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编辑素养的质性研究

2021-05-28 13:46洪璇韦英欧继花
出版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业素养新媒体时代

洪璇 韦英 欧继花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编辑素养有其“变和不變”,为探究新媒体时代的编辑应具备何种素养来胜任编辑这一职位,本文结合文献综述法、问卷访谈法和质性研究方法进行编码研究。结果显示新媒体时代的编辑素养保持了专业素养、职业伦理素养和人际素养的普遍性,但在契合时政方针意识、统筹规划、审美素养、坚守底线、自我提升精神、版权意识、认知能力和新媒体运营战略等微观素养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新媒体时代的编辑要以新的编辑观念重新定位角色,不断加强学习来提升编辑能力和专业水平、提高新媒体编辑能力及运营能力,做到出版工作的人性化、专业化、精品化。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编辑素养 专业素养 职业伦理素养 人际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1) 02-0032-10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Editorial Attainments in the New Media Era

Hong Xuan Wei Ying Ou Jihua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School of Media,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iyang, 550025)(School of Media,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iyang, 550025)

[Abstract] The editorial attainments are confronted with “changes and constancies” in the new media era. In order to explore what attainments are required for competent editors in the new media era, the article conducted coding research via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method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ditorial attainments contain professional quality, professional ethics quality and interpersonal quality with some deficiencies in  awareness of current policies, overall planning, aesthetic literacy, sticking to the bottom line, self-improvement spirit, copyright awareness, cognitive ability and new media operation strategy. The editors shall re-define their roles, improve editing abilities and professional levels through continuous learning, enhance operational abilities with a new editorial concept so as to achieve humanization,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fine quality of publi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ra.

[Key words] New media era Editorial attainm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Professional Ethics quality Interpersonal quality

1 引 言

编辑指出版机构和非出版机构的选题、组稿、审读、加工整理等专业性的工作,也指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士[1]。编辑素养是编辑工作者具有的职业修养或综合修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编辑职业道德、知识水平与市场理念等多种素养[2][3]。1985年缪咏禾在《编辑工作者的修养》中提出,编辑应具备职业道德修养、学术修养和文字修养[4]。随着时代进步和技术发展,新媒体时代的编辑应具备的编辑素养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信息量大、传播迅速、渠道丰富和交互性强等特征,传统编辑单一的编辑模式和思想观念都不足以适应新时代用户的需求[5]。传统编辑转型以及全面提高编辑素养成为时代刚需,编辑要具备何种素养才能胜任编辑岗位也成为出版人思考的问题。“胜任力”由麦克利兰(McClelland)于1970年代提出,胜任特征模型作为选人、育人、用人的工具,常被用于选拔和聘用人才,较为典型的是“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6]。出版业同样关注编辑人才的“胜任力”,于洪飞基于胜任力模型构建了科技期刊学“编辑能力理论”,将编辑胜任力分为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且比例为1∶9 [7];刘选结合冰山模型与知识转换螺旋模型,深入阐述编辑胜任力的显性与隐性知识及技能之间的转换[8],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编辑胜任特征方面,吴红岩、李文东等研究者探讨了编辑策划、关注客户需求、市场意识、成就动机和问题敏感5个编辑胜任特征[9];罗立新探讨了创新能力、客户导向、关注细节、思维能力、成就导向和坚韧性等7项特征能力[10];邬锦雯、马邵奇等研究者将编辑胜任力归为专业素质、职业精神、人格特质三类[11]。编辑能力是编辑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编辑人员的个性心理特征,直接影响编辑活动的效率[12]。编辑能力与编辑素养息息相关,能力体现素养的高低,素养奠定能力的基础。通过回顾现有文献可见,研究者聚焦在编辑素养的作用、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行业呈现融合化、数字化、品牌化、精准化的发展趋势,新媒体时代编辑集传统媒体中新闻记者、摄影记者、文字编辑、美术编辑、新时代媒体编辑运营师、数据分析师等于一身[13]。新媒体时代编辑既要保持较高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素养,还要加强信息素养、新媒介素养、数字版权素养、创新思维、整合思维等素养[14]。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编辑需具备符合时代需求和用户需求的编辑素养,要以新的编辑观念重新定位角色、不断学习提升编辑能力和专业水平、提高新媒体编辑能力及运营能力,做到出版工作的人性化、专业化、精品化。

