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探索实践分析

2021-05-28 13:35杨树宝
考试周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途径互联网+

杨树宝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得到了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令学生的德育水平获得显著提升。因此,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对此提高重视,并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和学生家庭进行积极互动。基于此,文章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家校共育;途径

一、 引言

“互联网+”概念被提出以来,很多领域都在发展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应用,实现了自身的良好发展。对中小学教育而言,在这样的背景下既面临着契机也面临着挑战,当前各教育工作者应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应用“互联网+”,以此推动中小学教育的良好发展。家校共育当前是一种新的育人形式,改变了过去一切教育都交给教师的落后观念,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家校共育,可进一步提升家校共育成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途径。

二、 “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

雖然家校共育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基于“互联网+”的家校共育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部分教师以及家长并没有对互联网资源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产生正确认识,开展家校共育过程中应用的依然是传统手段,有的教师还在“互联网+”背景下明显落后,不能有效掌握并理解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先进教学手段。当前互联网以及非常普及,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利用网络早已经成为常态,因此对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而而言,为了更好地开展家校共育,首先应为家校共育建立互联网平台,利用平台和学生家长保持沟通,这样便于了解学生,进而可指定有针对性指导方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最有效的培养方式,随后可将培养方式可家长共享,并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进一步完善,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 家校共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在“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传统家校共育中的地域限制,当前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已经不再受任何影响,尤其一些农村中小学,由于有些农村家长长年外出打工,为家校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限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这种限制极大减轻,教师可随时利用网络和学生家长保持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另外“互联网+”也令教学变得更加便利,学生可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学校不能正常开课,教学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而教师利用各种网络教学软件可和学生保持实时交流,然后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传递知识,这也正式开启了中国线上教育的大门。另外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理念和方法都已经过时,难以满足新时期对教育事业的要求,此时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并通过“互联网+”找到创新方向,对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基于“互联网+”的家校共育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主要内容

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家校共育,不仅可利用互联网和学生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也可以随时随地管理班级和学生,这样课堂就得到了延伸,而且实现了持续性的教育,这样学生即使离开学校也可接受教师指导。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和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互联网+”和家校共育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比如,班主任可以建立班级的微信或者钉钉群,然后就可以利用班级群发布作业,学生也可以利用群和教师经常交流,学生之间也可通过群轻松交流,这样不仅对学习非常有利,而且还能营造和谐、轻松的班级氛围。另外,为了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可定期在网络收集测试题或者讨论组主题,然后开展网络测试或者网络学习,以此为学生提供持续性的帮助。

(二)要求

第一,合理安排时间,作为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班主任,其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同时还要管理班级,对其个人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大的考验。另外学生家长也需要工作,因此在时间上有可能会和教师发生冲突。因此,若想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应安排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时间。第二,简化交流方式。学生家长的工作种类不同,有的学生家长根本没有时间到校和教师沟通,有的家长长年在外,而且家长的时间也十分宝贵,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互联网和学生家长交流时应尽量简化,避免浪费宝贵的交流时间。第三,沟通要及时。互联网技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实时性,作为教师无论在和学生还是家长沟通过程中都要体现出这种特征,在合适的时间将学生实际情况反馈给家长,或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避免出现不能及时教育的情况。

五、 基于“互联网+”的家校共育途径

(一)正确认识“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

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对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应用特别普遍,利用这些软件可以非常方便传递视频、图片、声音等信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可因此变得更加顺。对各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而言,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先要正确认识家校共育,然后积极学习家校共育的网络手段,使自身充分符合新时期家校共育工作的要求,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充分保障。各中小学可组织教师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家校共育培训会,以此培养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家校共育的能力,另外也要定期针对家校共育和学生家长沟通,这样学生家长才能更立理解家校共育,并会给予支持。

(二)明确家校共育的目标

应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教师在互联+背景下懂得如何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并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此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关于这一点,各中小学领导者可以定期开展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家校共育工作讨论会,让所有教师在会议上积极发表其自身对家校共育的看法,以及如何的创新家校共育工作形式。另外也可组织校内教师外出参与讲座或者培训会,也可和周围其他学习共同组织基于“互联网+”的家校共育创新比拼。这样就可不断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进而为家校共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途径互联网+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