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解毒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

2021-05-28 08:36周阳红
吉林中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通脉阿托西药

周阳红

(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中西医结合科,长沙 410016)

高血压是中老年患者多发的基础疾病,对人类健康影响严重[1-2]。西医多采用他汀类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联合基础降压药治疗,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多[3]。近年来,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过程中稳定斑块、抑制炎性因子表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本研究采用通脉解毒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2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90 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结合组,各30 例。西药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40~78 岁,平均(51.67±5.61)岁,病程1~13 年,平均(4.72±1.18)年;中药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7岁,平均(50.83±5.14)岁,病程1~12 年,平均(4.61±1.08)年;中西结合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8岁,平均(51.34±5.38)岁,病程1~13 年,平均(4.67±1.25)年。3 组组间临床资料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2010 年修订版)高血压定义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 ≈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 级、2 级、3 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 mm 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中医诊断标准根据2012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制定的眩晕症的肝肾阴虚证标准。主症:眩晕久发不已,少寐健忘,耳鸣,神倦乏力,腰膝酸软。次症:风痰上扰者,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纳呆恶心,身重困倦;瘀血阻络者,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痛心悸、手足麻木。舌脉:舌红,苔薄,脉弦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40~78 岁;2)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标准、1~3 级高血压病患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程序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排除标准:1)中医辨证脾肾阳虚证型;2)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3)继发性高血压;4)近半年有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史;5)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及严重心律失常者;6)合并脑、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以及精神病者;7)妊娠或近期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8)有药物过敏史者。

1.4 治疗方法 3 组均予基础降压治疗,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生产厂家: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160,规格:10 mg×16 s),每次10 mg,每日2 次。西药组在基础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70061,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70310,规格每盒7 片,每片20 mg)睡前口服治疗,每次20 mg,每日1 次。中药组在基础降压基础上加用通脉解毒方治疗,方药组成:三七6 g,生蒲黄、丹参、瓜蒌皮各10 g,车前子、杜仲各20 g,枸杞子、黄精、茯苓、刺蒺藜各30 g。由医院药剂科统一煎制,每日1 剂,分2 次,早晚餐前30 min 服用。中西药结合组在基础降压治疗基础上予以通脉解毒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用药方案同上。3组均连续治疗6 个月。

1.5 观察指标 1)比较3 组中医证候疗效,根据尼莫地平法计算方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判定标准[7]:①临床痊愈,疗效指数≥95%;②显效,疗效指数≥70%;③有效,疗效指数≥30%;④无效,疗效指数<30%。2)比较3 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超敏C 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Ⅱ,AngII)、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治疗前、治疗6 个月末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置于离心半径10 cm,3 000 r/min 条件下离心15 min,得到血清,待测。hs-CRP、IL-8、MMP-9 和AngII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量度法检测:MCP-1 利用双抗夹心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相关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3)比较3 组治疗前后内中膜增厚率、斑块形成率和斑块个数。内中膜增厚:颈总、经内动脉(inteima-media thickness,IMT)≥1.0 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IMT ≥1.2 mm。IMT 采用美国ATL.HDL5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定。4)比较3 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3 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 =30)

表1 3 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 =3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其他2 组比较,△P <0.05

2.2 3 组内中膜增厚与斑块形成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3 组内中膜增厚与斑块形成情况比较(n =30)例(%)

2.3 3 组斑块个数比较 西药组斑块个数(2.24±0.69)个,中药组(2.23±0.65)个,中西结合组(0.81±0.17)个。中西医结合组斑块个数显著低于西药组与中药组(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斑块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3 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3 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30) 例

2.5 3 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3 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西药组治疗期间1 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50%以内,停药后复查恢复正常,3 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阿托伐他丁对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单独使用或者联合基础降压药物治疗可出现肌病、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8-9]。中医治疗凭借整体、辨证论治、不良反应少、疗效明显等优势,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前景广阔,中西结合治疗成为一种趋势[10]。中医学中,高血压属于“眩晕”范畴,认为痰蒙上窍、气滞血瘀,以致脉络受阻、气血不畅,引起头晕目眩、胸痹心痛是主要病因,因此治疗上应化瘀活血、解毒祛浊,恢复脑脉之通畅[11-12]。通脉解毒方由三七、生蒲黄、丹参、瓜蒌皮等组成,其主要成分枸杞子、黄精、茯苓、刺蒺藜可活血化痰、通络行气;杜仲可利尿消肿、滋补肝肾;车前子可清热利尿、渗湿利水;丹参活血通脉;生蒲黄可清热解毒、祛瘀活血;瓜蒌皮可理气宽胸;三七可活血化瘀,全方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通脉、畅达脉络、补气养血之效[13-14]。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杜仲中的有效成分具有降血压作用;三七皂苷不仅能够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且还可控制血清炎症反应;丹参有扩张血管功能,可以加快体内血流速度,减少体内血液阻滞;生蒲黄通过调整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3 个途径实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结合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组、中药组,说明通脉解毒方联合治疗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16-17]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一种炎症反应过程,与炎症反应相关的hs-CRP、IL-8、MP-9、AngII、MCP-1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hs-CRP 是炎性反应的标志物,可通过诱导内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其表达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呈正相关;IL-8 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细胞趋化因子,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和组织细胞,加重动脉血管的炎性损伤;MMP-9 是明胶酶的一种,是体内细胞外基质降解或重构所需,参与了人类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MMP-9 表达水平升高可降低斑块的强度,促使不稳定斑块破裂;AngII 属于神经内分泌指标,具有生长因子样作用,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蛋白及MMP-9 合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MCP-1 是细胞内与胆固醇转运及代谢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MCP-1 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呈正相关[18-19]。基于此,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积极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水平,可以降低斑块形成风险[20]。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结合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8、AngII、MCP-1、MMP-9 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表明通脉解毒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通脉解毒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血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促进斑块消退,同时具有良好的药物安全性。

猜你喜欢
通脉阿托西药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