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运动的原因、内容和影响分析

2021-05-31 01:34张纪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8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污染

张纪伟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环境运动在世界环境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美国20世纪下半叶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在“地球日”活动的推动下,政府开始建立环境保护局和加强法律的环保力度。这场环境运动使得美国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也推动了环境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运动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8.012

摆脱贫穷,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代价就是会出现一系列复杂的环境问题,所以环境运动的开展也就应运而生。毋庸置疑,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坚强而脆弱,因此我们对于地球的环境需要有“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的态度。研究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运动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也对现代其他国家在环境治理问题上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美国20世纪70年代主要的环境问题

1.1 空气污染

美国的空气污染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开始从轻工业转向由钢铁工业和石油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机械加工产业、炼油产业和硫酸厂等各种厂矿林立,工厂向空中喷出的浓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成分,致使空气无法呼吸。其次,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势头旺盛。“1945-1965年间,美国人口增加了35%,同时登记注册的汽车数量的增长率是180%,从2600万辆增加到7200万辆。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约80%的家庭拥有汽车”。汽车尾气排放的有害污染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汽车不断增多的同时,新的空气污染问题也相继出现。

1.2 水污染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厂的大量兴建,导致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海里面,污染水源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问题带来了潜在的威胁。20世纪60~70年代,水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对象,因为水源的污染影响了鱼类的存活。伊利湖的鲟鱼1900年前每年产出100万磅,1964年仅产出4000磅,青鱼从1400万磅降至7.64万磅。水污染不仅导致大量鱼类的死亡,也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1965年夏天,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河也市,因饮水不洁,致使5人死亡,18000人病例”。除了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染水源,人们不自觉爱护环境,到处往河流湖泊扔垃圾也是造成水源污染的另一个原因。随着美国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情操的陶冶。闲暇时刻外出旅游,去体验室外的自然美景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那么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一些垃圾,影响社会环境。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大水系、公共水体、城市和工矿企业的水源普遍受到污染的威胁”。

1.3 化学污染

化学工业迎合了二战后美国社会对物质的消费需求,它为民众创造了很多新颖的产品,比如,塑料袋,食品添加剂、清洁剂、杀虫剂等。尤其是塑料制品,几乎成为人们生活使用的必需品,这些化学用品虽然提升了人类生活的标准,但由此产生的垃圾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1940年,有机合成的化学物产量还不足100亿磅,到1980年膨胀到3500亿磅,化学工业雇佣的个人不少于80万,每年的销售额超过2600亿美元,到1980年为止,美国已经制造7万种有机化合物,并且每年还会增加1500种新的化合物”。大量的化合物被生产、被使用,环境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因为这些化学物质不容易被分解,会长期性的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的危害。

2 美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运动的主要内容

2.1 “地球日”活动

1970年开展的“地球日”活动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环境保护运动之一。1962年蕾切尔·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国的巨大轰动和震撼,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普及、文化素养的提高,也就使人们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这就包括更高规格的身体健康标准,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现实却是污浊的水、烟雾弥漫的城市和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因此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1970年4月22日,大约有2000万——他们中间有很多年轻人——聚集在街头、校园、河边、公园和政府与公司的大楼前,来表达他们对环境形势的悲痛與焦虑,这一天被称为“地球日”。1970年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有组织的游行示威,它改变了整个社会对环境的看法,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才能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这场运动成了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

2.2 建立环境保护局

在“地球日”活动的推动和民众对环境保护的呼吁下,尼克松总统于1970年12月发布《政府改组第三号令》,建立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局由一系列的管理机构和项目合并组成,如“联邦水质管理局、内务部的杀虫剂项目、国家空气污染控制管理局的杀虫剂研究项目、水卫生局、卫生教育福利部的放射卫星局的一部分等”。它的运行宗旨主要是保护和管理全国的环境,为人类构建环保健康的生活。今天的美国环境保护局经历50年左右的发展,运行机制和机构日益趋近完善。现在有全体职员的人数规模不断壮大,所管辖的机构有环境保护总局、分局、实验室等。自从环境保护局成立以来,它就承载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美好期望,同时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治理环境的经验。

2.3 加强法律的环保力度

环境运动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联邦政府的重视,于是政府顺应民意出台了相关的环境法规,致力于更好的如何保护环境和降低环境对人类的伤害。

