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设计研究

2021-05-27 04:09张明真徐钢涛李勇强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张明真 徐钢涛 李勇强

关键词: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设计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课程育人列为“十大育人”体系之首[2]。2018 年,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要啃下包括“课程思政”在内的一批硬骨头,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3]。

随着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的公布,全国各大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政策落实和实施进行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学校和教师应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和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与社会定位。

本研究针对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了该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培养目标、实施载体、实施方法与评价机制,对该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进行了探索。

一、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与课程思政

(一)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介绍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开设有信息安全基础、Web网站安全技术、网络系统安全运行与维护、网络攻防技术等课程。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能够从事网络安全运维、Web安全管理与评估、数据安全与恢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人文素养方面,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履行职业道德准则和职业规范,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 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隐性课程,即寻求专业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教学之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课程思政可以有效实现全程育人目标,弥补思政课程开设学期短、与专业课程“两张皮”的不足。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课程所占比例不足10%,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及实践课程比例超过90%,在非思政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专业兴趣等,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为学生成才发展保驾护航,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人才。

二、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在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全面实现课程思政,需找对切入点,将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合二为一,避免产生新的“两张皮”,避开有意的、单一的、刻板的说教形式[4]。从专业课程中提取思政元素,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将知识延展到教材外,又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学生对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的认识。按照纵向构建的思路,从时间维度逐层深入打通思政模块,构建课程思政链[5] 。

大一阶段,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讲好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为实施课程思政铺设基础。大学期间的思想政治课基本都在此阶段开设,利用体育、英语、专业导论课等其他公共基础课协同开展思政教育,如在体育课中增加阳光教育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专业导论课中描述专业技术发展史,对比国内外技术、该领域相关研究人员及其经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认同和科研精神。

大二阶段,学生的专业知识迅猛增长,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相继开展,学生学习程度出现参差不齐,厌学程度随着课程深入不断增加。此时需要联系实际,进行分类指导,找准与学生思想的共鸣点,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地搭建学生便于参与的平台。如选取近期本专业领域新闻热点、热度较高的电视剧或电影片段,展示相关视频及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分组讨论,提炼背后的教育元素。从课程中剖析内在哲理、精神元素、道德元素,如网络互联技术课程可透过路由协议的选取说明最近的路不一定是最快的,代价的衡量需要多元素考虑;数据恢复技术课程可以在第一节课讨论数据恢复的原因,数据丢失和泄密事件,向学生传递工作要精益求精、安全问题不得有一丝马虎的职业精神。

大三阶段,学生即将毕业,而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丝毫未放松,学生陷入迷茫、浮躁状态,很多家长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参考,学生关于就业的认知多来自招聘信息、老师和周围同学。专业课教师是学生能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指导人员,他们连接着学校、学生、家长和企业多方,专业课教师可透过自身求职经历、所见所闻、往届学生求职过程向学生讲解最具真实性的求职问题,也可以邀请企业人员或往届学生以茶话会或讲座的形式解答学生最急、最忧的问题。当学生思想稳定后,向学生强调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个人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多结合社会案例引发学生自我思考、小组讨论、总结与表达,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如网络攻防技术课程中,可以展示网络安全领域违法犯罪案件,从案例中提取所涉及的技术要点、职业道德、遵纪守法、防卫得当等元素。

三、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一)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载体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動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在课程思政各环节的实施过程中,突破技术壁垒,以移动端微应用为载体,利用AI+VR实现“课程思政”载体智能化、立体化。以微信、微博、微课、虚拟仿真等富媒体形式呈现课程思政主题元素,将思政元素放进学生的“口袋”里,让思政工作“活”起来,契合学生好奇、追求有趣的学习特点,既方便快捷又生动有趣。

