业教育办学低人一等、开展职业教育是办学层次倒退的错误认识,认识到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学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现实选择。转变办学思路,将人才培养定位从传统的学术型本科人才转变为本科层次职业人才,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行业产业需要。地方高校在转型过程中,要树立起“开门办学”意识,变原先的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要在《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完成本科学历教育的标准框架下,重构本科职业教育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课程。

(二)围绕业界需求,推动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

地方高校转型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必须从单纯学术取向的学科专业发展模式转变为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体系。要面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将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工程研发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要科学制订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规划,推动应用型学科和专业发展。要坚持以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为主,以应用型知识体系构建为支撑,提高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水平。要建立健全专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专业结构设置和调整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优势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要让专业设置更接地气,坚持地方和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始终做到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行业以及企业紧密结合,立足学校现有优势,办出鲜明特色,实现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

(三)突出应用特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转型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从原先相对封闭的传统人才培养体系转变为主动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我有什么资源培养什么样人才”为“行业产业需要什么样员工我培养什么样人才”。要主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产业资源,鼓励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要注重完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校企双方高层互访、实习实训活动管理和评价等长效管理机制。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将企业需要和前沿技术嵌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明确学校、企业各自在职前培养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要实现师资队伍的共建共享,让企业中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补充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要推动实践实训场所和资源的共享共用,发挥企业设备先进的优势,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行业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掌握企业最新的技术设备使用。让行业企业深度介入人才培养工作,让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行业企业需要。在这方面,设立行业产业学院就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高校、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行业产业学院,围绕企业需求建设办学联合体,推进“培养方案共商、载体平台共建、高端资源共享、优质师资共通、应用型人才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强调交叉融合,优化教育教学体系

大力实施“新工科”建设,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课程设置要从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培养出发,做到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齐抓。要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要处理好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与职业发展潜力养成之间的关系,围绕行业产业的需求、紧盯行业产业发展前沿,合理设置课程,积极培养具有宽厚知识基础、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把企业的实际研发项目搬到课堂上来,或者让学生提前参与企业工程项目,使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就是实际工作岗位上技术人员的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就进行了职业体验,既掌握了操作知识,也提升了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的通知》[EB/OL].(2020-08-17)[2020-09-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2008/t20200820_479137.html.

[2]王明伦.发展高职本科需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2-15.

[3]沙鑫美.本科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36-40.

[4]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EB/OL].(1981-05-20)[2020-12-20].https://baike.so.com/doc/6744636-6959179.html.

[5]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2018-06-22)[2019-09-16].http://www.gov.cn/xinwen/2018-06/22/content_5300334.htm.

[6]钟秉林,王新凤.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10):19-24.

[7]王锋,王运来.新建本科院校突破“围城之困”的理性思辨——基于教育依附理论的视阈[J].现代教育管理,2018(1):36-42.

Logical Coupling and Realization Ways of Carrying out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Zheng Yang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level vocational talent training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need of improving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 high degree of logical conformity with the requirements for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not only meets the national top-level design and local development needs, but also conforms to the positioning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some conceptual and resource dilemmas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y should further clarify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positioning of applied talent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disciplines, reform talent training modes, and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uthor  Zheng Yang,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hD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Huaian 223003)

作者簡介

郑洋(1979- )男,淮阴工学院党政办、发规办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淮安,223003)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 三五”规划课题“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2018/01/26);淮阴工学院2018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现状调查”(2018XGJ19),主持人:郑洋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职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我爱的职业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五花八门的职业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毛遂自荐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