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效果、对产程与分娩结局的影响及不良反应

2021-05-27 02:27欧银强谢国强陈玉钊
北方药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小剂量

欧银强,张 雅,谢国强,陈玉钊

(1.四会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肇庆 526200;2.四会市人民医院服务中心,广东 肇庆 526200;3.四会市人民医院药学科,广东 肇庆 526200)

分娩时的剧烈疼痛,致使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入血,可导致产妇及胎儿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1-2],研究认为通过分娩镇痛能明显减轻分娩疼痛,进而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应激反应和分娩疼痛所导致的血压升高,使子宫胎盘血流量灌注不足的风险降低[3-4]。同时分娩镇痛能显著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尤其是初产妇,改善分娩结局[5]。但分娩镇痛中使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在产妇及胎儿血液中均可检测到[4]。为此,本研究中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52例初产妇实施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旨在探讨其镇痛效果及对产程与分娩结局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四会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04例,均为头位、单胎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年龄22~31岁,平均(26.49±3.14)岁;观察组52例,年龄21~32岁,平均(26.51±3.16)岁。所有产妇均意识清楚、无精神疾病及病史、无妊娠并发症、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及所用药物过敏史。两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产科常规处理,未采用镇痛药物。观察组产妇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施分娩镇痛,具体方法如下:宫口开至约3cm时于L3-L4间隙硬膜外置入导管,固定后并用注射器注入1%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3mL(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1072)含1/20万肾上腺素3滴,5 min后注入10mL 0.08%的盐酸罗哌卡因(瑞典AstraZeneca 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40763)与0.4μg/mL枸橼酸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4171)混合液。连接微量脉冲泵,剂量设置为8mL/h,宫口全开且阻滞平面达到T8-T10间隙后停止注药。

1.3 观察指标

1.3.1镇痛效果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注药前和实施分娩镇痛后10、30、60、90、120min评价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由无至无法忍受,按0~10分记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6]。

1.3.2产程时间

记录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

1.3.3分娩结局

新生儿生后1min行Apgar评分,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分娩镇痛前两组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分娩镇痛后10、30、60、90、120 min及宫口全开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观察组镇痛后10~120 min,随着镇痛时间延长其VAS评分逐渐降低,而观察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逐渐升高。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后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各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

2.3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及不良反应

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96±0.43)分,高于对照组的(8.36±0.41)分(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为1.92%(1/52),低于对照组的5.80%(3/52)和7.69%(4/52),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3例发生不良反应,皮肤瘙痒、下肢麻木和恶心呕吐各一例,调整泵入剂量后消失。

3 讨论

怀孕、分娩是绝大多数女性必须经历的过程,而分娩过程产生的剧烈疼痛会时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甚至会加重分娩的疼痛感,导致多数产妇不愿接受自然分娩而选择剖宫产[7-8];另外,分娩过程中,由于分娩疼痛及产妇过度紧张恐惧可造成部分产妇出现无力继续分娩的现象,导致产程延长、得失血量过多,危及母婴安全[9]。因此,近些年,随着分娩疼痛问题逐渐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无痛分娩技术随之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够显著降低分娩疼痛、改善分娩结局。

在分娩镇痛中麻醉药物与镇痛药物配伍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2,10]。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局麻药物,对感觉纤维的阻滞效果较好,而且小剂量即可产生运动、感觉分离现象;枸橼酸舒芬太尼属于一种新型的强效阿片类药物,小剂量即可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而且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副作用非常小;分娩镇痛中二者配伍能在减少药物剂量基础上协同发挥镇痛作用,不仅镇痛效果好,而且起效时间短、镇痛时间长[3、8]。

本研究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52例初产妇实施分娩镇痛,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后10、30、60、90、120min及宫口全开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92±0.74)分、(2.13±0.46)分、(1.91±0.43)分、(1.79±0.41)分、(1.62±0.39)分和(1.08±0.3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4±1.97)分、(8.62±2.01)分、(8.97±2.04)分、(9.07±2.11)分、(9.16±2.13)分和(7.24±2.08)分,且观察组镇痛后10~120 min,随着镇痛时间延长其VAS评分逐渐降低,而观察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逐渐升高。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新生儿生后1min 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和胎儿窘迫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仅2例发生不良反应,调整泵入剂量后消失,与文献报道相似[7,10]。

综上所述,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实施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能显著降低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小剂量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如何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