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万年”,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

2021-05-27 15:49尹杰
中国报道 2021年5期
关键词:王巍考古遗址

尹杰

仿佛春天里的一场接力赛。3月下旬,三星堆遗址发掘电视直播引发的全国考古热度还未消退,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重磅发布,又一次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以1921年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掘为肇始,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中国考古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从1990年至今,正好也进行了30届。

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从全国上千个考古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20个入围并最终获选“十大”的考古新发现——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河南伊川徐阳墓地、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它们到底拥有何等惊人“身家”,又经历了怎样的激烈角逐?就此,《中国报道》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

洞见时光,填补空白

“今年的十大新发现亮点很多,首先是贵州招果洞遗址给我和所有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巍介绍说。

“招果”是贵州贵安新区高峰镇一个普通村寨的名字,距离贵阳约65公里,一条弯弯的小河贯穿全村,村民沿河而居,河边一侧大山上有个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喀斯特小山洞。2016年,随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专业团队纷至沓来,这个山洞才被命名为“招果洞”。招果洞发现颇丰,包括跨越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整个新石器时代的厚达8米、连续10万年的遗存堆积,51处用火遗迹、2座墓葬以及大量石制品,还有“1件通体磨光石器,刃部沾有大量赭石粉末”——这件石器作为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为探讨磨制石器的起源和功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桑达隆果墓地出土的银质鎏金面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标准主要是看学术性、科学性,兼顾艺术性、可视性。和招果洞一样,今年获选的井头山遗址也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河姆渡、田螺山、井头山是余姚一带距离10公里左右的最重要的3个史前考古遗址。“井头山的发现是偶然的,却是我们专业上一直非常关注的”,井头山遗址考古领队孙国平介绍说,他也曾经领衔田螺山遗址发掘。自1973年发现河姆渡,40多年来,考古人对河姆渡文化源头始终一筹莫展。经过“碳14”测年,井头山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最高可达到8300多年,由此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源头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而且,此前中国发现过上百处贝丘遗址,在山东、辽宁、福建、广东分布尤多,年代在距今6000年到5000年阶段。井头山也是目前所见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贝丘遗址,为研究全新世早中期中国沿海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独特的案例,也为今后探索发现中国沿海8000年前乃至更早的遗址指明了方向。

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时概以时代早晚为序,这次榜单上排第三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也以“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的重大学术价值而入选。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大型墓葬出土的镈钟。

河南是考古大省,双槐树周围好多遗址都已有持续20多年挖掘,硕果累累。“我们在考古工作中发现,距今5300年—5000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存在中原地区反而形成了一个空白。因此,通过既往线索锁定,黄河、洛河交会处的双槐树遗址是‘考古中国支持的一个主动发掘项目。”王巍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双槐树确实不孚众望。发掘表明,这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核心聚落。其三重环壕,工程量巨大,曲度一致,具有比较清晰的与明清故宫类似的中轴线建筑理念。墓葬区内发现的近千平方米夯土祭台遗迹,系仰韶文化遗址的首次发现,为开展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在祭祀制度方面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在遗址发现的大量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充分证明了530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

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出土的鼓吹仪仗俑。

实证中华民族大融合

前些年大热的古装剧《芈月传》里有位雄姿英发穿梭于列国的义渠戎王。义渠是史称“西戎”里比较强大的一支,而西戎的“西”,是因为他们多居住在中原民族的西部。当然,“戎”族的活动范围并不局限于西部,自古以來中华各民族的迁徙与融合、交流与互动从未停止。

2013年以来,河南洛阳市伊川县徐阳墓地现世,让戎族中的一支——“陆浑戎”的名字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专家们推测,伊洛河支流顺阳河自西向东穿过的这个遗址,有可能是姜姓陆浑戎聚族埋葬的场所,足以印证文献所载“戎人内迁伊洛”。果然,2020年8月初,又一座陆浑戎王级大墓在徐阳墓地被发现,一同出土的编钟、编磬等珍贵文物,不仅再次证明了几千年前陆浑戎的东迁,而且表明戎族之于浩瀚的中华历史而言,并非匆匆过客:墓地呈现出来的东周时期葬制、墓葬排列、器物组合及葬俗,具有典型的周文化风格,体现出陆浑戎对周礼的高度认同,等级差别十分明显。而陪葬车马坑或部分中小型墓内还发现有放置马牛羊头蹄的殉牲现象,很好地保留了戎人葬俗。

