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

2021-05-27 02:27王丽珍
北方药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酮体酮症酸中毒

王丽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人民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升糖激素量增大及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存在关联,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该病以脱水、休克、意识障碍、低血钾等为主要表现,具有骤然起病及进展迅速等特点,若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可造成患者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因此,必须及时通过补液、降糖等措施维护患者生命安全,治疗期间及时补充胰岛素对于控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1-2]。但是当前急诊关于胰岛素给药方法尚无统一标准,此次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急诊进行治疗的6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期间均接受胰岛素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探讨不同给药方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8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明确有糖尿病病史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血酮、血糖及尿酮体等检查确诊;②患者对治疗方案有知情权并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存在药品不良反应史者或合并过敏体质者;②合并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③合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者;④有沟通或者认知障碍者。纳入病例经系统双盲法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纳入样本量34例。实验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区间:34~76岁,年龄均值:(53.24±3.09)岁,糖尿病病程区间:1~16年,病程均值:(4.74±0.45)年;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区间:30~74岁,年龄均值:(52.39±3.11)岁,糖尿病病程区间:1~15年,病程均值:(4.70±0.43)年。患者基线资料(病程、年龄、性别)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为所有患者提供对症治疗,为患者实施补液、水电解质紊乱纠正治疗及酸碱失衡纠正治疗等,同时予以患者扩容、吸氧、抗炎等针对性治疗。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应用剂量为0.1U/h,待患者酸中毒得到纠正后即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法为皮下注射,待患者血糖值低于13.9mmol/L后实施小剂量葡萄糖(将胰岛素1U与葡萄糖4g混合)静脉输注治疗直至患者尿酮体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输注速度:0.1U/h,待患者酸中毒得到纠正后调整用药剂量为(0.6~1.2U)/h,直至患者尿酮体恢复正常。

1.2.2护理干预

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变化实施动态监测,加强血糖监测及血酮体、尿酮体监测,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治疗效果,若患者出现低血糖等异常反应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待患者病情好转且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其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了解酮症酸中毒引发原因、危害、防治措施等,规范患者的用药行为和生活行为,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相关并发症,遵照医嘱按量按时用药,观察患者用药后降糖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对用药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指导患者病情稳定后坚持规律运动,可进行有氧运动,合理膳食,日常饮食应选择不含糖或者含糖量较少的食物,可食用糙米等粗纤维较为丰富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控制吸收量。加强口腔护理,防止患者出现口腔感染。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血糖达标时间、pH恢复正常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及血酮体转阴时间,同时对比两组胰岛素用量。

(2)对比两组低血糖、感染及皮肤过敏情况,对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3)对比两组胰岛素日均应用量。

1.4 数据处理

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患者性别、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并以χ2进行检验,患者年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以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胰岛素用量对比

实验组患者高血糖、pH异常、尿酮体及血酮体转阴用时均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胰岛素用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n(%)]

2.3 两组胰岛素日均应用量对比

实验组胰岛素日均应用量为(0.65±0.14)U/d,对照组应用剂量为(0.89±0.13)U/d,实验组胰岛素日均应用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7.325,P<0.05)。

3 讨论

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分泌不足使得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异常增加并造成机体代谢紊乱。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糖异生、肝糖原分解,皮质醇分泌量升高并对异生底物氨基酸产生刺激作用,导致氨基酸生成量明显增加,葡萄糖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糖异生增加并使得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3-4]。与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脂肪分解速度快于常人,脂肪酸无法进入丙酮酸循环,造成大量酮体生成并诱发代谢性酸中毒及酮血症等异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多种因素存在关联,饮食不当、急性感染、治疗不规范等均可成为诱因,其中,急性感染为主要引发原因,一旦发病,两者相互影响,导致病情加重、治疗难度显著增加,临床必须积极采取补液及纠正酸碱失衡等基础治疗,联合应用胰岛素以控制和改善病情[5]。

胰岛素在机体中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葡萄糖分解,同时还能够抑制皮质醇、生长激素、胰岛血糖素及儿茶酚胺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可有效纠正机体代谢紊乱,但是不同类型胰岛素应用方式用药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临床必须选择高效且安全的用药方式以为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提供保障[6]。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高血糖、pH异常、尿酮体及血酮体转阴用时均明显更短,胰岛素用量均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胰岛素日均应用量更低,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胰岛素滴注疗法用药剂量控制难度较大且静脉滴注速度难以准确把控,治疗期间为了加快血糖控制速度容易造成胰岛素应用剂量显著增加,容易诱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可为用药期间外源性胰岛素释放提供重要保证,确保微量胰岛素持续输入,可保证机体内胰岛素药物浓度的均衡性,与患者生理特征相符,有助于取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而且应用安全性更高。除此之外,该治疗方式还有助于临床及时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对用药方案做出及时调整,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为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有较为明显优势,降糖效果及用药安全性均高于小剂量胰岛素滴注治疗,能够充分保证临床用药效果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酮体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26例抢救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糖友腹痛不止?警惕酮症酸中毒
妊娠合并酮体代谢异常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
一例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奶牛酮病治疗及酮体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