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航运脱碳,哪些技术最有潜力?
——访雅苒海洋技术首席执行官Thomas Koniordos先生

2021-05-28 10:12薛龙玉
中国船检 2021年5期
关键词:船舶海洋

本刊记者 薛龙玉

海事行业环保压力越来越大,航运企业迫切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找出可行的减排和脱碳方案。作为船舶减排技术领域的先行者,雅苒海洋技术(Yara Marine Technologies)自2010年成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并且持续追求绿色技术创新突破。2020年9月,雅苒海洋技术公司启动了初创企业绿色海洋技术加速器计划,首期计划已在今年初选出了获胜者——Phoenician Energy的铝空气电池项目。近期,雅苒海洋技术与船舶工程及设计公司BAR Technologies达成合作协议,携手为航运业提供风翼(WindWings)风力辅助推进技术。在接受本刊专访的过程中,雅苒海洋技术首席执行官Thomas Koniordos介绍了该公司的先进技术产品和绿色发展理念,并分享了有关以上话题的独到见解。

记者:作为全球第一家在海事领域提供I型废气脱硫系统的公司,雅苒海洋技术依然将脱硫洗涤塔作为公司未来几年内的核心产品。随着航运业面临的国际和地区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雅苒海洋技术将如何创新、升级自己的废气清洁技术,帮助船舶满足更高的监管要求?新一代洗涤塔是否会被赋予更多功能,例如减少船舶黑碳和二氧化碳排放?

Thomas Koniordos:我们有着庞大的研发部门,在这里我们将持续开展洗涤塔新技术创新。洗涤塔在清除SOX(硫氧化物)方面效果显著,而且我们的产品所能达到的清洁能力远远超过了合规水平。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的洗涤塔系统已有400多台安装上船,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为各类船舶制造各式各样的洗涤塔。

此外,我们也将继续为客户提供服务和维护。上个星期,我们的长期服务协议中又新增了一百艘新船。尽管如此,无论船舶使用哪种类型的燃油始终都会产生其他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随废气或废水一起排出。当然了,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废气减排解决方案。国际海事组织(IMO)刚刚宣布了一种分阶段监管黑碳的方法,而黑碳也是我们的议程上最具挑战性的一个问题。

解决船舶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问题包括一艘船舶有多少排放能被捕获,需要用到多少船上空间来储存碳,以及在港口处理碳,将其永久性地封存在陆地上需要多少费用。另外,我们正在与一些主要的发动机供应商开展合作,开发新型燃料发动机以及针对石化燃料发动机的改装套件。同时我们也在开发废气减排系统,它们同样适用于使用新型燃料的发动机。

记者:全球限硫法规生效距今已有一年多时间,在船用洗涤塔的安装和运营过程中,雅苒海洋技术发现了哪些问题?对此,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可以分享?

Thomas Koniordos:将洗涤塔系统引进海事行业并非易事。对于船舶而言,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我认为最困难的工作是在行业内构筑专业知识体系,培养技能才干。有几种相对廉价的洗涤塔解决方案在与我们竞争,这些解决方案存在设备腐蚀和破裂的问题,它们影响了整个洗涤塔行业的声誉。因此,我们需要在船东和船厂之间建立一种理解和共识,即洗涤塔的质量,尤其是钢的质量至关重要。此外,包括船厂工程师、船厂工人、总工程师以及船上负责人等在内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相关人员都需要接受培训。如果洗涤塔的安装或操作方式不恰当,可能会给船舶发动机造成损害。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拥有一个全面的培训院校。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采用AR-googles技术远程协助和培训工程师以及工人。我们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而且公司已经创建了成熟完善的售后和服务体系,可以为客户提供运营一项新技术所需的一切支持。

我们总结出了这样一条经验教训,即使开发出了全世界最好的技术,但是如果不能将其应用到行业价值链和行业环境中去,结果终将走向失败。现在,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在推广运用洗涤塔技术的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再度将新的绿色技术引入和实施到海运业中。

记者:过去一年里,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高低硫油价差上下起伏的影响,洗涤塔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出现了较大波动,您如何看待洗涤塔在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前景?

Thomas Koniordos:去年,整个世界都在波动,我们的市场也不例外。如今,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燃油价差逐渐增长,市场正在缓慢回升,并且稳定在高位区间。

现在我们又再次迎来了新的洗涤塔订单潮。

无论是在短期、中期还是长期,洗涤塔都毫无疑问是清除硫氧化物的最佳解决方案。我们已经看到过好多关于低硫油杂质的问题,它们会损坏船舶发动机。此外,按照全生命周期(well-to-wake)来衡量,超低硫油(VLSFO)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大。关于洗涤塔的发展前景,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会长期使用燃料油,比如从现在起的十年或二十年之后。只要我们还在使用燃料油,就还是会用到洗涤塔。

记者:近期,雅苒海洋技术引进了新的关键人才,并宣布将扩大自己的绿色技术组合。雅苒海洋技术计划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Thomas Koniordos:雅苒海洋技术深知如何为海运业引入和实施新的绿色技术,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在发展洗涤塔业务的过程中开发出了这种能力。此外,我们正在研究几家不同的公司,想办法进军他们的技术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立合资企业以及收购都在我们的日常工作议程上。我们与多家技术提供商有着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且也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初创企业加速器计划——Yara Marine X来收购其他公司。与此同时,我们自己的研发部门也非常出色,我们也在积极推动他们进行创新。

记者:目前,航运业正在经历向低碳和零碳未来的过渡,在此过程中雅苒海洋技术将如何把握新的机遇,为业界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助力?在您看来,哪些技术最有潜力帮助航运业实现IMO 2050脱碳目标?

