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于世事未能忘情(创作谈)

2021-05-25 22:18张春莹
长江文艺 2021年5期
关键词:世事乐团讲故事

张春莹

學习写作生涯伊始,尚未懂得小说是一门“道”,犯过些错误,以那时的练笔看,错误很低级,过后觉得难以示人。前不久看鲁迅先生的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说到诗歌,言诗人作诗其起源是“知于世事未能忘情”。看到这句话,一声警钟敲到心里,深以为然。这话似乎厘清了从前对写作是在追求什么意义的混沌,从前只知凭本能去“写作”,其实不知自己是为什么在写作,说是想倾诉一些想法,现在看来也是比较肤浅的。除了诗歌,“知于世事未能忘情”拿来说小说也有用,大凡文学品类的创作,都脱不开这句话吧。

有一阵子我痴迷附庸风雅,经常买最便宜的学生票,去剧院看各种演出,自称沾沾舞台艺术的光。看演出时经常走神,便喜欢数台上的人数,以此判断是大乐团还是中乐团。有天数人数时,注意到一位大提琴演奏员,他穿着和别人一样周正的燕尾礼服,瘦削的身材坐得笔直,在认真拉琴。整台恢弘的乐音中,台上都是这样的乐手,让人感到他们从职业中来的尊严感,自己也生出对这种职业的尊敬感。那时很有些“板儿进大观园”的逛洋景稀奇,于是便想这种职业的人下了台过的是什么生活。又想,演出结束后,他脱下这身衣服,是不是要赶着搭车;在付出了高强度的注意力和体力后,是否带着一身疲惫回家;他会不会因为演前排练耽误了吃饭,回到家里还有吃的吗;他每天去上班,会迟到早退吗?等等。一个人对陌生生活的猜测,对陌生人的想象,即是这么无来由,天马行空,转瞬即逝。

那时候想写作,不知可写什么,有天想起这个大提琴手,便写了这个小说。自然是很不成熟,既不知写作技巧为何物,也没注意到写作最好应有点思想性。就这么平铺直叙下来,只得到了一点讲故事的训练,全然没有真正的进步。把写小说肤浅地理解成只是“讲故事”,哪怕是工笔,也是笨拙的。新闻是对生活的摹刻,小说并不是,文学产品应具有些文学性才好,全然对现实锱铢必较,不取其背后普遍性的意义,不浓缩生活提取其一般性的规律,不进行艺术上的升华,只是如实照画生活,写出来很可能是不好看的东西。可是这些箴言般的警示,当时我全没认识到。如今常常想,如果写作只是照搬生活,写作水平达不到是一个,达到了又苛求谁去读你的作品呢?既不能给予读者艺术上的享受,也不能提供思想上的独到领悟,文学毕竟是门审美学,那写作实在是连“自娱”也称不上了。“知于世事”即是文学从生活中来,是知了的,“未能忘情”转化为语言艺术和思想艺术的标准就很高了,我没有达到。如今来看,全当写作练习了,非常惭愧。

《苍浪江水向东流》董继宁中国画96×96cm2016 年 

猜你喜欢
世事乐团讲故事
听冬神讲故事
无 题(1)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滚烫的交响灵魂
何冀平 世事本是大戏一场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
香港中乐团第37乐季开幕音乐会:千年之声 钟乐龢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