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白隼掠过长空

2021-05-31 10:32
中学生天地(B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远游爸妈陪伴

那年暑假,学校组织了一次游学。这是她第一次出国,坐在飞机上,天高云阔,她动了去国外读书的心。

她跟爸妈说的时候,爸妈没有当场答应也没有当场拒绝,只说:“我们再商量一下。”

这让她隐隐不安,也有一种很深的委屈感:不是你们从小鼓励我去勇敢追求的吗?

也许是看出了她的真诚,爸妈很快就配合了她的步伐。上课之外,她每天都去机构补习英语。

渐渐地,周围亲戚都知道她要出国读书了,好多人会向她爸妈问长问短:“一个女儿你们也舍得呀?”“你们不怕她不回来吗?”

每一次听到人家说“养儿防老”,爸妈都会第一时间反驳,表达对这种观点的不认可。

她很感激,也隐隐地感到内疚。她想起央视那些公益广告,想起那些青灯下苦等的身影、放冷的饭菜。再到培训班下课后,她竟然不敢看爸爸的脸——是的,鬓边隐现的银丝,像泪光。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从小很疼她的外婆被查出直肠癌。整个天都像要翻了过来。妈妈为了外婆的病情奔波,毅然把外企的高薪工作辞了,找了份离家近的工作以便照顾外婆;爸爸工作之余承担了所有家务,还要照顾她,每天送她去补习,像是瞬间就憔悴了下来。

她仿佛看到了爸妈的未来:等他们老了之后,她也有了自己的家庭,陪伴不了他们,万一哪天他们像外婆一样晕倒……

我终于“嗤”一声笑了出来,揶揄她:“想象力真丰富。”

为什么剧情这么悲催,父母不是在苦等,就是突然生病了呢?他们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吗?是心智未开的孩子吗?为什么不可能是你去外地、外国读大学,他们一下子就自由了:不用做饭了,周末可以安排活动了。又或许,父母以前也像你一样憧憬远方,幻想着生活在别处。能在其他的城市、国家一年小住几个月,再回自己家待着,是多么美好的事儿。

关于地理距离,是一代比一代缩短了。

冰心远渡重洋留学的时候,要先坐2天2夜的火车到上海,等了12天才等到船期,海船先到日本,再到美国,一走半个月……但这条路我们现在只需要花12小时。

“父母在,不远游”,那是因为在古代,你可能嫁到另一个村子,就一生一世没有与父母相见的机会。到了现代,什么是“远”,需要重新衡量。

何况“不远游”后还跟了一句“游必有方”,你不是顺水漂流,你是去求学,将来还可能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这就是你的“方针”。

容我再大胆说一句:父母,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父母、子女、子女的子女……像流淌向前的河流,每一代人的终点是下一代人的起点,跨越山川,灌溉沃野,奔腾入海。

如果为了父母而不远游,不远学,不远嫁,就像果实落地,总在母树旁边——那么,哪里还有位置来给新的小树长大呢?

我从来不迷信什么“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认为发展的可能性、生活便利、医疗进步等,才对人有意义。很多都是耸人听闻,说多少空巢老人在豪华的养老院里哭。难道一家数口在破旧的老屋里陪着一起哭,眼泪就因此变甜吗?

退一万步讲,你也想得太早了。你的父母才40多岁。到他们需要你陪,还有30年时间。

而30年后,你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美好的未来,国家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而医疗技术又将取得怎样的进步……

需要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我一个朋友讲给我的,他说他当年离开农村到城里,他母亲哇哇大哭,擔心以后地没人种了。后来,他在城里立下脚,把父母接过去养老。

他的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他的老婆不愿意,怕她在外地受欺负,觉得老家也很好。后来他老婆病了,当地医院对那病束手无策,女儿把她接过去,在上海治好了。

到现在,他的外孙女儿想留洋——他们全家人异口同声:去。

他们愿意放飞儿女如白隼,看白隼渐渐地消失于青天之上。

你真的不一定会回来。

那永远在父母身边乞求庇护的,是麻雀——你的父母,一定不会望子女成麻雀。

猜你喜欢
远游爸妈陪伴
陪伴
爸妈的约法三章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因为爸妈只有你
陪伴
远游
我爱爸妈
在路上的梦工厂:“远游志”网络旅行杂志的众筹之路
坐飞机去远游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