2 研究过程

本文通过阅讀大量有关编辑素养文献,结合前期调查内容编制访谈问卷。对访谈对象进行线上访谈,数据搜集,再以质性研究的方法构建编辑素养编码模型进行分析,用表格的形式例举编辑的各种素养,探究新媒体时代编辑素养的结构。

2.1 访谈对象

访谈对象含业界人员、教师、学生三个样本。受访的三个样本需分别满足以下条件:业界人员必须从事编辑专业至少一年以上且在此领域有自己的成就和见解;老师必须从事媒体相关教龄达三年以上,个别老师有多年编辑经历;学生必须学习与媒体相关专业达三年及以上,有一定的编辑理论知识,且有编辑相关岗位实习经历,对编辑工作有独特见解。

访谈对象中,13名业界人员编号从01到13,其中有2名中级编辑(01、04)、2名高级编辑(05、06);4位老师编号从T1到T4,其中编号为T3的老师有5年以上媒体单位工作经历;6名学生编号从S1到S6,学习媒体内容3年以上,部分学生曾在媒体单位从事相关专业实习,与编辑工作有所接触,有一定的可信度。

2.2 访谈提纲

本次访谈业界人员、老师和学生共用一个访谈提纲。提纲里设置七个问题:(1)你认为编辑在媒体生产上起什么作用?(2)你觉得编辑需要哪些技能?(3)你觉得编辑的职业修养包括哪些方面?(4)你觉得编辑在人际交往上需要怎么做?(5)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应具备哪些新素养或技能?(6)你觉得媒介融合背景下,编辑教学应怎样改革?编辑教材应做出哪些调整?(7)你觉得未来的编辑岗位和编辑人员会发生哪些变化?访谈重点为前五个题目,均通过线上访谈的形式,收取访谈问卷共计23份。最后,经过深入研读所有访谈问卷提取不足之处,进行三次到四次回访完善访谈问卷。

2.3 研究程序

研究程序包含文献检索、文献内容高频词的提炼、形成访谈问卷、预访谈、正式访谈、转录文本、文本信息编码七个步骤。研究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提取有关编辑素养的关键词形成访谈提纲。正式访谈前,根据预访谈出现的问题对访谈提纲进行讨论与修改。正式访谈通过QQ、微信等线上途径与受访者进行了深度的交流。访谈结束后,通过整理访谈笔记和录音,对不完善的内容再进行回访。最终将所有访谈素材转录为文本,共计3.5万字左右。

通读原始文本后,参照有关质性研究的方法形成本研究的编码。

第一,信息拆分转化。把有效的文本信息进行拆分,转化为含义单一的条目,比如:“编辑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受众”拆分为“价值观输出”和“舆论导向”两个条目编码(见表1)。

第二,合并精简同类条目。比如“作者交流意见”“指导作者写作”合并精简为“与创作者合作”。

第三,归类命名次级类别。将合并及精简之后的条目进行归类并命名次级类别,比如将“同行的交流”“创作者的合作”“与单位关系”“与用户关系”命名且归类于次级类别“社交对象”中(见表2)。

第五,构建编辑素养编码模型,形成表格。最后形成一份条理清晰的高频词表格,再次将表格进行整理分类,比如将“专业素养”“职业伦理素养”“人际素养”“新媒介素养”归于编辑素养表格中(见表4)。

编辑素养编码模型及频次统计表分为4列,分别为类别、次级类别、条目编码及次级类别频次。在条目编码中,每一个条目编码后面的数字代表这个条目编码在所有问卷中被提及的次数,如条目编码中,“政治意识(43)”指在23份问卷中政治意识被提及43次;次级类别频次为访谈对象提及次级类别的频次总和,如13名业界人员提及次级类别“政治素养”共计60次。

表4显示,反映编辑素养结构的条目包含34条、次级类别包含10个、类别包含4个。其中,专业素养表示从事编辑这个职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其外在体现主要是编辑相应的从业资格证;职业伦理道德素养表示编辑在从事编辑这一职位时应该具备职业道德、责任感及职业情怀等精神;人际素养表示编辑为更好地完成工作在社交活动中应掌握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和素质;新媒介素养表示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生存成长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技能等。