《国家环境政策法》是奠定美国现代环境政策的基石。这部法律向美国民众表示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决心,不管是政府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遵从法律法规的规定。最重要的是,该法规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对于保护环境的职责,以及民众对政府官员致力于环境保护的举措形成监督机制。

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法律规定污染物排放量要达到国家法规的规定,而且要求加大研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能源技术的力度,这也明确了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和控制汽车尾气之间的关系。

1972年颁布的《清洁水法》(又名《联邦水污染控制法》)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法规。该法案主要对向河流、湖泊、下水道等各种水体的排放物有所规定,尤其是针对企业,企业要处理好污水问题才能排放。两年以后,又通过了一部《安全饮用水法》,保证美國民众饮水安全的问题。

除此之外,联邦政府还出台了一些其它法规。比如1972年颁布的《联邦杀虫剂、灭鼠剂和杀菌剂法》、1976年《联邦土地管理法》和1977年的《国家森林管理法》等,涉及方方面面,从而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法律力度。

3 美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运动的影响

3.1 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展带来了长久的收益,首先就是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善。在空气净化方面,《清洁空气法》的实施和民众对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的普遍使用,美国大多数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基本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水资源方面,《清洁水法》实施之后的数十年里,湿地的生态系统得到改变,水质得到净化,鸟鱼的数量增多。工业废水和下水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工业企业逐渐向环保企业转型,既保证了经济效益也保护了环境。1974年《安全饮用水法》颁布之后,环保局与各州制定实施计划,对饮用水源问题加大关注度,减少了饮用水因污染而引起的疾病,提升了城市市民生活质量。

3.2 美国民众环保意识提高

环保运动的开展使美国民众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境问题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环境的污染会给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同时,环境运动也使得人们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环境好人们的生活才会好。在工业化与污染方面,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污染是工业化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自从环保运动开展以来,人们慢慢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健康生活是可以达到双赢的,而且还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环境意识越来越深入到国家机构、法律和日常生活中”。另外在教育上,学校也积极开展环保运动,在广大青少年的思想中灌输对环境保护的认同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和长远持久的特点,青少年早早具有环保意识是长远之计,也是百年大计,环保与教育结合,是防治污染的有利性措施。

3.3 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创新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工业开始慢慢向新兴科技工业转型。美国汽车行业由于环保运动的开展,行业内部开始进行变革,把绿色环保作为更主要的目标。为了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发明了催化转换器,这一产业结构的转型在为城市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国家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高污染的产业因为污染治理费用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成本压力,促使了一个新型工业的产生——污染控制型的环保产业,为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找到了合适的解决办法,也为大众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状况,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只有合理兼顾二者,才能满足民众宜居安康的美好愿望。

3.4 推动了环境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在环境运动的推动下,美国大中小学也都开设了与环境相关的课程,尤其是一些大学课程,基本都有环境史的课程。到60年代末期,有关环境方面的学科层出不穷,如环境政治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史学、环境法学等。这使得美国在环境学研究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取得了很多环境学方面的成果,为世界环境学研究和环保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科技发展处于转换期的新时代,环境污染与能源枯竭并存、全球变暖与极端气候并存,将环保问题纳入科学研究之中,有利于传统的工业文明顺利走向生态文明。

4 结语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的环境保护运动,以环境保护局和加强法律的环保力度展开工作,改善了自然环境,提高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升级了产业结构,并且也推动了环境学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对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更不可行。在全球人民期待美丽世界的今天,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道路。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我们不能照搬他国模式,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制定出适合本国发展的环保政策。

参考文献

[1]尚宇晨.20世纪70年代美国城市水污染与联邦政府的治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

[2]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3]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国外公害概况[M].北京:总后勤部化工生产管理局环境保护处,1974:109.

[4]腾海键.战后美国环境政策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43.

[5]Robert Gottlieb,Forcing the Sp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M].Washington.D.C: Island Press,1993:76.

[6]封晓霞.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环境运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34.

[7]Benjamin Kline,First Along the river:A Brief History of the U.S. Environmental Movement[M].Lanham: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2007.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污染
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履职尽责勇作为 砥砺奋进谋发展——记衢州市环境保护局柯城分局局长童云海
用生态文明铺就发展之路——访安徽省岳西县环境保护局局长程卫华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