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清明文化乐享幸福童年

2021-05-27 04:07周丽君石雪峰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周丽君 石雪峰

【摘要】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时代大背景下,幼儿园德育也回归了“让人成为人”的教育本质。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是实现幼儿园德育目标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节日文化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幼儿教育内容,更能培养孩子们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使幼儿获得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文中提出了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清明节活动的几点建议,以期清明文化在幼儿德育中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并探索更具体的应用。

【关键词】清明文化  立德树人  幸福童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感情,有着丰厚的教育和文化内涵。而这些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是教育必须担负的使命。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特别是从2008年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逐渐把人们的目光重新聚焦在传统节日文化上,“清明节”这个日子也便慢慢地进入了孩子们的生活。“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德育价值在哪里?”“如何将传统的、隐晦的、深重的清明节文化以生趣、鲜活、灵动的形式融入孩子的生活和心灵?”这便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大胆想,主动说,畅所欲言感知清明

或许在成人的眼中,清明节是祭扫祖先的日子,有许多的禁忌和避讳,也不愿意让孩子过多的参与。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清明节祭扫祖先正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有利时机,我们应采取有效的形式让其科学化、明朗化。

(一)调查交流,认识清明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了解清明扫墓的习俗,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老师们制作了“我知道的清明节”调查表,让孩子们根据调查表的内容和爸爸妈妈共同搜集有关清明节的信息。并在每日的晨间新闻播报会上鼓励幼儿根据扫墓、踏青、放风筝、吃青团、碰鸡蛋等主题,大胆进行交流,表达想法。孩子们交谈起来话题不断,想法各异,同时对清明节的习俗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二)因势利导,感恩亲人

初步认识清明祭扫的意义后,我们以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为铺垫,鼓励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要扫墓?”“怎样祭拜祖先最好?”“我们要向祖先学什么?”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清明祭扫祖先是为了感恩先人为我们付出的辛劳和贡献,接受了一次人伦孝道的教育洗礼;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现如今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理念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文明祭祀已随之悄然兴起。通过讨论,孩子们感受到亲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乐意为父母亲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体验感恩之情。

(三)情感升华,崇拜英雄

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向来是口耳相传,感动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引导幼儿赞英雄、唱英雄、画英雄,小英雄的事迹深深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使孩子们对少年英雄的坚强品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理解和崇拜,也懂得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放眼看,动手做,融入节日体验清明

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观察是获取知识的“眼睛”,行动是掌握知识的“双翼”,我们要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让“双翼”更加有力坚强,让孩子看得更远,飞得更高。

(一)放眼看清明

清明时节,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时机。我们通过两周一次到南山儿童公园的登山活动,将孩子带到大自然的怀抱中,鼓励孩子们用双眼去发现季节的变化。清明是一副多彩的画,画中有祭祀的肃穆,也有文明的传统;有踏青的欢畅,也有折柳的牵挂。这些画面透过孩子的双眼直达孩子心底,让孩子对清明节的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受。

(二)巧手悟习俗

清明节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小班幼儿开展了“时光之美—春韵”手工活动。通过棉签画柳树、彩纸贴柳条、彩泥做桃花等活动。中班幼儿以感悟民间文化资源为落脚点,开展了“指尖艺术—放飞风筝”剪纸活动,孩子们巧手剪出一个个色彩斑斓的风筝。美丽的风筝在指尖跳跃,让孩子们在欢乐中体验着浓浓的清明节民间文化;大班孩子则以感恩英雄为切入点,开展“我心中的英雄”绘画手工活动。折朵洁白的纸花送给英雄、用手中的画笔画英雄,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英雄先烈深深的敬意。

孩子们在观察中了解清明节的时令节气和习俗特点,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清明节的节日文化和精神内涵。就这样走进节日、融入节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喜爱。

三、亲体验,促发展,搭建舞台演绎清明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节日的教育资源,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设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拓展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搭建广阔的舞台让孩子自由成长。

(一)亲身体验,感受清明文化

1.扫墓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会组织全园师幼去祭扫烈士墓。孩子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英雄纪念碑下向烈士们敬献花圈,扫墓仪式后,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照片,向孩子们述说了革命先烈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扫墓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及扫墓的意义,也让幼儿树立了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2.踏青

扫墓活动后,我们带领着孩子开展踏青活动。在春风吹拂下,孩子们玩游戏、在草地上打滚、观察着各种各样的植物。他们快乐地欣赏着神奇而美丽的世界,感受着春的气息,感悟着自然环境中的清明文化。用自己的方式认识、理解清明节,节日的习俗深深地印记在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一抹甜蜜回忆。

3.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的节日习俗。随着清明节主题的展开,我们开展了“彩绘风筝、放飞快乐”亲子放风筝活动。老师、家长、孩子们共同画风筝、放风筝。当一只只色彩斑斓的风筝在手中放飞时,孩子不仅放飞了风筝,还放飞了快乐,放飞了梦想。

4.碰蛋

在清明节的主题背景下,教师准备了多个彩蛋,让孩子们观察和他们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是怎么制作的,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制作兴趣,并鼓励孩子合作或独立制作彩蛋。孩子们通过粘贴、涂色、画画等方式制作,在制作好后再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挖掘不同的玩法。如:转蛋、立蛋、碰蛋等,比比谁的玩法多。极大地激发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在快乐游戏中感受清明节的习俗。

(二)弘扬民俗,传承清明文化

区角活动是浓缩的小社会,是幼儿的创作工作室。我们让孩子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和游戏内容,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清明节的习俗。“凌霄书吧”的孩子们津津有味地看着绘本《清明节》以及有关革命英雄的故事书,在润物无声的阅读中,体会和领悟关于死亡和生命的意义;“娃娃家”的妈妈带着娃娃外出郊游踏青,感受春日美景;“美食美客”在制作青团并开展品尝、促销活动;“巧手作坊”里做桃花、粘柳条、做风筝,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在区角游戏中自由地体验着、感悟着,感受着中民族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气息。

(三)经典诵读,演绎清明文化

清明节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许多经典的诗词歌谣口口相传。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革命英雄故事会、红歌演唱、清明童谣诵读和古诗吟唱等活动。诵读活动精彩纷呈,道出了孩子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唱出了孩子心中对英雄人物的感恩之情,孩子们在声情并茂的诵读活动中分享了一道意蕴深远的节日文化大餐。

清明节的习俗沉淀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让我们深入解读和挖掘节日文化内涵,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清明节主题活动。让节日的文化氛围像空氣一样,弥漫在孩子的周围。让孩子们在这种氛围中接受节日文化的熏陶,传承清明节的文化精髓,乐享幸福童年。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