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国原创民族音乐剧中的应用

2021-05-29 10:58左向东
百花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创新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左向东

摘 要:民族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华文化长河中有着很大的发展,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在音乐剧的创作上,将民间故事或重大题材作为中国音乐剧的创作题材。在表现手段上,融入我国各种各样浓重的优秀文化元素,为中国音樂剧的发展开创了崭新的上升空间。本文对于民族音乐剧中各种演唱声音的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主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与诠释。本文还强调指出发掘保护我们祖辈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任务。要针对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在音乐创作中对故事结构进行梳理,让民族元素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民族音乐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与发展

音乐剧是一种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早期又称歌舞剧,是歌唱、舞蹈、台词、音乐等结合的一种表演,跟传统戏曲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剧融合了声乐、舞蹈、戏剧表演等各种元素,把故事情节以及蕴含的丰富情感表现出来。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从黎锦晖的儿童剧到抗战期间的《花鼓歌》《木兰从军》,再到《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刘三姐》的出现,一部剧一段史,体味家国情怀,展现了历史,讴歌了英雄,为时代演绎出动人的篇章。在各种音乐剧中,声乐演唱方面唱法颇多,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通俗唱法等,可谓轮番登场,各显其能。而民族唱法在声乐领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影响力,成为理所当然的生力军。本文在此浅谈一下民族唱法在音乐剧中的展现和影响。

一、将民间故事融入音乐剧中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地域色彩浓重,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随着各种因素不断影响,民族民间音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当中,民族民间音乐渐渐被埋没,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大部分人都选择美声、通俗和流行。民族民间音乐包含的领域很广,包含了传统音乐、汉族音乐、现代音乐、少数民族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方式也很多,包括民歌、民舞、民族器乐演奏、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孕育出了多种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它们的表演形式和内容风格各异,大部分音乐里都带有当地人民的情怀和民族气息。这些文化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艺术的瑰宝。因此,现在各大艺术领域都在努力地保护和传承着民族民间音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音乐剧的表演。

如今音乐剧的取材方向越来越广,但大部分还是以历史著作为样板,缺少创新,缺少了对文化艺术的传承。所以在创新的同时,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才是当下发展的方向,让世人更好地了解和认知前人留下的宝贵艺术。例如,我们儿时的经典故事《老鼠娶亲》,人们通过巧妙的艺术设计,将这个玄幻的民间故事搬上了音乐剧的舞台,这是一个新的大胆尝试。其中,最吸引人的部分便是加入了“姻缘鼓”的情节设计,运用现代戏剧“穿越”的手法,将古老的民间故事以崭新的方式重新示以世人。其中创作者借用了山西传统民族音乐绛州鼓乐,这个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享有“中国第一鼓乐”的美称。剧中“比鼓招亲”等桥段就淋漓尽致地将绛州鼓乐的风采展现了出来,让世人感受到了最古老打击乐的风采。鼓乐的演奏者通过用心的塑造,将当地人民的那种朴实、真诚深深刻入了观众的心中。因为加入了跨时空的表演方式,现代的语言和过去民间艺术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大大增强了戏剧的幽默度。寓言故事里的是是非非也多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发人深思。樊冲导演说:这是一部将中国民间传说打造成IP的研发型剧目,一部富有传统文化情怀的亲民作品。朴实的剧情、朴实的创作、朴实的作品,“俗”到极致的艺术震撼力,带领你走进奇幻的节奏世界。此作品将民间故事和文化巧妙地融入音乐剧中,实现了音乐剧与民间故事的完美结合。专家们认为,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成一部时尚剧,是充满未知挑战的创新,在此领域,《老鼠娶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从音乐剧整体的剧情安排、结构设计,到音乐创作以及舞美灯光等舞台元素,在运用上都是合理的、充分的。一些网络语言的运用,奇幻背景的运用,让其充满时代特色。同时,也突出了一些地域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文化产品,使其民族特色、传统特色十分明显。下一步要在剧情发展的紧凑性上再加强,主要人物形象上再丰满,舞美设计上再亮化,将其打造成一部充满地域特色、充满时代精神的舞台艺术精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二、采取巧妙的民族音乐展现方式,使音乐剧更具色彩

