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河北省医药翻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05-31 20:05杜梦臻赵贵旺王晓丹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翻译人才人才培养

杜梦臻 赵贵旺 王晓丹

【摘要】在深化开放政策的激励下,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新冠疫情发生后,对医药方向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暴露出河北省内医药翻译人才不足、培养模式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师资缺乏、校际合作不佳等诸多问题。本文依据河北省地域特点,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师资建设、教材编写、基地建设等方面,对医药翻译人才培养路径进行研究,找到制约医药翻译人才发展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医药翻译;翻译人才;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杜梦臻(1989-),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笔译研究;(通讯作者)赵贵旺(1967-),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教授;王晓丹,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

【基金项目】本文为 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青年课题项目“‘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河北省医药翻译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200603131,第一主研人:杜梦臻)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深化全球开放的新形势为河北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医药成为其带动发展的重要产业。河北省内共有三甲医院75所,2019年医药出口共计77.4亿元,医药行业一直是省内的支柱产业之一,石家庄市更被誉为京津冀的“药都”。河北省优秀临床医学、药学人才也在国际舞台大展才华,河北省承派的常驻尼泊尔援外医疗队以身作则、坚守岗位,为我国医疗援外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国内外市场对我省高端医药应用型翻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河北省却暴露出高端医药翻译人才不足、培养模式落后、课程安排不合理、专业师资缺乏、高校间缺乏统筹合作等诸多问题。翻译人才匮乏的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我省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开展,甚至阻碍河北省的可持续性发展,妨碍了省内医药等众多产业国际化、全球化的推进速度。因此,培养语言技能与医药专业知识兼顾的高端医药翻译人才是我省医药产业对外开放的长远大计。

二、河北省医药翻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河北省内医药翻译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省内医药翻译人才培养不足,培养院校单一。河北省内翻译人才主要来源于省内院校翻译专业,高端应用型口、笔译人才主要来自省内翻译硕士(MTI)毕业生。截至2020年11月,河北省内具有翻译硕士(MTI)招生资格的单位只有八所,其中,河北工业大学坐落天津,毕业生多服务于京津地区翻译产业,真正为省内地区提供翻译人才的高校仅七所。在医药翻译人才缺口最大的石家庄市,招生单位仅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传媒学院三所高校,且毕业生多以师范类翻译、科技类翻译和传媒类翻译为主要培养方向,真正投身于医药翻译的译者少之又少。

2. 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無法满足市场的需求。2007年12月10日,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制定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了翻译硕士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为培养目标。但根据笔者对省内部分翻译硕士高校的调研发现,河北省部分外语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忽视了基于特定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化、个性化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翻译职业生涯的引领与指导,尤其对医药方向翻译人才的专业化培养,重视不足。

3.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医学特色课程体系及配套教材。河北省内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大多集中在翻译概论、基础口译、基础笔译、科技翻译、英汉比较与翻译、文体与翻译等翻译通识和翻译理论的学习,翻译实践尤其是医药翻译实践训练不足。由于医药翻译需要相关专业知识,普通高校的翻译教学,受各方面因素限制,只关注翻译理论技能和译文对比赏析,极少开展医药专项课程。市面上针对医药方向的口、笔译教材也寥寥无几,师生皆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困。

4. 专业教师不足,无法满足翻译教学需求。医学历史悠久,药学博大精深,这就要求从事相关教学的教师需有一定的临床经历、夯实的医药知识甚至强大的跨学科团队提供咨询服务。传统的外语教师很难胜任专业医药翻译的教学工作,然而,深谙医药知识和双语能力的专业教师有些在医学院长期承担专业课教学,杰出的语言技能无处施展;有些高校唯学历论,让一些医药教学人才望而却步;有些优秀师资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虹吸效应”和北上广深国际化优势的吸引下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真正愿意驻扎河北省从事翻译教学工作的凤毛麟角。

5. 翻译方向毕业生转型为医药翻译意愿较低。河北省由于自身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性,与教师、公务员等岗位相比,口译、笔译岗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较低。以河北省某高校近五年的翻译硕士毕业生为例,签订就业协议正式就业的比例占32%。翻译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打击了毕业生从事翻译工作的积极性。医药翻译需要译者既具备医学知识又通晓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中医和药学,晦涩难懂,更使众多译者望而却步。

6. 校际合作不良,医学院校培养潜力被严重低估。河北省内高校间长期处于独立的教学状态,翻译教学共享平台较少,缺乏校际间合作培养机制,无法发挥不同院校的特色优势。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该校作为河北省医学骨干院校,医学教育体系完整、医学专业门类齐全、医药英语教学经验丰富、医药专业师资力量卓越、跨学科硕博团队分工明确、生源优秀且存在大量有志从事医药翻译工作的潜在人才。由于医学类院校没有外语类专业招生资格,而无法在省内与其他院校有效合作,医学院校在医药翻译培养领域中的作用被低估与忽视。

三、河北省医药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

结合河北省各县市特有的区域地理环境、经济产业特点、历史文化特色和院校自身的培养优势,培养译者医药翻译应用能力。在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注重提高人才专业知识和医药职业素养,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端医药翻译人才,满足新形势下河北省内医药领域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需求。

