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2021-05-25 06:15张学礼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9期
关键词:民乐县林草片区

张学礼

(甘肃省民乐县水务局,甘肃民乐734500)

1 概述

民乐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东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分山地和倾斜高平原2 大类。东与山丹、永昌接壤,南与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相连,西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交界。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荒漠草原干旱气候,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光热资源丰富等特点,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主要气象灾害类型有干旱、冰雹、大雨、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大风、沙尘暴、雷电、雪灾、连阴雨等。

2 总体布局

民乐县洪水河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选定在洪水河、海潮坝河、小堵麻河、大堵麻河、马蹄河、苏油口河和玉带河等7 个流域先期实施。按照布置原则,逐域划分片区,采取工程、林草、封育等措施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项目区共计27 个治理片区,治理总面积1401.63hm2。

3 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

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主要是对在建工程进行系统、详细地动态监测,搜集、整编、梳理进度、质量、效益资料,找出有利于工程进展和效益提高的关键途径;对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效益进行评价,实事求是地反映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任务是对计划进度与工程质量、投资投劳与效益变化、减水减沙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跟踪调查,并搜集项目实施信息结合监理结果,对民乐县洪水河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实施情况从经济效益、环境与水沙变化、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开展综合分析,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

4 水土保持监测原则

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及工程建设技术规程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

4.1 系统性原则

从不同时空尺度应能监控覆盖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遵循“全过程、全方位、全面质量管理,综合运用常规方法和先进监测技术”的原则。

4.2 全面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工程建设内容多、范围广、任务重的特点,明确重点监测区域,布设重点监测点位,同时对其他防治区布设一般的监测点,以便取得项目的全面水土流失检测值。

4.3 监测方法得当,点位布设具有代表性

根据项目区不同范围水土流失状况,以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为监测重点,分区分段进行监测。不同侵蚀类型区采用不同监测方法,点位布设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全面如实反映项目建设防治目标效果,为工程绩效评价提供详实资料。

5 水土保持监测内容

5.1 工程计划批复执行情况

主要监测项目区水保林成活率、保存率、封育、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建设内容执行情况以及工程质量、苗木质量、服务体系等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监测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根源,提出对策及解决措施。

5.2 项目效益监测

项目实施以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改善流域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监测主要包括项目区内人工栽植苗木生长状况及封禁区自然植被恢复;拦蓄地表径流、蓄水保水等水土资源情况;水保林成活率、保存率等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

6 监测方法及步骤

6.1 监测方法

根据水土保持有关监测技术规程,结合小流域项目实际,主要在施工期采取现场勘测、走访调查、设置固定监测点、不定期巡查等方法进行全面监测。

6.1.1 现场监测 项目各片区复核面积:通过查阅可研、初设、批复资料,对各片区实际用地进行复测,核对面积。

土地扰动复核:根据实施方案,复核各片区土体挖填方量及扰动面积。

6.1.2 覆盖度监测 林草覆盖度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的线状地块,计算出场地的林草覆盖度。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2为草地的盖度,%;N 为插针的总次数,次;n为“不接触”的次数,次。

6.1.3 覆盖率监测 林草覆盖率监测:分别测定样方内林草的盖度,两者之和再减去林草互相重叠的部分。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为植被的覆盖率,%;F 为类型区总面积,hm2;f 为盖度>80%的灌草地面积,hm2。

6.1.4 固定监测法 固定监测法主要是对土壤的侵蚀耕地观测。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 为土壤侵蚀量,t;Z 为土壤侵蚀深度,mm;S为侵蚀面积,m2;r 为土壤容重,t/m3;φ 为坡度值。

6.2 监测频次

从项目实施期开始监测,连续监测2 年。一是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每1 个月监测记录1 次;二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效果每3 个月监测记录1 次;三是植物措施实施状况、进度及生长状况每3 个月监测记录1 次;四是工程生产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每3 个月监测记录1 次;五是当遇到大风和暴雨时应及时加测(1 h 降雨量大于10.66 mm 或风力超过17 m/s);六是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后在1 周内完成监测。

7 监测点布设

7.1 监测点布设原则

7.1.1 代表性原则 对比观测原地貌与扰动后地貌之间应有的可比性。

7.1.2 简易性原则 操作简单,交通便利,易于管理。

7.1.3 排除性原则 力求排除人为活动的干扰。

7.1.4 自然性原则 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特征原则。

7.2 监测点布设

在洪水河、马蹄河、玉带河流域每个流域布设3 处监测点,共计布设监测点9 处,每处分别设立3~5 个固定水保监测点。每个片区设立1 个原地貌监测点位。

8 监测成果与要求

8.1 监测成果

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合理安排监测频次,确定监测的重点内容、部位。《监测实施方案》应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录入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承担项目监测的单位应定期向原批准水土保持方案的机关及项目所在地县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报送监测成果。监测资料应加盖建设单位和项目监测承担单位印章。项目建设期间,每季度的第一个月报送上一季度的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监测任务完成后3 个月内报送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监测机构应保证监测质量,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可靠性。

8.2 监测要求

对土壤侵蚀的监测,要严格做到实地测、现场记、精细算、认真校、图表清晰,分类成册;在检查中发现不合理的数据要分析原因,再决定取舍。

9 结语

项目实施后,当各措施充分发挥效益时,林草地每年可增加蓄水11.03 m3/hm2,拦泥沙101 t/hm2,按此计算年可涵养水源120 万m3,拦蓄泥沙1.1 万t,同时减少了下游水库及河道的清淤,节省了大量的劳力和经费。

通过民乐县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的综合治理,力争达到“山披绿、渠成网、路相通、沟渠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治理效果,同时收获“春花、夏荫、秋色、冬绿”的生态景观,使流域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生态环境恢复明显。

猜你喜欢
民乐县林草片区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新丝路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林草风采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甘肃省民乐县第八届“思温杯”师生书画大赛优秀作品选登
扶贫结出教育“幸福果”——民乐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