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乳业的远眺

2021-05-25 01:26胡雯雯盛倩玉
南都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温氏乳业牧场

胡雯雯 盛倩玉

将手中那杯酸奶翻来覆去看了半天,李义林将它往桌上一放,对办公室里的员工语重心长地说:“这款包装的设计还不错,研发了那么久,口味终于调整好了,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去打磨产品,盒盖要轻轻松松地打开。”

作为广东温氏乳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义林一直重视研发工作。光是一款酸奶的配方,他们就反复调整了半年。

温氏乳业这个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还不是那么熟悉,但它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却一直默默耕耘、砥砺前行,如今的养殖规模和产业水平已经在华南地区名列前茅。

在总经理办公室中,有一套物联网监控系统,上面每天都轮番播放着各工厂和牧场的实时视频。温氏乳业拥有跨越“两广”和湖南、江西地区的六大牧场,旗下工厂生产的40多种乳制品,销售网络已经普遍广东省各地,并辐射到了广西、湖南、福建、海南等区域。

让人人都能吃上肉蛋奶

如果时光倒退回2000年之前,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温氏股份”)和牛奶其实没有一点关系。这家以畜禽养殖起家的企业,从1983年创立之初,就是以做“肉和蛋”为主的,直到如今,温氏股份也一直是中国畜禽业的龙头企业。

“但是,牛奶是我们温氏人的一个情怀。因为温氏创始人提过一句话:温氏食品人人有份。” 总经理李义林回忆,在自己小时候,牛奶是种奢侈品,许多人是喝不上的。“尤其是在南方,受到气候和环境的先天制约,奶牛的奶产量非常低。而且南方优质粗饲料供应不足,也会使得奶牛饲养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养牛的空间就越来越小。时间一长,养殖企业挣不了钱,就只好纷纷改养其他了。”

可以说,广东省乃至南方地区,发展奶牛养殖业都是“先天不足”的。然而,随着国民对于营养需求的日益提高,许多人渐渐养成了每天喝牛奶的习惯。2000年,集团上下一致决定:发展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产业。

尽管有着多年养鸡养猪的经验,但养牛对温氏来说,依然是个陌生的项目,华南的养殖环境更是个挑战。得益于华南农业大学的支持,温氏乳业请到了杨金波博士来组建牧场。谈判了将近一个月,温氏乳业终于选址肇庆市鼎湖区的一个养鸡场,将其改建为牧场。而奶牛的选购,更是远跨重洋。

据温氏乳业首任董事总经理的杨金波回忆,在那个时候,广东一些牧场从澳洲进牛的价格比较高,平均一头在3700-4700美元之间。“我们就想着,能不能自己去澳洲选牛,再直接把它们运过来。”

经过各种磨合,他们终于从澳洲包了一辆最大的飞机,将360多头奶牛拉到了鼎湖牧场,开创了包机运牛的先河。

后来,牧场又陆续引进了更多的荷斯坦奶牛和娟珊奶牛等“出生名门”的优质奶牛,同时不断扩张市场。如今,温氏乳业的奶牛数量已经超过了25000头。

每一滴奶,都蕴含科技的力量

有了好牧场和优质奶牛,下一步就是用高标准打造乳制品生产线。食品企业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比如之前的禽流感、三聚氰胺事件,亦或是新冠肺炎疫情。大环境落下的每一片雪花,都可能在企业身上演化成暴风雪。因此,不断提高产业链的科技水平,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成了温氏乳业的重心所在。

品控部副主任介绍,从牧场到成品,从奶牛饲养、挤奶、原奶贮存,到杀菌、生产、冷链配送,每一步都有整套工艺先进的加工流程设备,要经过至少7、8次检测,检测项目最多可达180项。

她在进入品控部之前,曾在牧场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在她看来,温氏乳业的牧场虽然远离城市,员工生活有点与世隔绝,但每天的工作氛围是非常开心的。“其实我们就是为奶牛服务的,牛生活得开心,产的奶就好喝。”

牧场有专门的配方师,每天为不同生长阶段的牛群定制食谱,再交由饲养组去配料、切碎、混料,然后再交回给化验室确认营养物质的含量。有些比较难消化的饲料如玉米棒等,他们还会提前发酵好,让奶牛吃了更容易消化。

奶牛的汗腺不发达,因此非常怕热、怕潮。为了让它们有舒适的生活环境,每间牛舍都配备了风扇和降温喷雾系统,气温一升至某个温度就会自动开启。

“怎么判断牛舒不舒服呢?看睡眠,也就是躺卧时间够不够。奶牛是非常伟大的动物,一年几乎有300天都在产奶,所以我们就要采用技术,为它改善居住环境,改善饮食,并且选取最优质的公牛来配种,用以改善牛群结构。”总经理李义林介绍,如今牧场的每一头成年奶牛,身上都有带芯片的可穿戴设备,就像我们戴的智能手环一样,可以直接监测它们的情绪波动和其他指标,比如睡眠、压力值、反刍情况、走动步数、最终产量等。“以前粗放式管理,靠的是饲养员观察,现在借助信息化技术,我们就实现了科学养殖。”

