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2018年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演变特征

2021-05-28 10:36王冬冬项婷婷曲辉辉
黑龙江气象 2021年1期
关键词:需水吐丝需水量

王冬冬,项婷婷,王 铭,翟 墨,刘 丹,曲辉辉

(1.黑龙江省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2.海林市气象局,黑龙江 牡丹江157100;3.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1 引言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玉米产区,全国15%以上玉米产自黑龙江[1]。受气候变化影响,黑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明显[2],导致玉米需水量时空分布发生较大变化[3]。目前学者多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单作物系数法开展作物需水量研究[4],研究结果对农田水分管理具有较强指导性。以往对黑龙江省玉米需水研究中,或以东北乃至全国为研究对象[5],针对黑龙江省空间精度尚显不足,或以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不够全面[6]。

本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玉米产区69个气象站点1971-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玉米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为指导农田水分管理、实现玉米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本文使用黑龙江省69个台站1971-2018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包括降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平均气压、平均水汽压、平均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来源为黑龙江省气象局整编资料,玉米发育期为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8年观测资料。

气象资料以10 a为一时段,1971-2018年划分为1971-1980、1981-1990、1991-2000、2001-2010和2011-2018年5个时段,分别以1970s、1980s、1990s、2000s及2010s代表。

2.2 玉米需水量计算

(1)参考作物蒸散量(ET0)

采用1998年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公式如下[7]:

式中:ET0为参考作物蒸散量(mm·d-1)Rn为到达作物表面的净辐射(MJ·m-2·d-1),G为土壤热通量密度(MJ·m-2·d-1),t为2 m高处的空气温度(℃),U2为2 m高处的风速(m·s-1),ed为饱和水汽压(kPa),ea为实际水汽压(kPa),△为水汽压对温度的斜率(kPa·℃-1),γ为干湿球常数。

(2)作物系数(KC)

本文采用“中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研究”推荐的作物系数。

(3)作物需水量(ETC)

采用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量乘以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计算公式如下[8]:

式中:ETC为某一时段的作物需水量(mm),ET0为对应时段的参考作物蒸散量(mm),KC为同一时段的作物系数。

2.3 空间分析

本文采用ArcGIS10.2反距离权重法插值实现研究对象的空间表达。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生育阶段玉米需水量变化

从玉米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全省48 a均值来看,吐丝-乳熟期需水量最大,全省平均可达82mm,播种-出苗期、三叶-七叶期、七叶-拔节期、拔节-抽穗期和乳熟-成熟期的需水量相差不明显,全省平均需水量为63-75mm,出苗-三叶期、抽穗-吐丝期需水量相对较小,为12-29mm。玉米需水量除与玉米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特性及天气条件有关,还与生育阶段的持续天数有关,持续天数越多,累积需水量越大。

3.2 1971-2018年玉米需水量变化趋势

玉米生长季内需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1970s-1980s下降22mm,下降趋势显著,1980s-2000s先下降1mm后增加3mm,变化趋势不显著,2000s-2010s再次显著下降15mm;2010s较1970s玉米需水量下降达35mm。

3.3 玉米需水量空间演变特征

图1 黑龙江省玉米不同发育阶段需水量空间分布

图1为不同发育阶段玉米需水量48 a均值空间分布。从整个生长季来看,西南部玉米需水量最大,达500mm以上,局部可达540mm以上,向东和向北玉米需水量递减,黑河东北部需水量不足420mm;总体上来看,玉米需水量南部多于北部,西部多于东部,需水量最大地区(杜尔伯特,588mm)与最小地区(孙吴,350mm)差值为238mm。播种-出苗期玉米需水量为50(孙吴)-79(勃利)mm,西南部和东南部需水量大,东南小部分地区及个别零星县(市)需水量超过70mm,中部和北部需水量较小,黑河局部需水量低于55mm。出苗-三叶期玉米需水量为18(穆棱)-47(杜尔伯特)mm,西南部和东北部玉米需水量较大,西南小部分地区需水量>35mm,北部和东南部需水量较少,东南小部分地区及其他个别县(市)需水量低于20mm。三叶-七叶期玉米需水量为43(孙吴)-88(杜尔伯特)mm,西南部需水量最大,为70mm以上,向东和向北递减,北部小部分地区需水最少,需水量低于55mm。七叶-拔节期玉米需水量为35(孙吴)-99(宁安)mm,西南部和东南部需水量超过80mm,北部小部分地区需水不足50mm。拔节-抽穗期玉米需水量为46(海林)-92(绥滨)mm,东部大部和中部需水量最大,达80mm以上,东南部最少,需水量低于65mm。抽穗-吐丝期玉米需水量为14(饶河)-44(肇源)mm,西南部需水量最大,达30mm以上,东南部最少,不足20mm。吐丝-乳熟期玉米需水量为56(孙吴)-97(杜尔伯特)mm,西南部和东部地区中部需水量最大,达85mm,东北部和西北部需水量小,低于70mm。乳熟-成熟期玉米需水量为49(海林)-85(抚远)mm,东北部和西部个别县(市)需水量最大,需水超过75mm,东南部需水量最低,不足66mm。

各发育期中,除播种-出苗期、拔节-抽穗期和乳熟-成熟期玉米需水东部多于西部或东、西部相当外,其余大部发育时段均为西部多于东部。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黑龙江省69个气象台站48 a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方法计算玉米需水量,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和ArcGIS画图功能分析玉米需水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玉米生长季内,吐丝-乳熟期需水量最大,出苗-三叶期、抽穗-吐丝期需水量相对较小;(2)1970s-2010s玉米需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70s-1980s和2000s-2010s下降趋势显著;(3)各发育阶段玉米需水量空间变化趋势不一,播种-出苗期、拔节-抽穗期和乳熟-成熟期玉米需水东部多于西部或东、西部相当,其余发育时段均为西部多于东部,全生长季玉米需水量南部多于北部,西部多于东部。

本研究明确了玉米需水时空演变特征,结论可为农田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实际生产中,还需结合降水量、玉米发育特性及农事管理需要(如苗期蹲苗)等因素合理灌溉,在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前提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猜你喜欢
需水吐丝需水量
径流季节变化对清水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影响
大凌河流域生态需水量定量计算研究
研究揭示大尺度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景观格局与区域作物需水之间的潜在关联性
高速线材厂吐丝管固定方式的改进
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需水规律及种植结构现状分析
信阳市冬小麦需水量的时空分布及其气候影响分析
马铃薯各生育时期需水关键技术
吐丝的蜘蛛与吐丝的蚕
小蚕儿吐丝
豫北地区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比较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