(二)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模式

在课程思政实施中,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课程实施中,引入网络教学平台和智能监控评价系统,可以使教学实施过程变得轻松有效。首先,利用智能监测评价系统动态监控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并及时进行反馈。其次,布置课程线上作业和考试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系统智能评价功能,对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分析学生在整个学习周期中的长处和不足之处,便于后续课程不断改进。再次,利用线上教学模式,便于将视频、相关文献等拓展知识分享给学生,延伸课堂教学深度及广度,便于学生课下学习及与其他学生和老师展开互动。最后,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制作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专业优势,师生协同、生生协同开发资源,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使教学资源保持活力和创新的同时,学生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思想得到启发和碰撞。

(三)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课程这一载体,以隐性教育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教学过程为平台,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自我体验和感悟为目标,在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可从“开发”“融入”“拓展”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1、协同开发法。协同开发是指师生协同和生生协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协同开发课程思政资源。依托校级与院级学生会、社团、专业兴趣小组、技能竞赛团队等学生组织,以学生组织为平台,互学互助,共同提高,以达到计算机专业技术应用和教书育人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可利用所学专业技术对教师融入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或课程思政资源库中的思政元素、思政案例等进行开发和智能呈现。在具体开发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弥补本专业学生开发能力的不足。

在开发课程思政资源过程中,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更为透彻明晰,入心入脑,记忆深刻。同时,完成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真实地完成一次自主学习、合作开发和探究性学习过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应用和有效提升。同时,在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有效参与下,课程思政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以提升,课程思政资源的时效性、趣味性得以保证。

2、契合融入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和“契合点”,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为方式,强化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的系统性。首先,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教学目标中。明确思政教学目标,并将思政教育目标列入教学大纲中。依据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合成一个个“知识-思政”点,串成若干条“思政线”,形成一门课程的弹性“思政面”,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课程思政融为一体。其次,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材中。课程思政的教材体系开发以教材的二次深度开发为主,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基因式”地融入课程之中,且以不影响课程自身的知识图谱、逻辑体系和内在有机结构为前提。再次,将课程思政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要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教学环节中,以情感人、以事服人,营造课程思政的环境与氛围,通过案例式、问题导向式、讨论式等方式,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3、拓展课堂法。拓展课堂法是指把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第二课堂中,拓展课程思政实施的时间与空间。如开展爱国教育主题班会(国庆阅兵)、工匠精神主题班会(技能大赛)、感恩教育主題班会(母亲节、教师节)、职业规划主题班会(毕业生、职前教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普法宣传)、社会实践、传统节日与习俗等。第二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中,立足近期评价和远期评价相结合,从研究对象、评价方法出发衡量教学效果。在近期评价阶段,选取教师、同伴为研究对象,以过程性评价、问卷评价为主。在远期评价阶段,选取用人单位、学生服务对象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评价、总结性评价为主,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多元性。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制订系统评价指标,充分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构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评价实施中,采用与专业课程评价相融合的一体化评价模式。课程综合成绩由平时、过程、结果三部分成绩组成,各部分所占分值为3∶3∶4,即,平时成绩∶过程评价成绩∶期末成绩=3∶3∶4,平时成绩占30%,过程评价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课程思政的具体评价方法如下。

结果评价。结果评价即线下期末考试。期末组卷时,将专业课程题库与课程思政题库相融合,专业课题目分值占90%,课程思政题目分值占10%。

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包括线上考核、线下实践活动。专业成绩与课程思政成绩按1∶1分配,即各占50%,即:线上考核∶线下实践活动=1∶1。

平时评价。平时评价包括线上表现、线下课堂表现(包括出勤、作业等)、线下作业考核。专业成绩与课程思政成绩也按1∶1分配,即各占50%。线上表现∶线下课堂表现∶线下作业考核=3∶3∶4。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知行合一和“价值引领”“育德功能”,体现线上和线下混合式评价,体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机制。

结语

高校教师要种好本专业课程责任田,因势利导,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在课程教学中提炼出思政元素,以点带面,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结合AI 技术、VR 技术、MR 技术等新技术、新媒体,呈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典型案例、家国情怀、杰出学生等资源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将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谋划好个人职业生涯,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祖国需要、社会发展、服务群众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职业道德。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高职顶岗实践课“课程思政创新”管理实效初探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