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红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1-05-27 04:09管其锋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2期

管其锋

关键词:有机红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有机红薯的栽培技术涉及红薯生长的整个周期,主要包括有机红薯的选种、育苗、插秧、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本文以有机红薯栽培为研究对象,探讨有机红薯栽培管理技术,并提出相应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一、有机红薯的选种及育苗

(一) 有机红薯选种

有机红薯选种在整个栽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用良种培育有机红薯幼苗,有利于后期插秧和田间管理,从源头上保障有机红薯的高产。具体来说,有机红薯的选种应多方面综合考虑,既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营分、地理位置等客观的自然因素,也要把握有机红薯的品种特性、生育期等遗传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到有机红薯的市场需求和市场销路等。例如,如果是高端消费市场,可以选择迷你薯、紫心薯和红心薯等[1];如果要提早上市,可以选择早熟及抗病能力强的薯种;如果是以淀粉加工为主,应该选择淀粉含量高的薯种。一般应选择表皮光滑、薯形匀称、无病虫害和无外表损伤的薯块作种薯[2]。

(二) 有机红薯育苗

有机红薯的育苗工作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健壮的有机红薯幼苗,在田间插秧后成活率高,生长势强,在生长过程中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有机红薯的育苗过程同一般红薯并没有太大差别,通常情况下,需要事先准备好育苗的苗床,而后进行下种育苗工作,最后做好苗薯的苗床管理

1、苗床制作。苗床制作应综合考虑有机红薯种苗的生长发育需要,科学合理地布置苗床,为薯苗的健壮生长提供必要的环境保障。一般情况下,要把控好苗床的温度、大小、营养、除菌等影响因素。首先,温度要适中,覆膜前温度需达到13℃,腹膜后的温度应保持在16℃以上。这是由有机红薯发芽的温度要求所决定,一般薯苗发芽温度最低是16℃。其次,苗床的大小要适中,便于排种和管理,通常以20m2为宜,便于空气流通。再次,应为薯种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这就要求苗床的土壤要肥沃,通常要覆盖专用的育苗营养土。最后,要做好苗床的除菌工作,确保薯种不被污染。为防止薯苗后期被病菌侵蚀,可用专用消毒药物喷洒营养土。苗床制作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苗床加热增温,为排种做好准备。

2、排薯育苗。薯种在排种前要进行晾干和消毒,一般可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5~10min进行杀菌,以确保薯种发芽的前期条件。排种时需要将薯种排放整齐,注意薯种间的间距,最好将大薯与小薯相间排列,以便后期苗床的管理[3]。排种结束后,应及时覆盖表土,尤其是薯种间距的缝隙要覆盖足量的营养土,并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及时喷水或排水,避免薯种因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而影响种薯发芽出土率,从而保证薯苗的发芽质量和数量。此外,應定期查看薯种的出芽情况,及时排除未出芽的病变或腐烂的薯种,确保苗床环境适宜薯苗生长。

3、苗床管理。苗床管理的关键在于控制适宜薯种发芽、出土、生长所需的不同温度。排种后,在出芽前,需要为薯种提供较高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排种后的前7d内要保证覆盖膜完好,增温可以在苗床制作时将温度电热线铺在苗床下方,设定好温度即可。待薯种生根发芽后,需要保持苗床温度不高于30℃,根据天气情况应及时调整膜的覆盖面积,为苗床降温,确保薯苗正常生长。此外,苗薯生长期对水分需求量比较大,应根据苗床土壤水分及时浇水,为薯苗生长提供必要水分。随着苗薯的生长发育,需要及时对苗床进行除草及追施养分,一般情况追施2~3次尿素即可。苗薯发育到6~7节时应进行炼苗,以提高苗薯的成活率。苗薯生长到20~30cm 时,就可以开始剪苗、插秧。这一时期,应及时剪苗,避免因剪苗延迟导致薯苗生长空间紧密,影响苗薯的健壮生长和发育。

二、有机红薯插秧和田间管理

(一) 有机红薯插秧

有机红薯的插秧深度以5~6cm为宜,栽插时要求封土严密、深浅适中,叶片应露出地面。有机红薯插秧种植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合理密植,二是根据气候选择合适的时机适当早插。