3 编辑素养的质性分析

编辑工作有自身的特点、规律,编辑从业人员亦有其特有的素质、责任、道德和准绳,在探讨编辑素养时,既不能泛化编辑工作的概念,也不能杂化编辑从业人员[15]。根据希尔(Hill)等在质性分析中关于条目“普遍的”“有代表性的或广泛的”“偶尔或有时的”的描述[16],结合表4数据可将专业素养、职业伦理道德素养和人际素养称为编辑“普遍”拥有的编辑素养,新媒介素养称为“有代表性的或广泛的”编辑素养,并无“偶尔或有时的”编辑素养,受访者对这四个编辑素养中的观点各有侧重。

3.1 专业素养看重政治意识、涉猎多种知识与选题策划

专业素养作为四个编辑素养中的重中之重,其包含的政治素养、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都体现出了各自的分量。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编辑作为优质内容的把关者,需要在政治上、专业上、内容上对作品进行过滤,这依赖于编辑的政治意识、涉猎多种知识和选题策划的功底。

首先,编辑出版传递优良传统、提升内容质量来服务社会的精神文明需求,同时在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传递党的政治主张、思想决策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时代下,编辑要有建设出版强国的责任和意识,才能紧跟党的步伐,与党保持高度一致。编辑作为意识形态的把关人之一,需坚定信念、坚定立场,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编辑出版符合社会主义、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的优质内容。这就是编辑应具备的政治意识。杨万庆[17]、王帅林[18]也表示编辑的政治意识应当排在首位,要坚持编辑的党性,把好政治关,这与本研究一致。从访谈可见,编辑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重视政治意识的培养,这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前提。“编辑作为内容的生产者之一,其政治意识观念将被很多人接受,一旦错误,编辑作为把关人的意义将荡然无存。”(05)“错误的政治意识将会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甚至于危及社会稳定。”(01)“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编辑的政治三观必须正确。”(06)

其次,随着技术升级,融媒体、全媒体、智能媒体逐步进入编辑出版行业,传统的作者、编辑、读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人人都可成为“公民编辑”,但内容的优质、专业依旧是编辑出版的优势。不可否认的是,时代和用户要求编辑不可局限在传统领域,单一型编辑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复合型编辑必然成为主流。张佳蕊[19]、郑海燕[20]也表示时代变化改变传播方式,同时改变编辑的职能,社会呼求复合型、全能型编辑,这与本研究一致。从访谈可见,全能复合型编辑应涉猎多种知识,精于编辑工作,博于多种学科领域。“编辑本身就包含了很多学科的知识。”(04)“编辑的知识面要广泛,不能局限于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而需要广泛涉猎才能应对各种稿件。”(03)

最后,编辑的把关成果体现为优质内容的出版,每一部优质作品都要经过层层工作环节的加工、筛选,而总揽各环节有序、有效开展的关键在于选题策划。吴红岩、李文东等人[21]将编辑策划作为图书编辑的首要胜任特征,选题策划是编辑必备素养,这与本研究一致。从访谈可见,未来策划编辑会增加,更要求其具备强大的策划能力、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新闻判断能力。“策划编辑会越来越多。”(02)“编辑应有强大的策划能力、扎实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新闻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前瞻性。”(03)

3.2 职业伦理道德素养看重新闻真实性、为用户服务意识与开拓创新

职业伦理道德素养分为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情怀,受访者更看重其中的新闻真实性、为用户服务意识与开拓创新三个素养。

首先,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出版人必须坚持的职业伦理道德之一。坚持新闻真实性有助于编辑发挥其“把关人”的职能,净化文化环境,这对于信息日愈繁杂的互联网传播空间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王兆国、唐伶俐也表示面对复杂多样的网络空间问题,编辑的“过滤”功能能使传播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22],这与本研究一致。访谈显示,编辑对新闻真实性极为重视,“一个有职业修养的新闻编辑对内容真实性一定经过无数次的侦察。”(S5)