在奶牛牧场,原料检测实验室还配备了红外检测仪、体式显微镜等设备,对饲料营养、原奶质量以及动物疾病进行科学检测;从喂养、消毒、挤奶到环控,几乎所有的环节都被纳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体系之中。

相应的,消费者购买的每一瓶牛奶,都可以不斷地向前追溯:成品来自哪一批原料奶、原料奶来自哪一个牧场、该批奶产自牧场中哪一批奶牛,这批奶又是该批牛在什么时段挤出的……这环环相扣的严谨,就保证了消费者喝到的每一口牛奶都有迹可循。

为了保证奶源的优质,温氏乳业在创立之初就为牧场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标准:70%时间内70%地面是干净的、奶牛运动场要求没有泥泞,挤奶前做好严格消毒等……

受到气候和环境的制约,南方地区的奶牛产奶量与北方地区差异较大。经过多年的技术改进,温氏乳业的平均奶产量如今已经提升到了9吨以上,并且还在不断地努力突破。随着养殖规模和产量的提高,温氏的产量连年上升,牛奶质量也远高于国家标准,从2003年开始,温氏乳业就向香港供应原奶,取得国家鲜牛奶出口认证,至今仍稳定为香港同胞提供着优质奶源。

全年无休的新鲜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世界许多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而在此情况下,中国鲜奶业却逆势上扬。数据显示,2020年1—6月,全国生鲜奶产量达1431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9%。截止2021年3月10日,国内生鲜乳价格达到4.28元/公斤,已经超越了2014年初的最高水平。

“去年很关键的一点是,大家对牛奶的认识提升了。为抗疫做出卓越贡献的几位专家,比如钟南山院士、张文宏主任等,都提出了加强营养、增加肉蛋奶摄入的建议。”总经理李义林介绍,中国人的喝奶量每年都在增长。根据欧睿数据的统计,2015-2019年,我国鲜奶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6.13%、8.22%、9.71%、10.67%、11.56%,已经迈入了双位数增长阶段。

此外,在后疫情时代,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加强,具有“新鲜、营养、保留活性因子”等优势的低温奶消费潜力巨大,大型乳企也纷纷加快了布局。

但是,低温奶由于保质期短,受奶源、物流和渠道的限制较大,目前是以区域品牌为主,难以被全国性企业垄断,因此这个市场在未来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这也是温氏乳业主动投身这个市场的一个动力。

“一个企业,养在深闺无人知是不行的,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我们这两年一直在发力做市场。”总经理李义林透露,这几年,温氏乳业一直在积极地布局C端市场,不断强化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积极运用“互联+”技术,开辟乳制品销售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费体验,推动企业价值升级,为中国奶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个长年对接企业客户的品牌,要在消费者心目中打响知名度,无疑是跨出了自己的舒适区,需要在打法和战略上做各种新的尝试。去年,温氏乳业的产品进入了家乐福、盒马、永辉、大润发、卜蜂莲花等大型连锁,美宜佳、全家等便利渠道,进一步开发了海南、湖南市场。温氏乳业在开拓商超便利店等渠道的同时,也一直在开发新媒介营销渠道,尝试了构建电商、社群营销、直播带货、新型专卖店等线上线下的多维度营销网络。

在产品上,他们近期上市了9大低温新品,有针对品质生活的3.8高蛋白鲜奶,优质乳工程认证5倍乳铁蛋白的鲜奶,无添加酸奶,还有针对特殊场景的代餐酸奶,针对特殊人群的0乳糖牛乳等,品类非常丰富。下一步,他们将聚焦发力温氏牧场品牌,如今正在对温氏牧场品牌价值体系及定位梳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温氏牧场品牌会家喻户晓,走入千家万户……

于2017年5月落成投产的大旺乳品加工厂,便是针对C端市场的,主要生产巴氏杀菌乳、发酵乳、高温灭菌乳等产品。在层高近8米的第一期生产车间中,摆满了锃亮的不锈钢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极强,在车间几乎看不到人影。在二楼的中控室,能看到两名中控员在紧盯着控制屏,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

温氏乳业乳品生产经理告诉《南都周刊》记者,这个生产车间,从均质、杀菌、前处理发酵、到罐装打包的生产线一气呵成,每道工序高度自动,相互之间无缝衔接。而二层的中控室则整体俯瞰,集成控制着车间内所有的自动化设备,可谓是生产线的“大脑”。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了保证奶品新鲜,奶企几乎是全年无休的。“一年我们只放三天假——三十、初一、初二。此外的每一天,大家都处于繁忙的生产状态,年年如此。”

