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1-05-31 00:02刘碧君
文教资料 2021年3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应用

刘碧君

摘   要: 篆刻艺术运用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义。篆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要注意安全性、示范指导、分组合作、成果展示及關注汉语交际活动。国际汉语教师有责任在国际舞台上弘扬推广篆刻艺术。

关键词: 篆刻艺术   汉语国际教育   应用

汉语国际教育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深化汉语言教学的同时,文化教学越来越被重视,体验法是开展文化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直接参与活动让国际学生深刻感受文化。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条件下亲身观摩操作后,更能原汁原味地感知中国文化,学好汉语。中国篆刻艺术在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较大的关注,许多人开始学习篆刻并表现出较大的热情。近年来篆刻走进国内中小学课堂,这是艺术结合教育教学的成功实践,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借鉴。将篆刻艺术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是顺应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传播战略之举,能够满足全球民众对这项传统文艺的学习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篆刻艺术简介

篆刻艺术自起源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间出现了两个发展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是在战国秦汉魏晋时期,这一时期篆刻材料多样,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古时“篆”字写作“瑑”,指的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可知起初篆刻所涵盖的范围较广,雕玉、刻石、铭铜等都包括在内,刻制印章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凡是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统称“金石”,玺印包括在金石里。起初印章不分尊卑都称玺,玺印只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的凭证,玺文分为朱文和白文(即阳文和阴文),还有一种别致的朱白文相间的玺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玺印开始成为权力的象征、统治者的工具,具体表现在皇帝的印专称玺,一般则称印。后来西汉王莽定六书时正式规定篆书是印章印文的字体,改变了印章字体混乱的局面。唐宋以后印章的体制虽然有所变化,但文人墨客仍以篆书刻印。由于日常生活中通行楷书,篆刻艺术逐渐式微。转机出现在元末,画家王冕初次用花乳石治印,发现石料易于刻制,人们因此纷纷用石料刻印,篆刻艺术由此复兴。自此以后文人们自篆自刻,形成了专门性的篆刻艺术。明清两代新印材如冻石的发现使篆刻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人才辈出,流派纷呈。此时篆刻以篆书为基础,由广义的金石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篆刻艺术经一代代人的创新创造,焕发出久盛不衰的活力。2009年,中国篆刻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中国当代美术界,诸多篆刻研究和实践者传承着“工匠精神”,在此领域磨砺雕琢,为中华文化的弘扬传播贡献着积极的力量。

二、篆刻艺术进入国际汉语课堂的意义及可行性

(一)篆刻艺术进入国际汉语课堂的意义

1.增强汉字教学趣味性

篆刻是一门将书法和雕刻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根植于悠久的历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将篆刻艺术引入国际汉语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促进对汉字形体结构的掌握。中高级汉字水平的国际学生在学习篆刻艺术的过程中需要学习非通行的古文字篆书。学生通过翻阅篆书词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加深汉字掌握程度,还可以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更多地理解中华文化,这是汉字文化学实践活动的目标。篆刻是可以体现汉字意蕴美的活动方式。体验法是文化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直接参与、观摩、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汉字活动如汉字表演(通过人的躯体动作表现汉字)、汉字剪纸等相比,篆刻在汉字选用范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涉及的汉字有局限性。篆刻作为汉字教学课堂活动,在汉字的选择上会受学生本身汉字能力的影响但又不被局限。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协作能力

篆刻是一门实践艺术,只有多动手多练习才能精进。实践操作可训练学生的手脑协作能力。在学习篆刻印章之前要仔细观察篆字的排列书写,认知篆书的笔画走向,比较篆书和后来通行的隶书和楷书的异同,感知篆书的特点,深入学习汉字的形体结构和演变。通过对不同流派名印的临摹欣赏感知篆刻艺术,体会名家手下绽放的汉字美,开阔视野接受审美熏陶。通过对印章的实物观察,近距离感知篆刻技法的差别,为实际刻印打下基础。在实际设计印章时,学生要结合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前人技法的启发,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在小小一方印中展现篇章布局的智慧。

3.弘扬篆刻“印”文化

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可通过篆刻印章体现。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民族精神的流露,祖先智慧的产物,体现民族审美趣味。汉字结构千姿百态,书法篆刻之美不可名状,或优雅或深沉,或浑厚或精致。欣赏一方印章就像阅览山河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弘扬传播篆刻“印”文化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在世界各地种下篆刻艺术的种子,增强汉文化的吸引力。篆刻的审美价值由汉字本体内容决定,再经篆刻家对印文的充分发挥,营造古雅的意境。篆刻让学生体验汉字意蕴美,比起书法具有更多创作空间。国际学生可发挥对汉字的理解和想象,在不违背基本规则的情况下自由设计印面。

(二)篆刻艺术进入国际汉语课堂的可行性

1.多媒体教学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多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气息。现代教学手段具有方便快捷、声形并茂的特点,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可以专注于技巧讲解和学生实操指导,对于篆刻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学习。学生在实操性强的课堂上能够学到更多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篆刻总体上还是小众艺术,所需石料、印泥、刻刀等基本用具在线下实体店出售不多。随着网络遍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为教育资源的获取提供了便利。以篆刻艺术为例,电商平台不仅提供了多种货源,还有方便初学者的套装售卖,有些店家还提供相关视频资料供观摩学习。电子商务的繁荣为降低教学成本作出了贡献,师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挑选价廉物美的篆刻材料用具,课堂成本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2.课堂实践中的创新