其次,出版企业作为商业机构要关注自己所服务的对象,包括其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及反馈意见等,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用户。李静、游苏宁提出矢志并竭诚为读者服务能帮助编辑回归工作本源[23],这与本研究一致。这在访谈中也有印证:“编辑就像无名英雄一样默默付出,为作者润饰其作品,倾听读者的心声,创作出社会和大众认可的作品。”(05)

最后,新技术、新应用催生了新的信息传播生态,如春雨润物一般改变了用户需求,固守己见、封闭思维在新的环境下是不可取的,创新改革才能使行业稳定发展、不被时代淘汰。殷俊、李月起指出编辑应以创新思维和能力来适应发展新要求[24],这与本研究一致。“在新媒体环境下,编辑不再是坐在电脑前,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慢慢改稿组版等签版的编辑。”(T2)“编辑必须具有时代预见性,必须提前掌握自己行业的必备技能。”(T1)两个访谈也从侧面表明了开拓创新的重要性。

3.3 人际素养看重与用户的关系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人际交往是情商的体现,落脚于交往对象和社交技巧两方面,编辑的人际交往亦如此[25]。因此,本研究将编辑人际素养分为社交对象和社交技能,受访者更看重其中的与用户的关系和沟通交流能力两方面。

互联网时代下,用户对阅读的要求更为智能化、多元化和社交化,了解用户需求必然要与用户沟通交流,且要扩展编辑的职业道路,也必须与用户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金兼斌、李杨提到社会化媒体时代编辑素养的内涵时,就将与用户的沟通交流纳入其中[26],这与本研究一致。受访者T2也言明,“与读者(用户)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是与他们进行灵魂上的对话。”(T2)从访谈结果看,85%的受访者强调编辑作为一个幕后服务者不仅服务于作者,也为读者(用户)服务。处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之下,各种各样的自媒体、门户网站兴起,如果一个媒体想要在当下环境中站稳脚,编辑就要在人际素养方面有所建树,因而必须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和公关意识。不仅如此,编辑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有利于编辑挖掘到更多的选题。钟晓红、罗义的研究表明,“互联网+”时代编辑可通过多种途径与同行交流业务,以此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27]。这一点在访谈中也得到印证。“编辑在生活中应该有自己的圈子,听取周围人的生活需要,从中挖取自己觉得好的选题,认识各种类型的人是编辑能够让自己的编辑职业更加丰富的一个有效途径”(03)。面对不同的社交对象,保持平等、包容的初心与之交谈能使编辑与社交对象得到双赢局面。T2提及与人交往时这样说道:“编辑要与作者沟通,能够在作者迷惑的時候给予指导,在编校过程中融合自己和作者的思维,能够很大程度保持作者的写作初心,也能得到编辑策划选题的初心;与同事沟通交流,可以让彼此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因而处于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T2)

3.4 新媒介素养看重多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基础认知

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新发展,能否提高新媒体编辑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出版业的转型与升级发展[28]。编辑新媒介素养分为技术和理论,其中较受重视的是多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基础认知。

新媒体首先带来的就是技术上的变革,改变了编辑幕后工作的方式,转变了编辑的专业技能和价值体系等。未来的编辑工作对编辑的综合能力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覃华巧的研究表明,编辑要立足于全媒体出版的新时代,就要与时俱进掌握全媒体出版的技术和要领[29],这与本研究一致。新时代编辑应掌握多种媒体技术,利用时下流行的各类移动社交软件为用户做好服务。“编辑应该会新媒介环境下要求的软件以及熟悉数字媒体的多种要求,构建一个全媒体的学习架构,来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媒体中心。”(T1)“编辑软件技术的掌握,要能对图片、视频、音频还有新媒体传播形式作品进行熟练的编辑,能够做出有趣的作品,确保自己能够与线下的新兴传播方式接轨。”(03)新媒体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变革,也是理念的巨大革新。加强理念的学习就要重视对新媒体基础认知的学习。罗红艳[30]、张佳蕊[31]提出编辑应更新理念,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成为掌握采、写、编、拍、剪、排、制、营等技能的全能型人才。访谈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新媒体环境下,强调媒体的‘全字,因此编辑应该学习多形式、多介质的编辑技能:文字修改、视频编辑、图片处理、H5制作、新媒体策划、新媒体运营等,都应该熟悉掌握;此外还应注重市场分析、信息收集,超前发掘社会阅读风向。教学也应该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将新媒体时代编辑应该掌握的新技能都包括进去。”(T4)李科生、蒋志辉研究表明,“互联网 +”支持下的“立体化教材”是未来高校教材改革的趋势[32]。一个教学资源集约化的平台同样有助于编辑教学的改革。从访谈可见,学校为企业培养优秀的编辑人才,应增加校企之间的合作、吸纳一线编辑人员参与教学;出版企业应提供更多的岗位给学校培养学生,这对增加未来编辑对新媒体基础认知的学习十分有益。“编辑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封闭于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方式应该勇于创新,运用现代的新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指导,贴近现在的岗位需求,按照岗位需求模式来培训学生。”(04)

