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两种“想见”

2021-05-30 10:48邹逸轩
藏书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家语学人年谱

邹逸轩

选《史记》的时候注意到太史公的赞论中有这样曲段话,抄录如下:

余读乳氏书,想见其为人。(《孔子世家》)

金以为其人计能帮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如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舵取人失之子羽。”智侯亦云。(《贤侯世家》)

这反映的是司马迁在拥写《史记》时观想既往之人的两种途径读书与知世。

我本來对读年谱没有特别的兴趣,总认为年谱远远不如《史》《汉》那般有味。疫情期间。长期困守在十数平方的小康间里,好不容易等到学期结束,趁着空闲,便想到外地旅游散心,也与王京州老师在校外碰面。找了一家客家菜馆与我长聊,并将他的新书《北望青山》赠予我。老师嘱我读过《严耕望先生编年事辑》一书。我也知道老师曾经编嘉过《河北近现代学者年谱辑要》,但我没想过我帅在文献将理之外,会有一部读年谱的“编外话”出版。

在旅途中我即把《北望青山》翻阅大半,回家后又读了一遍。每篇读毕,似乎可以想见前人学者的一些风采。我曾涉猎《文心跳龙》的各种评注本,其中就包括詹镇先生的《文心雕龙义证》。但我却对詹镁先生的生平事迹一无所知,总以为詹锁先生的长相,当如他所深耕的李白、《文心雕龙》一般,有着从六朝承来的仙风和道骨,但读完(北望青山》中关于詹镇先生的部分,又得观先生画像,才使得先生的形象在我的心里丰满起来。若是詹镇先生有知他如此“被想见”,想必也会忍俊不禁吧若仿照太史公的语句,那便是余读詹氏书,想见其为人,以为其人计道赍仙风,至见其图,状貌收厚厚正,不禁失笑

《孔子家语》中载,习平数学茶干师禀,由“得其数”“习其志”到“得其人”,终在曲中想见文王形貌(《孔子家语·辨乐解》)。《论语》单也讲“父没观其志”,知人之“志”已是难得,“得其人”则更为不易。在《北望青山》的圆读中,我能感受到对前辈学人的迫草,也能曲折地见到那一代学人的依稀面貌。尤其是在瞻仰每一篇前所附的学者回像后,模糊的印象会在阅读中一点点清晰起来,让学人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身前。

我刚闪折说的,是《北望青山》给我的一个小方面的感受。我不止一次听王老师说起他在四川大学所见到的杨明策先生。也不止一次听到他感慨于杨先生年级编订的困难我记得王老师曾说过. 杨先生去世后不久,其实许多生平事迹编年就非常困难了。先生们的著作会走过比他们生命更长的岁月,但其生平事迹却有可能因为时间,与记忆一并消失在死者的彼岸。后世读者。只能读书而想见,总不能勾勒出一幅清晰的面孔。

所以我忽然意识到了年谱在工具书之外的另一重意义,它们是一代学人在自己的著述之外,在尘世间留下的记忆钩沉,给我们留下了一条追索先生之风的道路,让我们在读书之外,犹可知世而论人。

《北望青山》中所提及的学人我多有耳网,如高步骤,丽迪,孙巷第,罗根泽、王重民、冯至、张岱年、詹镇该侠等,但其实我对先生们的生平并不熟悉,谈起每位先生,只能说出我所知的有限的代表作品。或许在我们这个时代,以“成果”代表人已经是一种默契。但学术永远不是学人的全部,它会是学人生命的另一半,撑起他们山高水长的伟大人格。我在读书时,曾感慨于罗根泽、王重民的自我终结,也叹息到楷第临终之际耿耿于书的委屈,会心于漆使为胡如雷所写的一封职称评定推荐信----学人的身影一一从前路走过,在他们已有的学术丰碑外,作为一个个普经努力生活的人,回忆着他们曲折而智慧的一生。

猜你喜欢
家语学人年谱
证肇经先生年谱(续8)
曲园学人
《史记》三家注引《孔子家语》考*①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近代学人对古代“史官”之阐释
朱彝尊年谱新考
《孔子家语》的成书及版本流传
《清钱编年谱》(英文原版)订购方法
学人当追求不朽
《孔子家语》话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