每天下午5点,原奶会准时从牧场送抵工厂,从挤奶到成品加工结束,整套流程被严格控制在24小时之内。接下来,酸奶和巴氏杀菌奶会由全程2-6°C冷链运输,直抵消费市场,确保消费者拿到的都是最新鲜和安全的产品。

中控室的对面,则是整整一排检测室,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凯氏定氮仪在内的各种精密仪器应有尽有,几乎每一台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单价高达几百万元。检验员在无菌室中步履不停,实时监测着每一批乳品的“呼吸脉搏”。

作为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的食品企业,温氏乳业对于产品安全的把控极其严格。品控部副主任李小容介绍,加工环节,从原奶到产品都要进行不间断的质量安全检测:原奶进厂前,会在运输车上进行一次快检,不合格的生乳决不允许进厂;进厂后,收入缸中的原奶会在搅拌均匀后再进行二次檢测,进一步判定各项指标是否达标,合格后方能生产加工。

随后,配料、杀菌、发酵、罐装,每一个步骤,都伴随着一至多次不同的检验检测项目;直至最后入库,在产品发车前,检验员还将对乳品质量进行抽检。

除了日复一日的内部检验,原料奶和乳品还会接受省、市各级食检所的月度抽检和年度送检。一次完整的型式检验,包含了180个之多的检测项目。

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两个指标衡量生乳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我国现行标准中,生乳中菌落总数应低于200万CFU/ml,欧盟在其法规EC 853中则是规定菌落总数低于10万CFU/ml,体细胞数小于40万个/ml。而温氏牧场出产的生乳,各项指标都是高于欧盟标准的。

展望星辰大海

曾有网友在天涯论坛上提出过一个问题:“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喝牛奶的?”底下跟了几百条回答,众说纷纭,但大家达成共识的一点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牛奶并非大部分国人食谱中的主角,甚至曾经作为征服者的食物,受到汉民族的排斥。

而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营养学知识的普及,乳制品开始在中国流行。这个行业在国内进入快速发展期,其实也就二十来年,是从1998年后才开始的。

千禧年前后,中国政府启动了居民饮食改革,“奶类”首次跻身居民膳食计划。加上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引进了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和无菌包装技术,乳制品得以跨越大江南北,市场实现了快速扩张。

如今,中国乳制品零售市场已经达到4000亿元,政府的监督越来越严格,国内奶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尽管市场几乎被头部奶企牢牢把控着,但在温氏乳业总经理李义林看来,机遇是与挑战并存的。“中国人现在吃饱了,就开始追求吃得好,喝奶量每年都在增长,所以我们永远相信一点:中国的消费市场是越来越大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利好。”

他曾看过一部纪录片,里面统计,一个普通美国人一生所喝掉的牛奶是6吨,而中国奶类人均消费量仅36.1公斤/年,按人均寿命76岁算,一生也只能喝2700多公斤奶,只有世界奶業国家平均水平的1/3,增长空间还非常大。

“当然,许多国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的问题,容易不消化。但这是可以解决的,一是通过慢慢增加喝奶量,在肠胃中培养出可以分解乳糖的细菌;二就是喝酸奶,或者是零乳糖牛奶。”李义林透露,自己过去几十年都没有喝奶的习惯,但几年前来到温氏乳业后,开始每天喝牛奶。如今,他一天至少会喝1公升,“牛奶是补钙和蛋白质最好的来源嘛,你看我现在,连保健品都省得买了。”

在李义林的办公室书柜中,摆着《未来简史》《黑天鹅》《理性的非理性》等书,有的还做了笔记。在他看来,打造品牌,扎扎实实做产品,虽然是件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效的事,但温氏眺望的是遥远的星辰大海。“我国已经宣布,在2035年要实现一个远景计划,GDP要达到世界第一,位于强国之列。对未来的大环境,我们温氏乳业是充满信心的,因为蛋糕一定会越做越大!”

“做市场,最关键的就是抓住年轻人。我们年纪大了,但心态必须年轻,要跟上新业态,才有更大的企业发展空间。”为了贴近年轻消费群体,李义林开设了抖音账号,也开始研究微信视频号,他甚至向员工打听一款最近很火的社交app,“我是不是应该下载来看看?”

他在最近发的一条抖音视频中,说了一句话,也许可以概括温氏乳业创新精神的话:“学习不是为了超越谁,不是为了打败谁,而是为了避免固步自封,使我们不被这个跨界的时代所淘汰!”

猜你喜欢
温氏乳业牧场
走进温氏,学习与5.54万户农民打交道的奥义
温氏:养鸡养出创业板第一股
温氏:养鸡养出创业板第一股
温氏股份 适合价值投资者长期持有
牧场里的马
叮当牧场
Gift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