1.丰富人才来源渠道,吸引医药翻译潜在生源。打破只从翻译硕士院校选取人才的单一模式,建立多渠道、多元化、专业化的人才筛选整合机构。可在省内建立医药翻译人才培育中心,与河北省翻译协会、高等院校、外语培训机构、翻译公司、在校非外语类专业大学生社团等多方资源合作协调,挖掘翻译爱好者、翻译专业本硕毕业生、自由职业者、高校教师、非外语类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等众多潜在人才,以实现多渠道选拔人才。

2. 改良培养模式,提高医药翻译职业吸引力。现有单一的培养模式需进行深度改革,引入医药方向跨学科短期长期相结合的培养项目。普通院校和医学院校医药翻译人才培养双管齐下,鼓励有志从事医药翻译全职或兼职工作的医学生尝试转行,接受储备性短期培训项目;完善翻译晋升机制,提高翻译待遇。

3.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培养——实训——就业的人才对接渠道。医药翻译人才培育中心应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让学生在校接受专业翻译理论和训练后,迅速将知识和技能在实训平台通过实践进行操练。学校的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得以达成并升华;用人单位通过观察学生实践训练,择优录用,纳士招贤;学生通过实训提高能力,自我评估,自我提升。政府部门应鼓励更多翻译公司的入驻,并资助优质翻用人单位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抓住宣传河北医药产业国际化形象的机会。

4.编写河北特色翻译教材,丰富多平台网络资源,完善各高校医药翻译课程体系。完善河北省医药翻译人才培育的硬件设施,完成教材教辅、网络平台、翻译设备、人才数据库、翻译资格认证、用人单位信息平台等资源建设。组织专家及教师成立教材编写团队,由医学专业人士组成教材顾問团队,协同合作编写专业医药翻译教材,供翻译院校及医学院校使用;充分利用MOOC、UOOC、UMOOCs及中国外语微课等网络平台,录制医药翻译网络课程,完善医药翻译人才线上线下课程体系;资助培养单位购买翻译设配,建立高级翻译训练室,完成硬件软件升级,更新翻译数据库,完善河北特色翻译语料库;建立省级翻译资格认证和评级系统,建立河北省区域性质的翻译等级考试,评级认证与翻译待遇挂钩,提高翻译从业人员终身学习积极性。

5. 提高师资水平,开放招聘机制,组建多元师资队伍,实现人才共用。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条件应适当放开,如可以减少对学历和科研成果的硬性要求,适当放宽招聘标准,增加对教师翻译实践和翻译行业从业经验的考察标准,对具备实践经验的医药翻译职场人和医学专业双语人才,应适当给予政策倾斜;省内医科院校应充分利用本校独特的专业优势,组建多学科医药硕博团队,与本校医药英语教学与师资相结合,充分发掘本校外语教学团队中的翻译教学人才,在医药会议、医药文献翻译实践中,将译者与医药硕博团队专业人士结成翻译合作小组,由译者负责语言文体,团队成员负责专业知识,进行合作翻译。在形成默契后,翻译合作小组可联合为其他培养机构举办讲座服务和翻译实践演示训练,同时将翻译成果以科研成果的形式分享给更多医药翻译学习者;此外,河北省医药翻译培养中心或其他高校等培养机构应为翻译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出国机会,增加国际会议实践和短期国外培训项目机会,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国际视野。

四、结语

为完成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城市国际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方案》中“提升接待设施国际化水平。推进教育医疗设施国际化。引进高层次国际人才,加强国际人才培养。促进国际友好往来,打造全球会议目的地,打造国际化品牌展会”的战略规划,全面提高省内医药翻译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和规格,河北省医药翻译培养中心的建立和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翻译平台的建设,既能够为政府卫生部门、企业单位和培养单位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协调合作服务和专业指导,又能够发挥各自独特优势,为医药翻译学习者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同时可以拓宽翻译人才的就业渠道,增加医药翻译行业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反向吸引更多人才来冀发展,从而对河北省未来经济和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恩.基于医学翻译职业需求的专业类翻译人才培养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6(5):90-96.

[2]余静.产学研合作下的中医英语翻译人才教育的新特点[J].学科探索,2016(2):26-27.

[3]张志全.《国标》引导下医学院校本科医学翻译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思路[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6):993-997.

[4]郑占国.高级翻译人才培养与地区经济建设的关系初探[J].管理学家,2012(13):406-404.

[5]索燕京,魏丽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河北省外译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邯郸学院学报,2018(4).

[6]郭子凯,陈晨.医学翻译团队模式在医学翻译人才培养和选择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9(27):181-183.

[7]穆雷,沈慧芝,邹冰.面向国际语言服务业的翻译人才能力特征研究[J].上海翻译,2017(1):8-16.

[8]辛铜川.国内医学翻译教材历史与现状评析[J].外语研究,2014 (2):56-59.

[9]孙丁,王津涛.成都国际化与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3(1):77-79.

[10]陈雅洁,肖瑶.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校园英语,2016(4):6-7.

猜你喜欢
翻译人才人才培养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策略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