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和对策研究

2021-05-27 17:49伍瑛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3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当前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大学生赖以生存的热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网络环境,开展教育创新。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调研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了解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难点、切入点和需求点,以问题为导向,探索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指出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伍 瑛(1994—),女,广东广州人,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3-0171-04   [收稿日期] 2021-02-19

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其中20~29、30~39岁的网民占网民年龄结构的主体,而在职业结构中,学生占比为23.7%。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因”理念: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本文正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立德树人”摆在首位,在广泛调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转变带来的挑战

网络环境下信息来源渠道广、内容多、角度泛,学生的意识形态形成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从传统的“灌输”教育转变为“参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要求,不单纯是教育者,而且还是思想引导者,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正确使用网络,学会甄别信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难点[3]。

在对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调研中,部分学生觉得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的参与互动程度不高(图1),而且课堂内容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图2)。如今,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授课讲解,对于课堂的互动性与课程的创新性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及教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元带来的挑战

当今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平台快速发展,使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环境,如何趁势而行,开展微环境教学,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4];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平台建设也日趋完善,例如秦彩云探索式地提出将“易班”软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中[5],多平台、多内容、多形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调研过程中,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传统方式为主,虽然有些高校也开始使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形式进行教学(图3),但在多平台、多内容、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求多元带来的挑战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才综合性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是单纯的“三观”塑造及时事政治学习,创新思维教育、审美教育等模式,促进大学生思想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6]。与此同时,结合专业课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也逐渐增多[7]。

当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已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成为大学生赖以生存的热土。开放、互动与高效的网络信息交互模式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开放程度高,传播速度快,信息内容多,传播方式便捷,也对高校的网络舆情带来一定的挑战。同时,学生期待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多元价值观、意识形态的比较等(图4),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今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结合文献研究、实践调研,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按照“三因”理念——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立足时代主题和大学生特点,在广泛征求大学生合理化、科学化建议的情况下,研究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策。

(一)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8]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扎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

根据时代主题和大学生特点,需不断推进研究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帮助学生提高政治站位,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旗帜鲜明地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培养人才上的基础性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专业知识教学体系充分贯通起来,培养忠诚于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为立德树人提供广泛的成长场景,包括课堂外、校园外、书本外,尤其是把培养空间拓展到鲜活的社会实践中;三是用迭代思维方式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现代化手段和创新思维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有机地结合。

(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度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可以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调研。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动力元素,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推出研究式、参与式、体验式、孵化式等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9]。

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注重学生的特点、需求、个性化等因素,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分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准化,让学生一起参与课程建设,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三)探索多媒体融合平台,打造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当今各类新媒体,并了解各类资讯网的内容,同时探索多媒体融合平台,通过“思政网红”的打造、“直播带课”平台建设、读书会、网上阅读、定期与学生交谈、云上思政等方式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喜好与需求,开展大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坚持思想政治与专业相结合、辅导员与教师相结合、课堂与活动相结合,打造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也可以通过实践调研、项目指导、角色扮演、课堂游戏等多种教育方式,以问题为导向,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助力学生成长。用好网络背景下的慕课、微课等新媒体手段,开展多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结语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评价较为客观理性,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但也渴望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首先,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使这个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敏感[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展宣传“抗疫”故事的主题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规则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积极引导学生深化思想认识,厚植爱国情怀,筑牢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其次,随着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凭借其即时性、开放性、多样性等多种显著特征和强大功能受到大学生的广泛青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社交互动的常用工具,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环境[4]。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丰富、沟通形式更多样、教育手段更现代、教育平台更宽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学习强国”“易班”等,打造视、听、答等多功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文化载体。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因此,需要一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德育工作者,德高身正,在学生中有影响力和感染力,能够言传身教,传播真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鉴别真伪、表达心声、舆论引导等能力,充分调动其参与课程建设、课堂交流、课外调研等原动力,变客体为主体,推进全方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大学生自觉地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发扬实干巧干、艰苦奋斗精神,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CNNIC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9-29)[2021-01-10].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9/content_5548175.htm.

[2]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体现的理论品格和思想方法[EB/OL].(2017-09-25)[2021-01-10].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925/c40531-29556665.html.

[3]乌兰巴特尔.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6):330-331.

[4]王晓娟.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泰安四所高校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9.

[5]秦彩云.易班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6]徐彩鑫.美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的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7]张世铮.高校专业课程导入思政教学元素的探索与实践[J].长江丛刊,2019(9):187-188.

[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0-08-31)[2021-01-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524123336017784&wfr=spider&for=pc.

[9]黄晓梅,邓海清,伍瑛,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3.

[10]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全局性、历史性意义[EB/OL].(2020-11-05)[2020-12-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501633262061558&wfr=spider&for=pc.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become inseparable to the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carry out education innovation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ways, this study carries out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kes clear the current situation, difficulties, entry point and nee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so as to use problem-oriented way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It points out that we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