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城市群崛起

2021-05-28 04:09刘建华陈娟华
小康 2021年15期
关键词:成渝城市群经济带

刘建华 陈娟华

方向 要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这三大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设计和研发布局在上海,电池材料和电池组来源于江苏常州、江西赣州等地,整车组装则在鄂川渝。这样的产业链组合,如今在长江经济带上并不少见。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这三大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五年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这三大坐拥黄金水道的动力引擎,究竟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格局已经展开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伴随着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虽然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没有出现足以在国际产业分工协作中作为创新策源地和分工协作重要节点的城市。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史晋川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要从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走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经济发展,而这种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比较高端和完善的现代服务业。这种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要素支撑体系,不可能在一个个分散的中小城市里面去集聚,只可能在一些世界级的大都市经济圈出现。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随着“十四五”全面开启,国家在注重沿海创新发展,继续支持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引领我国经济的主动力有望转向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长江下游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二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湖北、江西、湖南;三是长江上游城市群,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发展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其中长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相对成熟,属于“优化提升范围”。在此次规划中,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地位得到提升,而在5年前,这两个城市群都还属于“发展壮大”的范畴。虽然这两大城市群仍旧远远不能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世界级城市群并驾齐驱,但本身在国家区域战略中的地位已日益凸显。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中部崛起的一个代表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由于西部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进入较高水平,而中西部地区将会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通过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能够更好地平衡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格局已经展开。”史晋川说。

协同发展,错位竞争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引发全球供应链和产业格局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国际分工体系重构所带来的重大风险和挑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党中央在变局中开新局的重大决策部署。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其重点是依托长三角这一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于立宏、博士生费文博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叶晓佳在《软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认为,从长三角的情况来看,该区域的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具有显著的“雁阵模式”特征,即上海作为区域内唯一的超大型城市,成为当之无愧的“头雁”,而“次头雁”“中雁”和“尾雁”则分别由次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以及其他中小型城市所组成,共同构成了中心城市的发展腹地。

长三角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2018年长三角的集成电路产量达到864.33亿块,占全国产量的50%。除了产品产量与产业规模在全国独占鳌头之外,从龙头企业集聚度、产业链完整度和技术應用先进度来说,长三角均引领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之先,并成为其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长三角区域内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在此次疫情冲击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些因疫情断裂的产业链条可就近在长三角范围内补回来,长三角经济在疫情冲击中也显得较为稳健,这均得益于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优势互补、配套能力较强的区域产业价值链分工格局。

据统计,2018年长三角经济总量达21万亿元以上,而成渝城市群经济总量仅为6万亿元左右。成渝城市群,主要涵盖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雅安、资阳15个市和1个直辖市重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推进,成渝城市群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将更加凸显。

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

城市群、都市经济圈的形成,最关键的是开放;而开放是双重含义的开放,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实际上也是我国双循环战略实施非常重要的战略保障条件。

史晋川表示,“最近几年,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之后,世界经济的一些产业分工协作格局发生了变化,我们在加快推进对外开放。但是现在的难度反而是对内开放,还存在计划经济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因行政力量而造成的市场分割、要素流动的壁垒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只有用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来解决对内对外开放的问题,真正做到区域经济一体化,我们才能够用制度的创新去推动技术的创新,从而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绝不是一个个单元的独立发展,而是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

最近,四川、重庆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唯一的跨省域省级新区——川渝高竹新区在重庆举行了投资推介会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这是川渝高竹新区首次在重庆举办投资推介会,共签约18个产业项目。2021年,川渝高竹新区将力争招引项目5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30%以上。在过去的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近6.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较2019年提高了0.15个百分点以上。

2020年1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在南昌召开。武汉、长沙、合肥、南昌4市相聚赣江之畔,共谋发展大计。这已经是4个城市连续第8年举办会商会。2013年,首届会商会在武汉举行,从《武汉共识》到《长沙宣言》,从《合肥纲要》到《南昌行动》,近年来,4个省会城市从“合作行动”到“协同发展”,从“各管一分地”到“共下一盘棋”,“同饮一江水”的兄弟城市共同推动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向纵深发展。

长三角区域也在行动。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正不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等四大功能。王振认为,改革开放中很多的创新举措之所以在长三角能够向前推进并得到复制,背后也有城市间互相竞争的因素。未来的发展当中,长三角会更加强调合作,不仅有上海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上海新城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上海全域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之间的合作与一体化建设,特别是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的畅通流动和公共资源的合作共享等。

猜你喜欢
成渝城市群经济带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成渝双城到同城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