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答社区科普质量评价研究
——以“知乎”为例

2021-05-25 01:29周一杨
青年记者 2021年6期
关键词:科学性科普维度

● 周一杨

新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是科普工作必须考虑的重要时代背景。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70.4%;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 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媒介对传播具有重要影响,新媒体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传播方式,实际上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就科普工作来说,新媒体显著改变了科普工作的格局、模式。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2019 年三季度)显示,中国网民科普搜索指数为11.02 亿,环比增长21.61%;其中移动端搜索指数为9.54 亿,环比增长21.82%;PC 端搜索指数为1.48亿,环比增长29.68%;移动端搜索指数是PC 端的6.45倍。

可以说,网络科普已经成为科普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但总的看来,科普新媒体的发展还难以满足网民快速增长的科普需求。新媒体对于科普工作既是一种挑战也是机遇。

新媒体时代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用户即信息源,即用户生成的内容数量急剧增加,已经成为新媒体重要的信息来源。二是公众主动获取信息,即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信息,而是更多采取主动行为获取信息。网络问答社区则是这种新媒体特点的典型代表。在网络问答社区,一些用户提出问题,而另一些用户则回答问题,形成一种基于问答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为公众提供了一种能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定制”科普内容的途径,因此在科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广受欢迎。但是由于网络问答社区缺乏相应筛选机制,回答门槛相当低,用户水平不一,身份复杂,一方面使得回答内容丰富,另一方面也使得回答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要发挥网络问答社区的科普潜力,则需要对回答的科普质量做清晰的判定,建立一种针对科普的评价框架,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明确答案的科普质量与公众欢迎程度、互动程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综述

就网络问答社区的回答质量评价,学者已经做了很多贡献。Zhu 通过专家咨询和用户调查的方法建立了评价回答质量的13 个维度(相关性、信息量、完整性、客观性、专业性、简洁性、易读性、细节性、说服力、原创性、创新性、实用性和礼貌性),并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得出内容、可理解性、原创性三个公因子。[1]贾佳对这13 个维度进一步取舍,并通过用户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了“百度知道”“知乎”两个网络问答社区的回答质量。[2]陈晓宇等人建立了可靠性、知识性、新颖性、解决力、答案采纳为一级指标的评估框架,评价了“百度知道”“知乎”两个网络问答社区的回答质量。[3]有的学者重点研究了网络问答社区回答的可信度。林媛提出了客观性、准确性、权威性、可实证性四个一级评价指标。[4]马亚雪提出了用户可信度、答案可信度、答案准确度三个一级评价指标。[5]张烨则从用户的角度研究发现,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回答受用户欢迎。[6]蒋楠等人研究发现提问者选定最佳答案与回答的内容、效用和社会情感因素有关。[7]

从已有研究看,网络问答社区已经作为新媒体的重要代表进入了学者的视野,对网络问答社区的答案质量评估也成为其中的研究重点,但是缺乏专门针对网络问答社区答案科普质量的评价研究。事实上,科普研究者更愿意关注“果壳网”等科普性问答社区,而非“知乎”等综合性问答社区。但笔者认为以“知乎”为代表的综合性问答社区的影响力远大于以“果壳网”为代表的科普性问答社区,因此激活综合性问答社区的科普功能相当重要,至少不应该忽视。

此外,已有研究也很明显的表明,对答案的评价可以基于一种偏客观的基于质量的视角,也可以基于一种偏主观的基于用户互动的视角。在网络问答社区承担科普功能时,对答案的评价也有两种视角,一方面,我们可以基于科普质量的视角对答案进行评价;另一方面,用户对答案的点赞和评论本身就是另一个视角的评价。但是这两个视角之间,也就是答案质量和用户互动之间的关系则缺乏研究,而厘清和理解这两种视角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网络问答社区的科普功能相当重要。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知乎”中回答科学知识相关问题的答案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样本后,剔除非科普性质的问题和回答,获取样本。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并编码,获得样本的科普质量,通过因子分析找到评价维度的基本因子。以答案的点赞数、评论数作为衡量用户评价的变量,建立科普质量与用户评价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两者的关系。

(一)文本的选择与预处理

样本获取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选取“知乎”的“科学”分区,随机选取300 个问题,提取全部回答。通过人工甄别的方法,首先剔除300 个问题中,在“科学”分区但是实际上并不与科学知识相关的问题,例如“放弃三甲医院的工作,去乡镇卫生院值得吗”“你听过最恐怖惊悚的故事是什么”。其次进一步剔除回答中过于短小(20个汉字以下)、没有实质意义(如纯图片、视频)、抖机灵(如提问动物之间的友情,回答说单身狗之类的)、明显不相关的答案(如广告、灌水)。完成剔除工作后剩余的答案就是样本。最终获得样本1409 项。