现在大部分人接触到的音乐剧都以美声唱法为主,通俗唱法为辅,使多样的音乐展现风格变得单一,观众也自然出现了听觉和视觉的审美疲劳。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带给人的历史冲击感也很强,民间元素的舞美设计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因此,灵活地将民族音乐和民间元素融入音乐剧中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当然,也有不少的优秀作品,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了进去。例如音乐剧《大红灯笼》,是一部由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制作的大型原创音乐剧,极具中国古典美和东方韵味。《大红灯笼》这部作品,已广为人知,曾被拍成电影、舞剧等,如今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展现给世人,不觉使人耳目一新。音乐剧的表演,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等级家庭下的深刻问题。作品以女性角度切入,充满了批判的现实主义色彩。其中巧妙的地方便是,创作者加入了京剧唱腔元素,巧妙地运用戏腔,使作品更具感染力。但最具特色的是加入了大量的民间唱词,其中音乐剧片段《箫有七只孔》讲的是剧中三人微妙的暧昧情感,颂莲与飞浦二人借用“箫”诉说爱情,而顾少爷以舞蹈语言与飞浦纠缠。飞浦:“箫有七只孔,一孔一叹咏,有心就有韵,无情就空洞。”颂莲:“箫有七只孔,一孔一叹咏,有心谁明白,有情谁能懂。”合:“箫有七只孔,一孔一叹咏,有心就有韵,无情就空洞。”此唱段生动形象地将颂莲夹在两人之间的彷徨无措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古典美与现代抒情叙事的完美相洽。

三、运用民族民间声乐演唱,更好地美化音乐剧作品

音乐剧的灵魂就在于演唱作品的声音。不同的演唱方式,会给人不同的代入感。现在当下最流行的演唱方式以美声和通俗居多,太过于死板。演唱发展的方向很广,不能仅仅拘泥于这几种唱法。民族唱法作为我们国家最具历史文化的唱法,自然也要灵活地融入这多元化的音乐剧演唱中。不同的唱法带给人的感受和冲击度也不同,美声唱法给人以宽广大气的感觉,通俗唱法则是跳脱灵活感,而民族唱法更具代入感和故事感,通过民歌特殊的腔体唱法和气息运用,给听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民族唱法代表作《星》,就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实现了民族唱法与音乐剧的完美融合。这是一部现代社会题材的音乐剧,其中女一号陈笠笠,就是我国的民族唱法青年歌唱家,她的演唱为这部作品带来了满满的民族气息。故事讲了一个女孩子月月悲惨的人生。一个大山里出来寻姐姐的小女孩,被城市的光鲜亮丽所吸引,在“花城之星”选美中拿到不错成绩的同时,也收获到了自己的爱情“阳光警察”。就当一切正要步入正轨时,她姐姐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人生,当月月发现她的姐姐是被通缉的毒贩时,天都塌了。后来姐姐因为暴露被同伴害死,而男朋友也在追击犯人的途中牺牲了。全剧的最后,只剩了月月一个人,迷茫而孤独。歌唱家陈笠笠在剧中的“花城之星”比赛中唱的歌《轻轻推开一扇窗》便是运用民族唱法来诠释的。这首歌对气息的控制要求极高,对演唱者的发声位置也颇有讲究。由于音域大部分位于中声区,所以演唱者需要精准地控制胸腔和腹腔的共鸣,气息一定得撑得住,不能飘。后半部分音域增高后,通过控制气息的吐出,完美地、连贯地完成了演唱。演唱者用民族唱法将人物内心的情绪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通过气息的变化,将细微的情绪波动也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在展现了较强的音乐剧演唱功底的同时,也让观众体会到了音乐剧对于演唱者要求的严苛。