篆刻需在坚硬的石料上刻印,工具刻刀十分锋利,增加了课堂实践的危险性。低龄学习者不能很好地控制握刀力度,不利于篆刻出好作品并容易发生意外。国内中小学课堂为了培养学生对篆刻的兴趣,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改革。在印材上,低龄初学者刻章可用橡皮或陶泥代替,避免因在印石上刻印力度掌握不好而受伤并产生畏难情绪。橡皮章可作陶泥块和石料印章之间的过渡,较有韧性,适合练习刀刻线条。不同印石材料制成的印章表现风格不同。中国四大印章石包括浙江的青田石和昌化石,福建的寿山石和内蒙古的巴林石,材质成色和篆刻感受都不相同。学习者在篆刻中可了解石料,欣赏不同印石之美。印稿上石的过程也可以简略,传统的反写法、水印法都需要专门的印纸、毛笔和墨水,过程较烦琐。在实际课堂中可以用已制成的篆刻印模转印贴直接贴在印石上,也可以由学生设计好图案,用秀丽笔、记号笔等直接转写在印石上,还可以用风油精印稿上石,操作容易而且效果好。篆刻流传至今经过前人的实践创新,流程越来越简便,教学可行性增强。

3.国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我国中小学美术课堂率先将篆刻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创新实践能力。从篆刻过程来看,观察篆书字体、名家治印及实物印章,都是在锻炼学生的辨识力。在设计印面时,印文的选择和排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发散创新思维。刻印下刀时则考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整个篆刻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篆刻艺术魅力,还能够掌握基础篆刻技法并提高艺术修养。篆刻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方寸之间通过对汉字的布局变形等,使其构成一个具有和谐美的整体。学习篆刻的过程也是深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通过直接参与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文化,从国内课堂教学成功实践来看,可以预想将篆刻艺术搬入国际汉语课堂会是有趣的实验。

三、篆刻艺术进入国际汉语教学课堂的应用分析

(一)教学环节

1.前期准备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语言教育学科,应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在进行篆刻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教授一定的文化知识,使汉语学习者了解篆刻艺术的文化内涵,培养学习篆刻的兴趣,减轻由于学生不了解而致反应冷淡的教学压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进行前期准备,课上课下都可进行。例如可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篆刻资料汇报展示,锻炼信息搜集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动手实践之前可储备一定量的篆刻知识,以免在文化实践时散漫无所事事。

2.教师示范、学生學习

篆刻课堂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示范教学,也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练习。篆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及时答疑,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教师讲解时不宜长篇大论,应将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动手篆刻,同语言教学一样,文化实践教学应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篆刻是一门实践艺术,只有多动手多练习才能精进。篆刻知识光靠教师讲解是无法掌握的,比如冲刀、切刀的运刀法,要在实际操作中指导改正。

3.作品展示及评价

作品展示环节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成就感,使其转化为学生对篆刻持续的兴趣,由此文化实践教学既达到了增强课堂趣味性的目的,又使学生在体验篆刻中迷上了中华文化,从而更认真地学习汉语。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习和教学,学生本人、小组成员和教师三位一体可对篆刻学习做出过程性的综合评价。自评、他评、互评等有利于学生检查自身学习情况,教师能够了解学生总体水平并反思改进教学法,学校可以获得修改意见优化课程,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注意事项

1.教具准备

篆刻学习所需工具材料繁复,如印刀、笔墨砚、砂纸印床、印刷棕帚拓包、印规印筋印泥等,在课堂上全部备齐不易也没有必要。国内课堂的成功实践减少了准备材料,涉及的教学用具仅包括印刀、印石、印泥、印床等。前期的石章抛光工作可以由教师完成,简化篆刻步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较好成果。需注意印刀较锋利,左手持章右手持刀的姿势下,有时只能在印石上留下浅浅的划痕,有时力气太大线条冲破印石边缘以致受伤,要注意用印床固定印石并配发手套。必要情况下可以用橡皮章替代石料刻印,橡皮章软硬适中较有韧性,适合学生练习刀刻线条。

2.分组合作教学

对于熟悉篆刻的印人来说,独自完成印面的设计并上石篆刻是不难的。汉语国际教育对象是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多数是第一次接触篆刻的初学者,分小组合作完成篆刻作品是有必要的。在设计印面时,需构思章法,学生可以讨论设计出不同汉字组合成的独特图案。在印稿上石和实际刻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完成作品。分组合作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还能为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打下基础。

3.实践过程中的汉语教学

文化教学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若离开了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就像一盘散沙失去了汉语国际教育意义,要注意文化实践教学中全程贯穿汉语教学。篆刻较其他中国传统艺术根植于汉字本源,是另一种形式的汉字教学,实际教学中可以穿插汉字部件、结构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汉字。教师应综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情境法等多种教学法,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教学。针对篆刻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语言知识点,教师可以提前教授给学生,使其在文化实践中顺利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文化与语言教学并重。

综上所述,篆刻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是增强课堂趣味性、传播汉字印文化、培养学生手脑协作能力的可行性活动。国内中小学课堂实践促进了国际汉语教师对教学的创新反思,教师应关注国内外教育动态并学习吸取先进经验,不断优化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课堂。将篆刻艺术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是顺应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之举,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汉语教师在扎根语言教学、开展文化教学之时应尝试扩大汉语的影响力,将繁荣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作为己任,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晓明.新时期华文教育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9.

[3]吴颐人.篆刻五十讲增订本[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

[4]李建东.中国篆刻教程[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5]韩会凡.中国篆刻大字典[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