4 结 论

作为出版行业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面对新媒体时代的赋予编辑的任务和使命,以及来自读者的阅读期待和行业生死存亡的责任感,新媒体时代的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职业伦理素养和新媒介素养,要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综合编辑素养。

4.1 编辑素养的四个维度

本研究关于编辑职业素养四个维度—专业素养、职业伦理素养、人际素养、新媒介素养的划分与其他编辑职业胜任力的研究相似,但更加明确细致。宏观来看,新媒体时代的编辑素养承袭了传统编辑素养的基因,保持了专业素养、职业伦理素养和人际素养的普遍性;微观来看,新媒体时代的编辑素养在契合时政方针意识、统筹规划、审美素养、坚守底线、自我提升精神、版权意识、认知能力和新媒体运营战略等微观素养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经历、身份地位、既有价值观等不同,学界、业界以及学生对于编辑素养的态度和评价各有侧重。

统计学生、老师、编辑提及次级类别频次比例可见三方在各个方面均有侧重,在专业素养中,学生重视知识素养,老师重视政治素养,编辑重视专业技能;在职业伦理素养中,学生重视职业道德,老师重视职业情怀,编辑重视职业责任感;在人际素养中,学生重视社交对象,老师和编辑重视社交技能;在新媒介素养中,学生重视新媒介理论,老师和编辑重视新媒介技术。

4.2 新媒体时代的编辑素养需进行结构性改革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互动性、快捷性、大众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受众阅读需求随之智能化、多元化、社交化、碎片化发展,出版行业趋向融合化、数字化、品牌化、精准化发展。然而,新媒体时代信息环境嘈杂、规则混乱、粗制滥造、信息失真、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也极为突出,编辑职业道德下滑、责任素养和专业素质缺失等重大问题成为行业隐患[33]。新媒体时代编辑行业需对编辑素养进行结构性改革,构建符合时代需求和用户需求的编辑素养。

首先,对新媒体时代的编辑素养进行结构性改革要以新的编辑观念重新定位编辑角色,在意识上占领改革高地,做到出版工作的人性化。新媒体时代编辑集传统媒体编辑和新媒体编辑多重身份于一体,要达到“复合型”“一岗多能型”的标准,需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不能以传统编辑简单视之。目前对编辑的培养更重视专业技术能力和就业导向能力,而对编辑的职业核心素养融入明显不足[34]。仅具备编辑相关的专业技术能力是不足以让编辑胜任新媒体时代的编辑工作的,职业责任感及相应的知识理论更应该成为编辑的职业核心素养。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编辑应该与时俱进,将传统的编辑理念与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介技术相结合,将新媒介理论贯彻落实到新媒介理念和技术之中。

