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拨备反哺利润渐显

2021-05-31 00:59刘链
证券市场周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净收入息差佣金

刘链

2021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7万亿元,同比增长3.73%,增速较2020全年的5.5%有所下行,主要为2020年一季度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下行,投资净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呈现高基数,而2021年一季度收益率小幅上行,因此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不同程度下降。之后随着货币政策环境的影响,2020年二季度国债券收益率开始上行,预计2021年二季度高基数效应的影响将消除,上市银行营收增速将改善。

2020年全年及2021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分别增长0.6%和4.55%,一季度增速明显改善。2020年计提减值准备合计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6.45%,2021年一季度计提减值准备合计3963亿元,同比下滑0.32%。2020年拨备计提拖累净利润增长,随着宏观经济的改善,减值压力减小,2021年一季度拨备计提贡献正向力量。

不过,由于资产端收益率承压,净息差延续下滑。生息资产收益率普遍下降,主要受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影响银行资产端定价,同时LPR贷款利率趋于下滑。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2.28%,有29家银行成本率下降,但负债端改善不及收益率下降,净息差延续下滑趋势。随着LPR利率重定价的基本完成,不利因素影响基本消除,净息差下滑压力预计将减小,进一步推动银行净利润增速回升。

贷款占生息资产的比例及个人贷款的比例提升,存款增速放缓,但活期存款比例上升,2020年活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48.48%,比2019年提升0.49个百分点,银行存款压力有所缓解。不良贷款率整体下降,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均下降3BP 以上,随着不良贷款率的下降,银行资产质量改善,拨备覆盖率提升。

银行关注类贷款及逾期贷款占比不断下降,逾期贷款占比下降到1.38%,潜在不良减少。同时不良贷款余额/逾期贷款,不良贷款余额/逾期90天以上贷款的比例均持续上升,安全边际较高。报表真实性大幅提升,潜在不良逐步消化。

2021年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业务收入增长11.04%。一方面,2020年同期部分柜面业务未展开,中间业务收入规模受到一定的影响,存在低基数效应。另一方面,2021年一季度零售业务表现良好,推动手续费业务收入高增长。

随着资金利率的平稳,货币供给逐步回归正常化。M2及社融增速的下移,回到2018-2019年的平均水平,但货币利率整体平稳,流动性边际收紧,揽储难度整体加大。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不断提升,宏观经济修复势头强劲,预计上市银行基本面将继续好转。

银行资产规模增速较为稳定,随着经济复苏,重定价影响逐步消散,利差逐步企稳,高基数效应消除后,一季度或是营业收入增速低点。同时,在2020年大幅计提拨备后,不良资产负担大幅减轻,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预计上市银行净利润将保持高增长,2021年银行基本面修复趋势不改。

减值为2020年业绩拖累项

从业绩归因角度分析,2020年,规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贡献项,减值损失成拖累项。2020年,上市银行实现规模、息差、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非息净收入变动幅度分别为10.1%、-0.6%、7%、-6%,受宽松货币政策与信贷投放加大影响致规模增速高启,受LPR 下行及让利影响,全年息差边际下降,权益类市场火爆行情带动代销基金增长,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金融市场利率上行对公允价值影响导致其他非息收入下降;成本端,成本收入比、减值损失、所得税变动幅度分别为2.3%、16.6%、-6.6%,上市银行整体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图1:上市银行营收增速放缓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万和证券研究所

图2: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2021Q1回升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万和证券研究所

国有大行息差缩窄较大,为-1.6%,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速为2.5%,对净利润增长小幅正贡献,邮储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为-9%,使国有大行整体拨备计提力度增长14.8%,不及上市银行整体;股份制银行中息差整体维持不变,减值计提力度为18.7%,高于行业整体 增速;城商行规模扩张速度最快,为11.8%,整体保持了利润正增长;农商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最快,达到21%,保持最高的减值计提力度,达到27.7%。

2021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延续快速增长,其他非息净收入拖累,拨备计提放缓反哺利润。一季度,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10.7%,持续保持较快增速,从披露了息差情況的上市银行情况来看,多数银行息差同比继续缩窄,财富管理业务推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11%,其他非息净收入增速为-9.6%,同比负增长成最大拖累项,拨备计提放缓推动利润释放。