Thomas Koniordos:新型燃料和新的船舶推进方式是航运业碳减排的关键。我们的母公司雅苒国际集团(Yara International)是世界上最大的氨气制造商之一。氨是一种适合长距离深远海运输的零碳排放燃料,将化石燃料发动机改造成氨气动力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我们也在合作开发电力解决方案。岸电将成为船舶靠港期间的强制性供电方式。我们与合作伙伴NG3联手开发了一套卓越的系统,可以实现快速、自动化的岸电连接和安装。最后,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很清楚船舶将再次在海上扬帆远航。只不过这一次她们使用的不再是传统风帆,而是金属风翼。风力辅助推进可以帮助船舶减30%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是在散货船和油轮领域。我们刚刚与船舶工程及设计公司BAR Technologies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也许在2022年初,雅苒海洋技术的BAR风翼(WindWings)就将在世界上第一艘改装风力辅助推进的船舶上启航。我们已经与嘉吉公司(Cargill)旗下的一艘船舶签署了改装协议。

记者:新冠疫情加速了航运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雅苒海洋技术将如何利用数字化促进业务发展,为客户提供服务?

Thomas Koniordos:我们在数字优化系统和数据捕获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在将这些系统安装到现有系统中的同时,我们也把它们融合进了公司的整个产品组合当中。我们充分利用疫情期间行业停工时间来改善公司的产品供应。不过,我们的客户应该会注意到,我们已经在公司内部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尤其是精简了售后业务。新冠疫情的爆发确实加速了增强现实(AR)技术在远程船员培训和船上协作方面的推广应用。

记者:今年初,以色列清洁能源初创公司Phoenician Energy的铝空气电池项目在雅苒海洋X加速器计划中胜出。该项目在哪些方面赢得了雅苒海洋技术的青睐?目前项目进展情况如何?

Thomas Koniordos:Phoenician Energy对铝空气电池技术的运用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们在产品概念开发方面取得的出色成绩。Phoenician Energy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技术能够进入航运业。他们开发的集装箱电池特别有趣。这一概念用到了最近流行的一些趋势和发展,例如循环经济和船舶电气化。目前该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不过我们非常希望能尽快实现协同定位。鉴于当下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推迟这部分加速器工作。

记者:雅苒海洋X加速器计划在选择初创企业的绿色海洋技术项目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新一期计划将侧重哪些技术领域?

Thomas Koniordos:我们的加速器计划将继续服务于自身的发展目标,提供促进海运业绿色发展的技术。下一期计划可能会同时录用多个候选项目。我们正在船舶运营领域内寻找具备商业可行性并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创意和初创公司。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加速器计划引领真正的变革,构建一个更加绿色的海事行业,培育具有实际影响力并且能够真正改变全行业的创意和概念。

记者:新的一年雅苒海洋技术公司有着怎样的发展规划?将聚焦哪些重点工作?

Thomas Koniordos:我们将继续制造和改进洗涤塔系统,提高服务能力,同时进一步扩张公司的地域版图,并在已经享有盛誉的上海办事处的引领下专注于拓展亚洲市场。同时,我们也会继续引入新技术,推动实现海事行业绿色发展。今年,我们已经推出了岸电系统,并且着手进行电池推进的技术领域。我向你们保证,由雅苒海洋技术公司开发的多项创新技术将会在今年年底之前与大家见面。

延伸阅读

Thomas Koniordos于2019年被任命为雅苒海洋技术首席执行官,此前他在母公司雅苒国际集团担任环保业务主管。在2015年加入雅苒之前,Thomas Koniordos曾在全球知名能效解决方案提供商丹佛斯(Danfoss)就职14年,担任过中国区总裁、全球主管以及高级副总裁等管理要职。在此之前,他还从事过5年的管理顾问工作。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最大海上原油生产平台安装完成

2021年5月19日,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负责EPCI总包的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海上原油生产平台——陆丰14-4中心平台,在南海东部海域顺利完成浮托安装,标志着我国大型海洋油气装备建造和安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陆丰14-4中心平台由上部组块和导管架两部分组成,矗立在145米水深的大海上,总高度达218米,相当于70层楼高,总重量近3万吨,超过3个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据介绍,陆丰14-4中心平台采用一体化模式建造,各功能模块在陆地“搭积木”式地完成拼接,海上安装两天后就能满足人员居住条件。平台预计2021年底投产,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多油气资源。

猜你喜欢
船舶海洋
船舶建造常见消防缺陷及对策
大数据分析的船舶航迹拟合研究
船舶稳性控制系统研究
船舶废气脱硫蒸发冷却器数值模拟
出发,去看看未来的海洋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基于CFD的大型船舶液舱晃荡研究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海洋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