其次,对新媒体时代的编辑素养进行结构性改革还要加强学习以提升编辑能力和专业水平,做到编辑工作的专业化。编辑劳动是以体力劳动为基础、脑力劳动为主的精神生产活动,这需要编辑在获取信息、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稿、读样、宣传、发行、运营等环节进行有观察力、想象力、推理力、预测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的综合调动[35]。不断改进和完善编辑工作、不断促进和提高编辑素养是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全体从业人员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学界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保持较高的政治意识、涉猎多种知识、选题策划能力,提升契合时政方针意识、统筹规划能力,有利于在政治上、业务上、内容上对作品进行筛选;保持新闻真实性、为用户服务意识、开拓创新能力,提升审美素养、坚守底线,重视自我提升精神、版权意识,有助于创造更优质的内容;保持与用户的关系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认知能力,有助于提高效率服务大众;保持多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基础认知,提升新媒体运营战略,有助于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最后,对新媒体时代的编辑素养进行结构性改革还要提高新媒体编辑能力及运营能力,做到编辑工作的精品化。在保证政治站位不动摇的前提下,新媒体时代的编辑应秉持自我提升精神,培养一定的审美层次,掌握新興的媒体运营战略;应开拓创新,发展创新思维,掌握多媒体技术,利用时下流行的各类移动社交软件保持与用户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积极为用户做好服务。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政治素养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引领正确的行为,才能反映优质作品的重要内涵。

注 释

[1]周国清,陈暖.论编辑理想与理想编辑:基于新时期编辑人才素养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9(6):33-37

[2]陈少志,祁艳红,姚圆.新时代编辑职业素养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J].出版科学,2020,28(4):5-14

[3][6][22]王兆国,唐伶俐.自媒体时代的编辑素养探究[J].出版科学,2017,25(1):52-55

[4]缪咏禾.编辑工作者的修养(摘要)[J].苏州教育学院学刊,1985(3):52-55

[5]黄祖宾.编辑学研究的多维化:2018编辑学研究回顾[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4):110-114

[7]于洪飞.科技期刊学的编辑能力理论[J].编辑学报,2011(3):10-13

[8]刘选.基于冰山模型的期刊编辑专业成长路径优化[J].编辑学报,2019(2):114-117

[9][21]吴红岩,李文东,谢义忠,等.图书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的评价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6(1):17-19

[10]罗立新.出版社编辑人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7:28

[11]邬锦雯,马绍奇,张敏强,等.图书编辑人员胜任力素质测评的初步构建[J].心理学探新,2011(6):65-69

[12]李建新,郭立群.编辑能力研究[J].编辑之友,1994(1):31-33

[13][19][31]张佳蕊.新媒体编辑必备素养及角色转变路径初探:以奋斗新媒体编辑工作实践为实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7):10-11

[14]欧继花,朱与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素养的“变”与“不变”[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57-60

[15]于国华.谈编辑素养及提高[J].中国编辑,2013(4):21-25

[16]Hill,C.E.,Thompson,B.J.,& Williams,E.N.A guide to conducting consensual qualitative

research[J].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1997(4): 517-572

[17]杨万庆.新时代编辑人才素养及增强路径刍议[J].出版科学,2018,26(6):30-32

[18]王帅林.浅谈编辑素养[J].中外企业家,2018(4):209-210

[20]郑海燕.时代呼唤复合型编辑[J].中国编辑,2018(10):55-60

[23]李静,游苏宁.回归本源:论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的基本素养[J].编辑学报,2017,29(3):210-213

[24]殷俊,李月起.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编辑素养提升[J].编辑学刊,2016(1):31-34

[25]徐维东,李宏葵.图书编辑职业关系建模及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0(05):58-60

[26]金兼斌,李杨.作为公民编辑的自媒体人:编辑专业主义的理想与实践[J].出版发行研究,2019(3):9-15

[27]钟晓红,罗义.自主学习:“互联网+”时代编辑素养提升新途径[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4):72-75

[28]周畅.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出版科学,2019,27(5):39-44

[29]覃华巧.全媒体出版语境下编辑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和提升路径[J].惠州学院学报,2020,40(5):107-110

[30]罗红艳.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素养问题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0):192-194

[32]李科生,蒋志辉.“互联网+”支持下的“立体化教材”开发探讨[J].出版科学,2018,26(1):43-46

[33]黃晓峰.论当今编辑素养的缺失及应对措施[J].出版广角,2017(9):48-50

[34]谢鑫,陈昱西.微电影创作对影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功能与路径[J].电影评介,2020(4):109-112

[35]杨粤芳,欧继花.编辑策划劳动力浓度评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6(1):57-60

(收稿日期: 2021-01-20)

猜你喜欢
专业素养新媒体时代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法制类平面媒体的发展策略探析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议国开教师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