1、合理密植。有机红薯的插秧种植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总的来说,应综合考虑有机红薯的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插种时间等因素。通常情况下,土地肥沃、地势较高的地段比较适合栽种有机大红薯或长蔓有机红薯,同时要注意稀疏种植,为薯苗后期生长发育预留足够的空间;而土壤贫瘠、地势较低的地块,则比较适宜栽种有机小红薯或短蔓有机红薯,应合理密集种植。不论何种有机红薯品种,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密植,以确保有机红薯的健壮生长和高产结薯。有机红薯的栽培实践表明,选择营养充沛、便于灌溉补水的沙质土地,进行高垄双行栽培种植有机红薯,不仅长势好,而且产量高。因为这种栽培技术能确保有机红薯生长所需的较深土层、较强保水、较强保肥的栽培条件,有机红薯的根系更加发达,能吸收充足的养分,为红薯高产提供必备营养。另外,该栽培技术有利于有机红薯在白天吸收较多的热量,在夜间快速散发热量,这种较大的昼夜温差使有机红薯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薯块生长膨大。

2、适当早插。在有机红薯的栽培过程中,采取适当早插的方式栽种,能有效延长有机红薯的生长发育周期,有更长时间的光合作用,从而达到优化红薯的生长周期,协调地上叶蔓生长和地下块茎发育的目的,有利于红薯积累更多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产量。一般早插时间在四月中下旬,当气温达到16℃时,即可进行有机红薯的栽种[4]。

(二) 有机红薯的田间管理

有机红薯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补苗、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等

1、补苗。不论是剪插还是芽插,均不可避免薯苗死亡现象的发生,因此,为了提高薯苗的成活率以及红薯的产量,就有必要在栽种薯苗后,及时检查薯苗出土情况或生长情况,及时对缺苗的地方补苗。补苗过程中,应尽量选择长势比较好的大苗,补苗后及时浇水,保证补栽薯苗的成活率。补苗时间要及时尽早,一般在薯苗插种4d后就可以查苗补缺,及时发现缺苗、死苗。尽早补苗,能有效保证薯苗栽种的齐苗和全苗,从而确保有机红薯的高产。补苗管理过程中,还应根据红薯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中耕,保证土壤疏松,促进红薯根苗的健壮生长。

2、水分管理。有机红薯栽培田间管理应加强水分管理,确保土壤水分含量适宜红薯的健壮生长。红薯在扎根缓苗阶段,如果土壤水分过量时,应及时挖沟排水;在土壤缺水时,应及时灌溉浇水。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水分管理,促进红薯植株健壮生长。此外,为了保证红薯幼苗生长期有足够的水分,应重视中耕、除草、培土等措施,保证根系发达。当插植薯苗成活之后要及时中耕,一般情况下需要中耕2次左右,当薯蔓长满土垄之后要及时停止中耕,避免对茎叶造成不利影响。在分枝结薯阶段,红薯茎叶生长加快,块根继续膨大,应及时加强水肥管理。在块根膨大期,红薯地上部分的茎叶开始衰退,根块迅速膨大,此时,不宜浇水过多,以防止有机红薯腐烂。

3、施肥管理。施肥管理的目的在于保持土壤养分充足,为红薯生长提供足量的营养。施肥管理也应遵循科学、合理、必要的原则,以保障有机红薯的质量。有机红薯施肥必须要采用农家肥,这与一般红薯施肥不一样。在施用农家肥后,应及时补充必要的水分,确保红薯对营养的有效吸收。追肥时间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合适的生长节点追施农家肥料,能更有效地促进有机红薯的快速生长,能更有效地提高有机红薯的产量。一般情况下,在薯块生长的中后期,要及时追施农家肥料,如果后期有机红薯地面的叶蔓、茎蔓开始变黄,此时追肥应将农家肥中混入足量水,便于吸收。

三、有機红薯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有机红薯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薯瘟、根腐病和斑点病等,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薯卷叶虫、茎线虫、地下害虫和老鼠等。有机红薯栽培的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配合使用无公害化学防治的原则。

(一) 农业措施

实行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适量使用化肥;采用深沟高垄栽培,严防积水;采收时,将残枝败叶和杂草及时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

(二) 有机红薯病害化学防治

有机红薯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薯瘟等。黑斑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浸茎基部6~10cm处,2~3min后再扦插薯苗。薯瘟:注意防治红薯小象甲和茎螟等害虫,减少虫媒传病;及时拔除初发中心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撒施石灰[5]。

(三) 有机红薯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潜叶蛾、红薯天蛾等,通常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或采用黄板诱杀蚜虫、粉虱等小飞虫,也可在生长旺盛期,用25%敌杀死2000倍液喷雾防治害虫。对于红薯卷叶虫,在幼虫盛发期,可人工捏除新卷叶虫幼蛾或摘除虫害包叶,集中杀死。

有机红薯不仅可用作餐桌上的主食,而且可以加工成多种副食品,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适应性广,容易栽培,抗逆性强且病虫害较少,适于在不同类型土壤中栽培,而其先进的栽培和管理技术是增产增收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