《大红灯笼》也是一部极其成功的音乐剧。其间运用了各种歌唱方法,舞蹈演员阵容强大,风格各异,无可比拟,保证了剧目东方艺术风格的完美呈现。首先中国著名歌唱家王丽达与先生汤子星,再次以“夫妻档”出演剧中颂莲与飞浦两个角色,演绎了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畸形恋,引来媒体广泛关注。二人以塑造剧中人物为核心,积极探索音乐剧的“中国式”唱法,打破不同演唱方式之间的界限,精彩的表现深受好评。另外,还创新性地起用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王盼、李丽饰演剧中三太太梅珊。这是中国原创音乐剧第一次起用专业京剧演员。对此,周映辰导演表示,剧中三太太梅珊的人物设定本出身“戏子”,两位专业京剧演员的神韵十分符合梅珊的人物形象。剧中一段水准很高的京剧唱腔也成为一大亮点。饰演飞浦的汤子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一级演员,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流行音乐大赛男歌手金奖获得者,第十三、十四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流行唱法铜奖获得者。这些风格各异的歌唱演员都为这部音乐剧的成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艺术之间的交流是共通的,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在艺术表演专业中也影响颇深,在作品的演绎效果和情感表达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民族唱法的一些发声位置的运用对于表演艺术中台词的表演也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纵观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其演唱方法与风格随着社会背景、技术条件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着变化。早期的《白毛女》运用了戏剧唱法,《小二黑结婚》有了戏歌唱法,再到《原野》中对美声唱法的运用,以及后来《运河谣》,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辅以美声唱法的选择,代表着不同时代、不同欣赏角度和不同的审美取向,同时也体现了美声与民族唱法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趋势。《运河谣》中雷佳、王宏伟、王丽达等优秀歌唱家,他们的演唱均保持着民族的特色,虽然借鉴了美声的气息、共鸣等方法,但使用着民族的发声、咬字、归纳习惯和模式,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因此还是应该归属于民族唱法的阵营中。同时从该剧的成功可以看出,民族唱法的确是表现民族歌剧的意境、诠释民族人物、唤起民众共鸣的最好选择。

中国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复排了歌剧《长征》。著名作曲家印青充分发挥其旋律创作之所长,通过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交融,以一首首精彩的唱段刻画出一个个长征战士的鲜明性格。在音乐手段方面,该剧通过使用西藏旋子、贵州民歌等民间音乐,表现红军长征的进程,通过交响合唱等音乐形式表現中国红军的史诗性。这些民族音乐手段的利用在于作曲家的清晰理念:“红军的文化是红色的文化,而红色的文化源于特殊的红色基因,这个基因是当下社会仍需要发扬光大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也就是《长征》这部歌剧的灵魂。”印青告诉大家:“歌剧的音乐应该是精英的又是大众的,既要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要传承某种革命的红色的基因文化。”中国歌剧走的道路是中西结合的。这符合歌剧自进入中国以来就开始取得巨大成就的本土化进程,并且运用手段更为得体、亲民,更加民众化,更加爱国化,也会使西方的歌剧范式的结合更加浑然一体。

四、结 语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丰富而多彩,这也是我们祖辈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这样的宝藏还没有被我们完全发掘和保护。因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民族民间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更多地去挖掘和保护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并更好地推动民族民间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现在的社会是文化多元融合的社会,我们应当将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民间音乐与现代的音乐剧进行搭设、构建,让传统艺术形式与当代艺术表演碰撞出火花,更好地推动民族民间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我们要针对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然后在音乐创作中对故事结构进行梳理,让民族元素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更好地推动民族民间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时谈到四个“讲清楚”:一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总之,四个“讲清楚”是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责任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那么,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中,“民族音乐剧”这朵艳丽的小花,理应得到充分挖掘与发展,让中国民族音乐中的诸多优质元素,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中国原创民族音乐剧中;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宝贵元素,在爱国教育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生活中,在真、善、美的高度文明倡导、发展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个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愿我们今后在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与运用中奉献出我们的微薄之力,使民间音乐要素更好地发挥其优点,引导我国音乐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变化。我们要以中国传统音乐为要素,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出一条符合民族音乐剧发展的新道路,让民族音乐剧得以快速发展,并屹立于世界艺术舞台。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文化馆)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音乐创新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在中学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中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整合探究
如何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堂探究
高校钢琴教学之民族民间音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