国有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较快,为9.3%,拨备计提维持较大力度,增长7.4%;股份制银行净利息收入为15.4%、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3.2%,均保持较强劲的增长,但个股间分化较大,其他净收入拖累明显,为-24.5%,拨备计提力度减小,增速为-8.7%,反哺利润;城商行息差净收入增长17.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19.4%,增长最快,其他非息净收入增速为-24.9%,同样成为拖累项,拨备计提增速为-6.4%,反哺利润;农商行利息净收入增长相对较缓,为6.3%,其他非息净收入拖累明显,为-30.1%,拨备计提增速为-8.2%,同样反哺利润。

随着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披露,“贷款利率回升”的判断得到数据印证。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比2020年12月提升7BP,甚至同比2020年3月也回升 2BP。其中,票据利率跃升是主导因素,比2020年12月上行42BP至3.52%;而一般贷款利率环比持平在5.3%。尽管一般贷款利率一季度尚未回升,但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品种“企业贷款利率”回升2BP至 4.63%,“个人房贷利率”回升3BP至5.37%,基本确认了贷款利率回升逻辑。

展望2021年二季度及全年,东吴证券仍明确预判贷款利率将进一步回升,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从信贷总量角度看,后续信贷供给将回落,供需力量变化推动贷款利率回升。我们预计2021年新增人民币贷款金额将与2020年20万亿元接近,而目前1-4月的新增量已高達9.19万亿元,同比多增3151亿元,比2019年同期更是大幅多增2.03万亿元。因此,未来7个月信贷供给预计收敛,而前4个月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大幅放量反映出实体融资需求旺盛,后续M2增速继续回落,预计供需变化将推动贷款利率回升。

其次,新发贷款结构的环比变化也有利于贷款利率的进一步回升。2021年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仅回升2BP,且一般贷款利率环比持平,主要原因在于一季度贷款投放结构的变化。一季度,大量新发贷款额度被投向个人经营性贷款,导致其在新发贷款中的占比大幅跃升,而全口径普惠金融贷款的占比也创新高。由于普惠金融及个人经营性贷款本身利率较低,尽管此类产品本身的利率定价没有进一步下行,甚至略有回升,但其权重提高也会拖累总新发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此外,一季度贷款投向更聚焦于长三角等优质区域,这也会拖累加权平均利率水平。

不过,我们预计2021年二季度起以上结构性因素会有所改变。一方面新发贷款中,收益率相对高的零售个人贷款占比将提高;另一方面在新的政策导向下,银行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贷款投放力度,以保证区域结构更均衡,这也有利于贷款利率回升。

房贷由于受到年初新政策的额度管控,一季度房地产总贷款的增速已经低于人民币贷款,但其中按揭贷款仍保持较高增速。不过,目前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已上调房贷利率,由于额度管控影响,很多地区的房贷利率也将进入回升通道。此外,个人经营性贷款一季度大量投放,其中可能存在“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领域”的情形,在更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这类贷款的定价也可能上行。

对负债端而言,存款成本是2021年影响负债成本的核心变量,因为金融市场利率回升后企稳,同业负债的成本已经上行,而存款成本将成为不同类型银行的差异点。总体上,预计大型银行更受益当前的监管环境,存款成本能够保持平稳。

2020年下半年以来,监管机构全面封堵“高息揽储”工具,意图压降负债成本。2020年 下半年以来,对高息存款的监管明显趋紧,包括但不限于窗口指导大幅压降结构性存款、整改“靠档计息”等不规范的存款创新产品、取缔互联网存款、禁止地方法人银行异地揽储等。由此可见,对银行存款端的监管力度达到近年来的高峰。

大型银行的网点数量和客户规模优势得以凸显,更受益当前监管格局。当各类“高息揽储”工具被监管限制后,C端居民难以寻觅到高收益率的保本型存款工具,资金只能流向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或回归低收益率定期存款,同时B端部分企业资金利用结构性存款“套利”的情形也大幅减少,有助于控制存款综合成本率。存款收益率走低+互联网存款渠道被封堵后,更有利于网点数量和客户基础本身就很庞大的大中型银行,存款市场份额有望回流大型银行。我们可以看到,2021年大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增量高于中小银行,监管影响已经有所体现。

大型银行的负债端结构更依赖存款,所以在利率上行周期负债成本更稳定。大型银行受益于网点多和对公客户结算资金量庞大,存款成本本身就比较稳定。此外,大型银行负债端的存款占比明显高于同业,同业+债券占比非常低,因此,在利率上行周期,同业+债券的成本上行影响比较有限,负债成本能够保持稳定。

猜你喜欢
净收入息差佣金
线下餐饮转战外卖指南 深度解析佣金与流量
基于价值导向的社会渠道佣金体系优化研究
进股市前应确认券商佣金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