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类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21-05-28 08:36成利敏段晓霞
现代交际 2021年8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切入点英语课程

王 宁 成利敏 段晓霞

(廊坊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1]这就要求各高校教师认真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这里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在专业课程中硬性增加思政教育内容。《纲要》中要求:“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本文针对电子类专业英语课程,从授课教师的角度论述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该门课程教学。

电子类专业英语课程是电子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大学基础英语后,为培养其科技英语的阅读、写作、翻译等能力而开设的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赋予该课程“立德树人”的新使命,而目前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还在探索阶段,笔者认为有两项关键任务:其一充分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到思政教育与专业英语课程的恰当融合切入点,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其二是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本文主要从这两项任务入手,旨在更好地完成电子类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一、思政教育与电子类专业英语课程的两类融合切入点

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在选择以下两类思政教育与专业英语课程的融合切入点时,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其一,所选择的思政教育内容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类融合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避免因生涩难懂的内容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选择学生熟悉的计量单位入手,在熟悉的知识中发现新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类融合切入点选择热点新闻,贴近日常生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思政教育与专业英语的学习应相辅相成。融合切入点的设计在实现思政教育的同时应有助于课程原本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政教育的融入是对原教学目标的充实,绝不是“负担”。针对电子类专业英语课程,融合切入点的设计要注意思政教育内容和专业英语学习的关联性,在实现思政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下面两类融合切入点都符合该要求。

1.挖掘计量单位中隐含的科学家事迹

在电子类专业英语教学中离不开计量单位,很多计量单位都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以纪念科学家的伟大贡献。对于这些计量单位,电子类专业的学生非常熟悉,但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却很少了解,这正是一类很好的融合切入点。

表1从不同教育角度,选取了一些常见的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计量单位,及其科学家事迹举例说明,有关科学家事迹在网上,例如百度百科中即可查找。教师既可以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适人物事迹,上课时用英文介绍,也可作为课下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上进行英文展示介绍。学生搜集、整理科学家事迹材料,进行课上展示或者作为观众聆听的过程,既锻炼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又受到了思政教育。除此之外很多电子类专业英语教材中提到的定理、定律也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融合切入点,本文第二部分中就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举例说明[2]。

表1 科学家的事迹及其思政教育意义示例

2.挖掘时事新闻中的思政元素

合适的时事英文新闻[3]可作为第二类融合切入点,这里“合适”是指新闻内容要与电子专业相关,最好与本次课授课内容相关,并具有教育意义。例如英国当地时间2020年6月8日华为公司在其官网和多家英国报纸刊登广告,如图1所示[4],该则广告就可作为电子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素材。

图1 2020 年6 月8 日华为公司在官网刊登的广告截图

从专业英语学习角度,学生可以学习该则广告的地道英文表述方法,同时广告中涉及的移动通信、全光纤宽带网络等知识和电子类专业的学习内容相关,并且用到一些电子类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常见词汇,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

从思政教育的角度,该则广告既展示了华为公司的技术实力,又表明了在英国5G网络部署中华为公司的立场。学生可从中感受到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中国实力,增强科技报国的使命感。

鼓励学生一起搜索类似时事新闻,学生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水平,了解国内外形势,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大国工匠精神。

二、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纲要》明确指出:“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在选择恰当融合切入点的基础上,如何将课程思政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至关重要。下面从教学材料准备、授课过程、教学反思、成绩评定四个环节分别说明:

1.教学材料准备

课程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中都要突出思政教育内容,如表2所示的示例材料,增加思政教育内容,并设置“本次课思政教育预期效果”一栏,突出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这是由于思政教育是教学材料中的新成员,仍在磨合阶段,必须给予重视。

表2为简化版教案,详细展示思政教育部分。以教学内容Kirchhoff’s Laws(基尔霍夫定律)举例说明。基尔霍夫定律是电子类专业学生很熟悉的电路定律,在很多电子类专业英语教材中都有所涉及[5],该定律是以定律提出者古斯塔夫·罗伯特·基尔霍夫的名字命名,他的科研之路很值得学习。

表2 突出思政教育部分的简化版教案示例

2.授课过程

授课过程的设计不仅局限于课上教学,应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部分[6]。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和课后的学习机会,布置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学习任务。这样在不影响原本课程进度的前提下,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例如表2授课过程中课前任务和课后任务。

授课教师也要注意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配合恰当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采用“半翻转”课堂和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打破原有“教师讲、学生听”的上课形式,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教学内容,布置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学习任务。每次由团队不同成员作为代表上台展示,变为“学生讲、教师总结”的教学模式。团队学习任务的选择既可以是教材的学习内容,比如重点课文研读,也可以是教材外的拓展内容,结合课程思政融合切入点,例如表2授课过程中课上安排第1点所示。这种方法适合专业英语教学,并且有助于增强课程思政效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3.教学反思

授课后的教学反思环节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至关重要。这一环节应在授课后及时完成,并在教案中用文字记录,如表2教学反思一栏所示。

针对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反思中要增加思政教育效果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课后任务完成情况、教学评价和学生建议反馈,思考预期思政教育效果是否达到,如果未达到应如何改进。因此表2教学反思一栏的填写分为从专业英语学习角度和从思政教育角度两个方面,做到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同向同行。

4.成绩评定

建立多维度的成绩组合,增加对思政学习效果的评定。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团队展示、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任务完成情况等,约占总成绩的20%。

团队展示是对学生团队合作情况的评分。这部分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人数、课时长度合理安排团队分组情况、团队展示次数,尽量保证一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都有机会上台展示。针对每次团队展示进行评分加和,无特殊情况一个团队内所有成员最终获得同一成绩,以加强学生团队意识,约占总成绩的10%。

期末考试在期末试卷中增加与思政教育有关的开放式题目[7],考试成绩约占总成绩的70%。

这样既全面地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专业英语能力,而且成绩组合中每一部分都涉及思政学习的内容,学生对思政学习的重视度自然就会提高。

三、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关系着我国未来接班人的培养,关系着国家发展,因此每位高校教师都要种好自己的课程“责任田”。本文针对电子类专业英语课程,提出两类思政教育与课程之间的融合切入点,是为找到思政教育的“好种子”;精心设计的教学全过程,是为保证思政教育的“好种子”茁壮成长。本文旨在帮助电子类专业的同学学好专业英语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切入点英语课程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示例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植保专业英语的特点、翻译及思维教育
沈阳科硕潘庆松 用户体验,是定制安装的最佳切入点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浅析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快速掌握方式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