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本特质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05-24 07:51周鹏
南北桥 2021年15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周鹏

【摘    要】文本特质指的是文本独特的便于被学习者模仿和学习的性质、技法、写作风格、文化魅力等。文本特质教学指的是教师充分钻研课本并有效抓住文本特质,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理解、内化、迁移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促成文本特质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文本特质  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5.054

在新课标思想指引下,教育工作者既要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又要重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探究语言特色、把握思想情感、写作技能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抓住文本特质进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有效地解读文本对学生提高学科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将阐述小学语文文本特质的教学特征,并分析常见的文本特质教学切入点,探讨小学语文文本特质教学实践。

一、小学语文文本特质教学特征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方式。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文本的合理选择,优秀文本有利于学生更加投入地展开语言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内容全都由国家教育部门从海量优秀文学作品中精选,在文本选择上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接受能力和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教材,准确、深刻地进行语文文本内容、写作特色的解读,牢牢地抓住文本特质,灵活地进行教学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吸收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自然走进文本,在个性化思维与情感发展下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甚至达成文本的初步记忆效果。抓住语文文本特质的教学,要求相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适当简化教学内容,以精细的观察和有效的分析,把文本的写作特色向学生展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文本特质教学常见的切入点

(一)本文内容

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主要任务是对其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深度研读,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品味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领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以及文本散发的特殊魅力。语文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特质,营造一个美好、亲切、带有情趣的学习气氛,把知识结构、语言活动、审美价值观等有机融合,吸收情境教学法的优势,以文本内容为切入点,把非写作技能因素视为研究主体,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事件、社会阅历,根据以往的阅读经验对文字的温度进行感知,关注文章作者的价值观,自主审美。在这样的前提下,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运用语文的形式处理情境中的问题,在此期间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二)写作技法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教导学生对文中语言写作技巧的模仿与学习。在文本特质教学中,要求教师坚持“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教学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每堂课只抓住一个重点知识,重视各堂课重点的穿插相连,促进学生的写作技法与能力不断提高。关注学生表达手法的掌握情况。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然后对文章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再对文本特质进行提炼。有效地选择文本内容,展开语言文字练习,实现学生表达方式的有效迁移。教师要注意文本内容和写作形式的有效匹配,尽量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中丰富思想情感,使精神得到文化艺术的感染。对于刚涉足写作的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师有必要教授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写作技法。通过写作教学实践可知,小学生写作体现了从‘有法’向‘无法’过渡的过程。一次训练教学看起来有些死板,可是,从长远视角分析,只有学生的写作技巧逐渐增多,才能夠学会从大量写作方法中提取需要的内容,达到良好的写作效果。

(三)特色语词

为了使学生巩固以往学过的语言,教师可将文本中的某个“词语”提炼出来,触动学生大脑中的表象,调动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应用新的词语进行本文复述。既要达到语词正确使用的目的,又要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思辨性,让学生进入情感激荡、哲理思辨、美感愉悦的境况,促使其语言与生活体验的联系,注意遣词造句要贴切、准确、自然。

三、小学语文文本特质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分析人物特征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必须紧紧抓住文本特质,文本特质分为很多内容,如语言特质、内容特质、情感特质、表达特质等。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炼文本中的独特之处,增强学生的学习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积累,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在学“一面”一课时,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进行文本解读,带领学生正确把握阿累眼中的鲁迅人物有哪些主要特征,读出文本中鲁迅的瘦、精神抖擞、无私无畏、和蔼慈祥……将阅读聚焦于“瘦”字,读出“远看、近视、特定强调”的感觉。尤其是两次相似的外貌描写,如“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对比阅读,体会文本背后作者对鲁迅的特殊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文本解读,寻找文中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教师还可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问学生“为什么以‘一面’为题目”,让学生以“一面”为关键词,对全文进行概括,展开深度阅读。

(二)总结表达技巧

小学语文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逐渐完善人格。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持久的语文学习爱好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擅于总结文本的表达技巧非常关键,便于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可利用表达技巧的文本特质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讲《白杨》一文的时候,教师抓住本文借物喻人的特质,让学生体会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种品质具有相通之处。将文本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提炼出来,重点讲解,让学生学会文章的表达技巧。如文中“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没有……没有……”的排比写作技巧,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模式进行造句。

(三)培养语言素养

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的语言素养反映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文教学主要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并有效表达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情感表达方面,学生的文学素养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对自己的感受准确地表达。因此,在語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特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例如,在讲《落花生》一文的时候,这篇文章紧紧围绕“落花生”这一词语写作,它也是全文的线索。通过展开文本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美,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做社会有用的人,不要做悉图外表的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仿写一篇文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四、小学语文教学文本特质的个性化体现

第一,在培养学生文学感知能力的前提下,促进文本特质的外在显现。因为某一单元教学内容的文本特质蕴含在每一篇课文中,所以教授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展开整体阅读,是寻找文本特质的第一步。不管是写作次序、篇章布局等特质,抑或是特殊句型、表现方法等特质,均需要学生通读课文内容,产生清晰的“文感”,即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才会把文本特质置于课本大格局之下,进行合理定位,产生更清楚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抓住文本特质。相反,如果学生不能对课本产生整体感知,而单纯学习文本特质,则会产生盲人摸象的片面性,失去学习的实际意义。

第二,展开验证性阅读,促进文本特质的法理化体现。如果说从某一篇课文中抽出的特质可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那么,是否具有普遍性教学意义尚且需要进一步验证。而具体验证的思路即为展开主题式阅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含有相同特质的文章内容。学生在主题式阅读的模式下,可从不同视角对文本特质进行重新思量,体会文本特质的不同表达方式,从个性中逐渐提炼共性特点,抓住文本特质的核心,进而形成法理化的认同感。

第三,通过在实际境域中的应用,促进文本特质功能化的体现。

第四,自主运用,特质个性化体现。从方法层面来讲,个性化的知识由学生在自身主动探究、经历、感悟、体会、阅读等方式中而得到。文本特质是一种公共知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通过学生个体不断地提炼、应用,进而形成新的知识或技能。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进行文本特质的有效迁移,并不能算得上完全掌握。文本特质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也能够有效应用。语文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的鼓励:从“短距离的读写结合”过渡到“长距离的读写结合”需要一个过程。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明确,如果学生可自主有效地应用三次甚至以上,即表明学生牢固掌握文本特质,换言之,文本特质从“公共知识”变为“个人经验”。总而言之,文本特质“个性化”的体现是知识、能力、情感、智慧不断增长、相互促进的过程,是曲折的上升过程。从知性层面来讲,是“知识—才识—卓识”的演化;从情感层面来说,是“情志—情感—情操”的升华;从义理层面来说,是“事理—法理—哲理”的体悟;从美学层面来说,是“审美—立美—创美”的净化。

五、结束语

总之,文本特质教学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应紧紧抓住文本特质进行课堂教学,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迅速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写作风格。通过重点内容的仔细解读,通过主题式阅读、特质迁移的实践活动,逐渐强化学生语文学习中文本特质的分析、理解、审美、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人格修养和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兰花.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特质在语言实践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8,000(012):88.

[2]刘国玉.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收藏界:名师探索,2018(8):209.

[3]乔新.小学语文“文本特质教学”刍议[J].江苏教育,2018,000(008):31-34.

[4]陈锋.浅论小说类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J].小学教学参考,2020(16).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