确定样本后,录入答案内容。提取答案的点赞数、评论数,作为衡量用户评价的变量。需要对点赞数、评论数进行预处理:对所获得的点赞数、评论数进行排序,按从小到大分为7 组,位于第1 组的点赞数、评论数赋分1 分,位于第2 组的赋分2 分,依此类推。这是由于不同答案之间点赞数、评论数差别巨大,为了便于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有必要把点赞数、评论数转换为定距变量。

(二)确定评价维度与文本编码

本研究根据相关研究的变量,同时结合“知乎”网站的特征,我们提出18 个科普质量的评价维度,表1 列出了维度的评价标准。

文本的编码采用人工编码。为减小编码的主观性,采用两位科普专家根据18 个维度的说明对给定的样本进行编码,编码采用里克特量表(7 分),最终分数按两人平均分计算。两个人的打分进行信度分析,信度为0.92,可见编码相对一致。

表1:评价维度与指标说明

(三)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常被用来发现一组高度相关的维度,即找到集合中的所有维度都与某几个基本因子相关。将维度分组到子集有助于发现规律。

首先对最终获得的数据进行KMO 与Bartlett 检定,得到KMO=0.961,显著性<0.001,故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

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根据特征值和陡坡图析出两个公因子,两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62.860%,因此析出的公因子可以反映原有变量信息。

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变量,改变每个变量在两个公因子的负荷量大小,以便于解释两个公因子。根据各变量在公因子负荷量,命名公因子F1 为科学性(在创新性、完整性、中立性、针对性、原创性、可靠性、信息性、逻辑性、权威性、规范性、专业性上的载荷值较大),公因子F2 为文艺性(在流行性、层次性、修辞性、可读性、形象性、简洁性、结构性上的载荷值较大)。

采用回归法计算出因子得分系数,根据成分的因子得分系数可以确定公因子的表达式为:

用旋转后每个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做权数,对每个公因子得分进行加权,可以计算因子综合得分的表达式:

(四)建立回归模型

为进一步明确文本质量科普得分与点赞数、评论数的关系,分别以点赞数、评论数因变量,科学性F1、文艺性F2 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模型1 以点赞数Z1 为因变量,科学性F1、文艺性F2 为自变量。R2 为0.350,说明此模型对变量的拟和程度较好,p 值<0.0001,可知所建模型的线性关系也是显著的。科学性、文艺性两个因子的非标准化系数为0.708、0.595,t 值为<0.001。表明文本的科学性、文艺性对其读者的正面评价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科学性的影响稍大于文艺性。回归模型为:

模型2 以评论数Z2 为因变量,科学性F1、文艺性F2 为自变量。R2 为0.204,说明此模型对变量的拟和程度较好,p 值<0.0001,可知所建模型的线性关系也是显著的。科学性、文艺性两个因子的非标准化系数为0.562、0.249,t 值为<0.001。表明文本的科学性、文艺性对其互动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科学性的影响大于文艺性。回归模型为:

结 论

(一)新媒体科普内容的科普质量主要受科学性和文艺性影响

这一结论基本与对传统媒体的研究接近,可见对科普内容的评价,特别是基于专家的评价,某种程度上是超媒介的,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科学性和文艺性都是评价科普质量的可靠且稳定的维度。反过来也说明,无论在什么媒体上创作科普作品都要做好科学性和文艺性的统一,某种意义上讲,科普作品是科学和文艺的融合和统一。

(二)新媒体科普内容的质量越高则越受欢迎,公众也更愿意参与互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科普作品的质量并不完全等于其受公众欢迎的程度,更不等于公众的互动程度,从回归模型看,应该还有更复杂的因素在其中。这说明新媒体时代科普作品的流行并不是完全基于内容,科普内容的生产需要深入了解用户,并充分交流,不能脱离群众闭门搞创作。从数据看,可以简单地推论,产出一个好的科普作品只完成了科普三分之一的工作,更关键的是怎么有效传播并使群众有效阅读,乃至二次传播,则也是我们工作中相对忽视的地方,需要我们与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形成更深入地互动。

(三)综合性问答社区具有相当的科普潜力

一些与科学相关的热门问题和答案引起了用户极大的热情,参与人数众多,用户回答和互动积极,产生了很多兼具科学性与文艺性的精品科普内容。可以断言,由于新媒体“头部效应”明显,即头部的网站、平台占有网络绝大部分的用户流量,综合性问答社区的内容生产者和浏览者都远大于科普性问答社区乃至科普网站,显然具有更大的科普潜力。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研究中也发现,综合性问答社区的答案也存在大量无效乃至有害(伪科学)的内容,而网站的审核和排名机制也并不总是有效,显然我们还缺乏一种激发综合性问答社区科普潜力的方法。因此,科普事业要有大的飞跃,科普部门的主要精力一定要放在发挥综合性媒体的科普功能上,专门性科普平台则要办出特色而非包打天下。科普这种需要多方参与的特性与政府科层制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原则是有一定冲突的,这也是目前科普事业面临的瓶颈之一,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治理创新。

猜你喜欢
科学性科普维度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科普达人养成记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