“除了徐阳墓地,青海热水墓群、吉林磨盘村遗址、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等几个获选项目也是中华文化五千年有容乃大、兼收并蓄、民族融合的实证。”王巍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2018年青海热水墓群被盗事件震惊全国,同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始的正式考古发掘一直备受关注。到2020年,考古专家在墓室内共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皮革、玉石器、玻璃器及纺织品等各类文物1000余件。其中一枚刻有骆驼纹、古藏文的银质印章,通过藏学专家释读,结合敦煌吐蕃经卷等文献记载,初步推断2018血渭一号墓墓主为吐蕃统治时期的一位吐谷浑王族,其地上墓园建筑、棺床以及主墓室东西两壁用涂红彩的斗拱装饰,带有明显中原文化特征。另外,墓葬出土的木构建筑模型,与道教相关的五色石、大量中原的丝织物,充分证明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

此次上榜的磨盘村山城遗址,填补了东夏国遗存考古工作的空白,对探索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磨盘村山城坐落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根据城内采集到的“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等带文字遗物,被确认为东夏国时期城址。王巍认为这个遗址的考古意义重大,“东夏国,是金灭亡之前分裂出来的一个国家,这次考古发现其都城形制与中原一致。也就是说,金与南宋对峙期间,也吸收了中原王朝的先进文化与制度元素。这个区域内如此年代久远的中原文化印迹,在国际上,可能对一些俄罗斯学者的固有观点产生影响。”

徐州土山二号墓后室玉衣片出土时情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目前发掘的3座墓葬,尤其是焦村M25与中兆村M100从整体形制、布局到随葬器物,既有显著的中原传统汉文化特点,又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极具价值的材料,反映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演变过程。十六国历史时期短暂、政权更迭频繁,其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族大融合。

“中国考古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作为曾经长期主持参与“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的专家,王巍谈起了近年榜单渐渐体现出来的三大明显趋势。

其一,之前中国考古界有个俗语,“古不考三代(夏商周)以下”。而最近10年,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对文化考古的重视,秦汉以后的晚段考古项目增加了很多。今年的“十大”获选项目,或者把维度放宽到入围的20个项目,晚段项目基本可以占到半壁江山。

其二,之前的考古项目,很多都是因为建设用地甚至盗墓发生后的被动挖掘,而今带有科研性质的主动挖掘项目越来越多,今年获选的史前遗址项目都是主动发掘的。例如,井头山遗址于2013年建设堪钻时发现,而后余姚市政府出资2500多万元回购厂区地块,为实施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最关键的基础条件,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为此立项,推动了正式的挖掘。

其三,也是最突出的特征,随着2002—2018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施,中国目前各个项目的考古都利用了能与国际比肩的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科技考古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王巍兴奋地向《中国报道》记者介绍,国内多个“碳14”实验室都拥有了国际最先进的测量仪器,测量误差已经从10年前的5000年跨度±300年缩小到现在的±30年至±50年。青海2018血渭一号墓在发掘过程中,“就跟三星堆直播画面差不多”,考古人員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采用全站仪、无人机等技术手段,以及树木年轮、三维建模、动植物考古、DNA、金相分析等检测鉴定方法,全面、翔实、准确地记录和提取相关信息。

“中国考古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考古学研究成果的大众化对于弘扬灿烂的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日益明显。今年获选以及不幸落选的很多项目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王巍说,“事实上,每一次重大考古发现,都是一次传播历史文化、认识我们自身的契机。”

猜你喜欢
王巍考古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弹药公路运输安全评估研究综述
三星堆考古解谜
Particle–hole f luctuationsand possible superconductivity in dopedα-RuCl3*
离散多音频技术在可见光通信中的应用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
考古与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