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优化

2021-05-25 01:59朱朝凤
卷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图书互联网+理念

朱朝凤

(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辽宁 锦州 121001)

“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中为学子提供知识的场所,也应随着时代的转变而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为高校学子提供更优质的知识信息服务。然而,尽管科技进步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应根据“互联网+”下高校图书馆的特点以及相应管理问题进而对管理途径进行分析。

图1 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1 “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影响

1.1 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

“互联网+”下的高校图书馆应用互联网数据信息平台,将已有信息资源采用各种新型科学技术进行完善、创新、填充,不断提高图书馆自身功能及相应服务。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料逐渐具有了大数据的特征,从而能够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也迎来了创新性改革,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与使用,而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全过程。这样不仅满足了现代学生对知识资料的技术要求,而且提高了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核心竞 争力。

1.2 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

虽然目前的科学技术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很大的创新机遇与发展前景,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与之匹敌的挑战与困难。例如高校图书馆的内部服务仍然无法满足读者的相关需求,主要是由于图书馆内部可以熟悉运用计算机等相应设施的技术人员过少,如何将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图书馆的运营与管理中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应考虑的问题。同时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隐私应得到保护,一旦高校的网络遭到攻击进而崩溃,图书馆馆藏资料将遭到严重损失,这比传统图书馆的图书丢失事件要严重得多[1]。

2 “互联网+”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问题

2.1 管理理念不符合时代

尽管目前高校图书馆运用“互联网+”技术体现了诸多特色,展现了优质服务,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一便是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部分高校图书馆仍坚持着传统的管理理念,不着眼于时代背景,将陈词滥调运用在开放自由的今日也不再为人们所信服。高校图书馆应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发展新的管理理念,对于传统理念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重新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图书馆管理理念[2]。

2.2 管理模式死板单一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按照旧模式管理学生的进出及借还图书。这样的情况使得存在于现代社会的图书馆管理死板单一毫无创新,不懂得跟进时代潮流,甚至已经不能够支撑起图书馆的高效运行,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落后,质量降低。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基于现代图书馆管理经验,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使其灵活多变,适用于各种管理情况的发生。

2.3 管理规定不到位

无论在任何的社会企业或单位中,一套完善的管理规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仍然缺少完善的管理规定,对管理中很多细节问题没有相关的解决方法,导致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相应规定可遵守,遇到一般情况时还可以妥善解决,但是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则没有解决方法,可能导致管理后续出现一系列问题。可见管理规定在高校图书馆的运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套完善的管理规定会解决很多麻烦,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3]。

2.4 管理设施不完善

虽然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衍生了一系列高科技产品,为生活以及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高校图书馆的高科技管理设施除计算机外少之又少。众所周知,一些智能产品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例如大数据智能显示系统就可以精准的计算图书馆进出人数,图书数量,读者年龄比例,图书被借次数从而可分析出哪种图书最受欢迎等众多数据,极大地方便了图书馆的管理。然而目前应用这种管理设施的高校图书馆凤毛麟角,很多图书馆管理设施依旧不完善[4-5]。

3 “互联网+”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途径分析

3.1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智能化管理

“互联网+”下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图书馆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管理人员应注重网络建设、软件平台使用等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与投入,也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官网等社交平台相关账号,让高校图书馆回到大众视野,同时也让本校学生更多地关注到本校图书馆。学校应该积极推动图书馆服务和“互联 网+”的结合,建立智慧化、数字化的资源搜索查询体系,进而建立起契合师生需求的“云”生态信息数据平台,为学生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数字资源服务。

3.2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管理模式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类型不断增多,图书馆应根据不同读者的喜好、借阅习惯而提供不同服务。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研究方向推荐图书,也可以根据时间的不同推荐图书,像考试周的时候就推荐复习图书、开学时推荐辅导教材等。学校可以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更加高效的分析读者借阅数据,精准地为读者推荐个性化书籍,提供个性化服务。

3.3 顺应时代不断创新管理理念

针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的问题,管理人员应找到改变方向及方法,从而制定新的管理理念。图书馆可以以调查问卷、网上询问等方式向师生调查读者心中图书馆的样貌与特征,了解新时代下图书馆的特点,从而制定独特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更加符合师生的预期,让图书馆更进一步走进师生,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3.4 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特点改善管理规定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图书馆自身特点与发展方向改善原有的管理规定,结合互联网模式,增加智能化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结合日常工作提出管理方法,包括一般情况时处理方案以及特殊情况下处理方法的意见与建议。管理规定完善后,可以向读者询问日常工作中管理规定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否满足读者的需求等,进而再次完善管理规定。

3.5 完善管理设施、增强管理力度

高校图书馆完善管理设施问题中最大的阻碍就是经费问题。针对此问题,一方面,图书馆应该增强管理服务力度,增加图书馆数字资源研发,向企业提供具有商业价值的业务信息,以增加高校图书馆自有资金;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应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的投入。基于此,图书馆应该强化其自身传统功能,可以通过对自身馆藏资源进行信息加工,为学科团队把握学科态势,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资源服务等措施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4 “互联网+”下的高校图书馆的特点

4.1 信息资源实现多元化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及服务对象随着高校逐渐倡导开放、自由风格的办学模式而发生转变,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也不再是仅供学生使用的专业书籍,出现了很多外文文献、期刊杂志等供高校教师和行政人员使用。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络图书资源逐渐增多,高校图书馆也利用互联网的相关平台增加了各种形式的图书。现在读者不仅可以在高校图书馆内阅读馆藏书籍,也可以选择各种网络上的相关信息资源。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既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也增加了馆藏信息[6]。

4.2 信息种类实现多样化

由于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同,所提供的信息种类也实现了多样化。面对学生这样年轻化的群体,尽多地提供网络化的信息资源,满足他们对信息获取快速、类型多变等要求。面对不方便或不熟悉网络的读者时,例如高校中的部分中老年教师,就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加方便的纸质书籍等。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日趋复杂化,这就导致了所需求的信息种类逐渐多样化。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要求,图书馆不仅要加快网络化建设,同时也要恪守图书馆的职责,将纸质书推向大众[7]。

4.3 信息检索实现移动化

高校图书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实现办公的网络化,渐渐提高服务的质量。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设备进行阅读,进行书籍信息的检索。高校图书馆针对此现象,增加了电子阅读检索的相关功能,但一般是在电脑端的图书馆官网上,只有小部分图书馆在手机等移动端增加这一功能。所以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注意此问题,尽早将馆藏信息检索实现移动化,顺应时代潮流,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上一层。

5 结语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既拥有了与众不同的优势,又有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下的高校图书馆应与时代接轨,顺应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转变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增强管理力度,完善管理设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应尽快树立互联网意识,正确对待网络技术、网络思潮对图书馆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把握时代机遇,为发展未来智慧高校图书馆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图书互联网+理念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