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课堂观察策略
——以“教学活动类课程”为例

2021-05-31 14:28梅宇洁
科学咨询 2021年19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学活动指标

梅宇洁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湖北潜江 433100)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在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过程中应该具备“观察幼儿”的能力,能够“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求,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课堂观察能力是当下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中幼儿园教师急需提高的一种专业能力,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类课程”课堂观察存在的问题

“教学活动类课程”是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部分,此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活动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学习、观察与实训,具备较强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实践操作能力。课堂观察是“教学活动类课程”开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学生的教学活动课堂观察实施情况却并不乐观。[1]

(一)从“教”的角度观摩,忽略幼儿的“学”

在观摩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学生主要从“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准备是否充分”以及“教学方法有哪些”等角度来观察,这些角度都只是局限在教师的“教”,对于幼儿“如何学”、“学得如何”缺乏观察和反思。

(二)观察表格设计过于笼统,实用性不高

观察本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比较精细的认知活动,需要客观、细致的观察工具作为支撑。观察表格大多只是简单地设计了“目标”、“准备”、“内容”、“过程”、“表现”等一级指标,并在每一类指标之下笼统地设计1~4个二级指标。例如,在“准备”指标下的一个观察指标“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适宜的活动空间、设施、材料,有效引发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积极互动”,指标设计笼统,难以量化,不利于学生进行有目的、精细的观察。

(三)过于强调个体观察的完整性,观察活动流于表面

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抓住观察研讨的机会充分锻炼观察能力,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观察评价表完整地观察教学活动,此番安排导致学时需要在短时间内同时观察众多内容,观察深度大打折扣。通过个体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为了完成整个观察任务,甚至会漠视某些指标,或者仅凭自己的经验下结论,这种随机性观察的做法使课堂观察活动容易流于形式。

(四)机械观察,缺乏批判性和实践性

从收集的观察记录来看,学生记录的视角非常分散,大多只是对观察指标的简单罗列,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很难辩证地做出判断和评价,一部分学生在记录中直接写教师应该怎么办,但是缺乏对“为什么教师行为不合理?”“采取措施的合理性”等问题的思辨。一部分学生不具备问题思维,不具备客观观察和评价教学活动的能力。此外,通过分析“教学活动类课程”教学计划和访谈任课教师,我们发现,在教学实录播放完毕后,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提出改进建议,就标志着课堂观察活动结束,有的老师最多只是让学生分组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观察反思记录,后续并没有组织专门的改进和实践环节。[3]

二、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构建“集体教学活动”课堂观察的基本框架

日本学者佐藤学提出“学习共同体”思想,分为课堂和学校两个层面。“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以学为中心”,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既是儿童们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也是教师们作为教育专家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本研究在“教学活动类课程”课堂观察活动中贯彻“学习共同体”思想,以幼儿在“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值得探究的关键行为观察视角,按照“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原则确定观察点,设计了“教学活动类课程”观察框架之一(见下页表1),一方面弥补以往的“幼儿行为”指标的缺失,另一方面期望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更多地从幼儿的关键性表现入手思考问题。

表1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课堂观察框架(“幼儿学习”视角)

该框架从“幼儿学习”的视角出发,详细描述幼儿行为特点(如互动行为的人数、对象、互动方式、时长、互动过程及互动质量等),深入分析关键性行为背后的原因,真正触及“为什么这样教”、“怎样更好地教”等教学机制的讨论。

三、落实任务驱动机制,开展“教学活动课程”课堂观察

“学习共同体”不仅要求我们关注幼儿的关键行为,也要求观察者在活动过程中带有强烈的目标一时,同时充分发挥民主合作的精神,相互探究,大胆表现和创造。因此,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必须做好“观察前——观察中——观察后”的组织与管理,确保课堂观察真正发挥实践价值。[3]

(一)观察前:设计观察量表,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1.设计“集体教学活动”课堂观察量表

为了更加利于观察者操作,量表必须结合教学活动的具体情景。从具体教学活动的关键事件入手,寻找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课堂观察框架”对应的结合点,确定具体的观察指标。例如,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观察中,就针对具体的教学活动制定了观察量表(见表2)。

表2 大班科学活动《土豆宝宝历险记》幼儿互动行为观察记录表

表2聚焦“幼儿互动行为”视角,选择了“注意力保持”、“倾听与回应”、“自主探究”、“同伴合作交流”四个观察点,结合具体的活动过程设计相应的观察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

2.观察目的和人员分工

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教学活动的教案、说课稿或者说课实录,便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学情有一个整体认识。其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观察的目的是有差别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领域特点,阐明观察的目的和观察的视角。最后,细化分工,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确定每一个小组成员负责的观察点,组织小组成员熟悉观察量表,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自己的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4]

(二)观察中:团队成员分工合作

教师播放教学活动实录,学生根据观察量表上的内容,根据自己的需要记录师幼对话、教学过程、现象描述、教学细节、幼儿行为等内容。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观察的样本数量控制在3个以内。

(三)观察后:同课异构,落实反思性实践

课堂观察活动是一种“反思性实践”,如果不能按时、保质地进行反思、修改,不能呈现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进步,这样的课堂观察活动是没有价值的。为了改变以往“评而不改”的问题,我们使用了“同课异构”的策略,学生在观摩和评课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采用多样化的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将修改之后的教学以微格教学的形式呈现出来,真正做到在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重构。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教学活动指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