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2021-05-28 14:48青山
快乐作文(7.8年级) 2021年4期
关键词:陶侃吴京砖头

青山

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信仰,不分国界与种族而深植于心。不同时代,爱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或冲锋陷阵,或隐姓埋名,或默默坚守……一个又一个背影被定格在历史的册页,也让“爱国”变得更鲜红!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佚 名

2018年1月1日,吴京接受了美国《纽约客》的专访。主持人刁钻地问:“你觉得中国电影有好莱坞的影响力吗?”吴京说:“在这之前就有好莱坞的朋友看了《战狼2》后好奇地问我:‘你们中国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了?我反问他:‘你们现在才知道?我们把自己的国家已经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和我们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以及把我们渴望和平的诉求通过电影的形式告诉给大家,不然大家就会永远把中国定位在落后国家。”这时,主持人避开了吴京的答復,笑问:“那请描述一下你小时候落后的中国的模样。”吴京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的童年虽生活在一个落后的年代,我们却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安享幸福与安康。”主持人听后讪笑不已。

“时光斗转有定律,片言只语见境界。”吴京面对主持人的霸道提问,不卑不亢,在貌似平淡的回答中充分表达了对日益强大的祖国的眷爱之情。

(选自《做人与处世》2020年第5期)

【素材解读】

面对外国记者的苛刻提问,吴京没有回避话题,而是客观而敏锐地给出答案,让我们看到了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我们的国家是有过贫穷的影子,但那早已成为过去。如今的中国不仅国富民强,更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成员。

【适用话题】

电影,自信,爱国,智慧,尊严。

空白的立功证书

江东旭

五十多年前,刘启泉大学毕业后进入部队,其间荣获二等功。家人对他当的什么兵却不清楚,每次问起时,刘启泉都支支吾吾的。刘启泉的二等功受奖证书上,“主要事迹”栏一片空白,家人诧异地问:“部队为啥给你二等功?”“我站岗放哨,工作突出啊!”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一位老战友联系上刘启泉,告诉他:当年的秘密已经“解密”了。这时的刘启泉已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的泪水涌了出来。“我以为这事不会公开,这辈子就烂在肚子里了。”至此,刘启泉埋藏了几十年的情感喷涌而出,他向家人道出了一段令人震惊的秘闻。当年,刘启泉毕业后被分到酒泉基地,作为加注技师,参与了一次导弹核弹结合试验。在距离发射工位只有160米的地下控制室内,七名官兵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指挥操作,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将牺牲在这个小小的地下室里。刘启泉就是这“阵地七勇士”之一。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但由于核试验“上不可告父母,下不能告妻儿”的保密要求,刘启泉将这份荣耀藏了近半个世纪。

(选自《故事会》2020年第4期)

【素材解读】

当年的刘启泉不顾生命危险,毅然投入到导弹核弹结合试验之中。试验成功了,那个英雄的名字却被隐瞒起来。一本空白的立功证书记载了一段守口如瓶的岁月,也见证了一位战士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适用话题】

秘密,功勋,爱国,忠诚,平凡。

报效祖国更重要

姚秦川

周培源是著名的流体力学家和教育家,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在西南联大教书时,因为生活条件艰苦,周培源曾每天骑马上班。

1937年,周培源在拒绝了美国国防委员会、海军总部的留用邀请后,毅然回到清华大学任教。时间不长,清华南迁,与北大、南开合办“西南联大”,周培源一家也赶往昆明。一天,周培源忽然从集市上牵回一匹马,还给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华龙”。

因为家住得离学校太远,周培源每天不得不凌晨5点就要起床赶路,买了一匹马就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从此,郑培源便每天早上骑马去学校。当时,整个西南联大都知道周教授有匹叫“华龙”的马,大家还给周培源起了个外号“周大将军”。有时候,“周大将军”在教室上课,马就拴在外面,学校也会替他看管“华龙”。有一回,因学校有事,下班晚了,山路陡峭,马蹄打滑,周培源连人带马摔到一条沟里,但第二天还照常去上课,令众人感动不已。当时,许多人都为周培源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国甘受清贫感到惋惜,他却平静地说:“没有什么比报效祖国更重要的,我永远爱自己的祖国,永远心系教育。”

(选自《演讲与口才》2020年第4期)

【素材解读】

爱国是一种忠贞不渝的情感,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虽然国内动荡不安、条件落后,周培源却毅然选择回国,并成为一名“教书先生”。为了节省时间,他从集市上买来一匹马,走上了“知识报国”之路。放弃优越的待遇,甘受清贫,这恰是爱国的典范。

【适用话题】

放弃,爱国,惜时,教育,敬业。

陶侃搬砖

赵盛基

陶侃,东晋名将,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权臣、宰相王敦忌妒他的功劳,把他调往了偏远的广州做地方官。

习惯了征战的陶侃,闲下来觉得是一种荒废,虽已年近六旬却不想混日子,于是就找来了100块砖头放在屋里。然后,他每天早晨把这些砖头从屋里搬到屋外,日落之后再把它们一块不少地搬进屋里。天天如此,一天不落。有人以为他是在消磨时间;有人以为他仕途不顺,以此发泄心中郁闷;更有人以为他精神出了问题。

一天,有人实在忍不住了,就上前问道:“你为什么要天天把砖头搬来搬去的?不嫌枯燥不嫌累吗?”陶侃说:“我现在虽身在南方,但心里总是想着将来要收复中原,为了将来有能力为国效力,所以每天靠搬砖来磨炼自己,一是锻炼体魄,二是磨砺意志,三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国家还处在危难之中。一旦国家需要,我好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啊!”几年后,国家出现了多次叛乱,朝廷调陶侃去平叛。陶侃奉命出山,不辱使命,以63岁的高龄率部平定叛乱。

(选自《淄博晚报》2020年5月9日)

【素材解读】

面对闲言碎语,陶侃不被所动,仍然不厌其烦地将砖头搬出来又搬进去。这种看似简单的劳动,却被陶侃搬出了流芳百世的经典故事。一方面,他心里装着国家安危,时刻提醒自己;另一方面,他强壮身体,磨炼意志。只要心怀大志、坚持不懈,就能把平常事做得不平常,进而被世人推崇。

【适用话题】

意志,爱国,志向,坚持,准备。

猜你喜欢
陶侃吴京砖头
节俭的陶侃
吴京的雪中送炭
陶侃运砖头
吴京的雪中送炭
吴京:喝晕了拍了《流浪地球》
吴京PTSD
颠倒歌
大将军小细节
“草根”陶侃的奋斗史
魔逗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