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八路军军服

2021-05-30 10:48番茄汁
今日文摘 2021年15期
关键词:单衣军服棉衣

番茄汁

当年八路军的军装,不光没有漂亮的,就连人均一件军服都是奢望。

红军将士换上的军服,是根据国共之前达成的协议,由国民政府发放。抗战初期以实物形式发放,1938年改为货币化,由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到经费后自行找裁缝店制作。数量上,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到1940年11月则几乎完全停供。

国民党当局的断供,对八路军影响并不算大,一来他们所发物资本来数量就不多,1937年,他们发来的军服约4.5万套,只够当时八路军8万兵力的一半用;二来中共领导人从一开始就没指望对方有多大方,他们发扬自身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靠自力更生解决物资短缺的问题。

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在完成平型关战役阻击任务后,人数很快从1700人增加到6000余人。另一支部队344旅689团进驻冀南威县后,仅在一两个月里就招收新兵两千多人。到1938年,在一年时间里,八路军兵力就较前一年增长了近一倍,达到156700人,这还不包括一些游击队、武工队、县大队等地方武装。所有入伍的新战士,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一身八路军的灰军装。

需要军服的人数越来越多,供给和产能却暂时跟不上,供需矛盾一下子凸显出来了。

一般来说,地理位置好点的,如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条件比较好,部队每人每年发2套单衣,1至2年发1套棉衣;晋绥部队地处高寒山区,供给比较差,每人每年只发1套单衣,棉衣2-3年才能发一套。軍装布都是手纺线织的,线很粗,布厚,但不结实。每个人一顶棉帽子,一套军装,还有棉大衣。这棉大衣没有全发,一个班里头只有三五个人有。没有棉大衣的,给发一条被子,这被子上有个领子,站岗放哨时把被子打开,系上带子披在身上防寒。不管怎样,这防寒的东西也能挺一阵子。条件较好的冀中军区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更惨。

有时为了节省,还得延长服装使用期。129师1943年曾规定:凡去年冬新领的棉衣、皮衣,无论如何破烂必须照此前规定,用裤面缝补,再穿一年。

新四军也好不到哪去。1940年四五月份还发不了单衣,干部战士撕去棉衣里的棉花当夹衣,直到端午节才发了第一套单衣,到了中秋节才发第二套单衣。衬衣还是没有办法发下去。战士只有一套衣服,没有替换的。夏天战士到河里洗澡,洗了衣服晒在河滩上,等衣服干了才能上岸。

不光是一线官兵,在延安的毛泽东也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补了又补的军装。后来警卫员数了数,大大小小补丁一共有18块。

正因为这样,八路军在敌人那里获得了“穷八路”“土八路”的称号。不过,穷也有穷的好处。1944年,山东东平的日伪军企图假扮成八路军搞偷袭。他们穿着清一色的八路灰军装,装具齐全地出发了。结果被“土八路”一下子识破了,这么整齐的衣服,八路军哪那么富有啊。

(曾自强荐自《特别文摘》)

猜你喜欢
单衣军服棉衣
寒露
国防小课堂 军服标识
棉衣
丫山挑夫写真
给树穿棉衣
难忘“的确良”军服
单衣
看不见的水
田军的两件“棉衣”
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