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历史经验及规律启示

2021-05-31 02:27牛志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8期
关键词:历史经验政治建设

牛志伟

摘 要:中国共产党身为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深化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也事关党是否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暴露出一些问题,这直接指向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好。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党的政治建设确定为根本性建设,并把其摆在首要位置,由此迎来党的建设新时代。历史经验表明,忽视党的政治建设,党就可能犯错误;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全党就能上下齐心,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关键词:政治建设;历史经验;规律启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8.056

1 党内政治建设的历史动因

1.1 外部动因:日益强大的新中国需要更强大政党的领导

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关键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不断增强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其关键都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未来强大的中国则需要更大强的政党来领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推进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而从根本来讲需要一个政党拥有强大凝聚力和严明的组织纪律,以此来扎根人民、代表人民、为了人民。而一个政党具有权威性和组织纪律性就要特别重视政治建设,发挥党的政治功能。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保持先进性,发展成为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取决于其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是为无者阶级革命的党;其次,先进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后,也是其根本原因,是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因此,中国作为现代化国家的“后进生”,这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而党注重政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则是重要原因。

1.2 内部动因:初心和使命对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也给党的初心和使命赋予鲜明的历史色彩。将党的初心和使命置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土壤中不难看出,中华民族所经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个阶段,正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萌芽期、生长期和成熟期。自鸦片战争爆发,中华民族便深陷苦难之中。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却也改变不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才结束了中华民族被压迫的境遇,真正实现了站起来。正如毛泽东所说:“共产党的唯一任务,就在团结全体人民,奋不顾身地向前战斗,推翻民族敌人,为民族与人民谋利益,绝无任何私利可言。”这正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萌芽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党的工作重心开始向经济转移,进而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坚持将家富国强视为己任、以民族振兴设为目标,才推动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的历史飞跃。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直指党的初心使命的宗旨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使得党的宗旨与家国命运保持一致性,党自身与民族目标的同向性,体现了党、国家与人民的高度统一,也体现了党对初心使命的坚守。

中国共产党肩负国家独立的重担,践行民族复兴的伟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党的初心和使命,时刻给党内敲响政治自觉的警钟,所以才会重视党内的政治建设,始终具备领导核心的资格。

2 党的百年政治建设历史路程

因为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所以党成立百年来始终重视从政治上建党。但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发展及所处环境不同,因而对党的政治建设规律和认识程度也不会相同。了解党百年历程中政治建设的发展,对于总结基本经验,为接下来党内政治建设开辟道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1 1921-1949年党的政治建设萌芽发端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而随着党自身的成长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政治建设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等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都提过政党建设在政治方面的要求,却始终没有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概念。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先贤关于政党建设的学说与中国共产党的实情相结合,并在1929年12月针对党内存在的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指出“要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更在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至此,明确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命题的提出,离不开当时中国共产党所处历史环境。建党初期,党的任务是救亡图存,寻求独立。党所面临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而工人阶级相比较之下力量薄弱,需要与其他民主力量合作。通过广泛发动群众,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这虽然解决了党员数量的问题,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可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为降低了党员标准,致使党员内部阶级成分复杂,出现了许多落后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些思想不光影响着党员队伍的建设,也日渐波及党的干部队伍,对本身就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学习的干部队伍造成严重影响,做出错误决议决策,给党的事业带来沉痛打击。同时也形成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特点:基于纠正错误、解决问题而出现的问题倒逼局面,使党的政治建设处于被动。直至遵义会议,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以及中共七大明确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开始,才逐渐将党的政治建设化被动为主动,地位由轻视到重视。

2.2 1949-1976年党的政治建设曲折探索期

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也同样进入全新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建设既有发展,也遇挫折。

确立党的政治路线是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1953年,党中央制定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历史证明这条总路线是正确的,它使新中国顺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改变了国内外形势,更使我国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社会性质等发生巨变。至此,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已不再适合,中共八大路线应运而生。虽然党对于八大路线的实施并不充分,可也展示出党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显示出党始终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深知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之后的路程会更曲折。因此,必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序发展。其次,执政范围由局部到全国,党的性质也由革命党过渡到执政党,这就要求党的领导制度也需要发展。党的八大健全了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应达到“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再次,该时期讨论并通过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极大强化了党的集中领导和团结统一,与党内分裂主义做坚决斗争。最后,党内开展的整风整党与“三反”运动,使党组织和党员素质得到有效提高,社会风气改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957年党在指导思想“左”的错误,使得党的政治建设历经曲折,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教训:即制定和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建设成果制度化等。

2.3 1978-2012年党的政治建设有序推进期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在继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在党的十三大概括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在这一时期的巨大成就。而为了纠正“文革”时的错误,邓小平提出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首先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了恢复因文革所遭到破坏的党内政治生活,党中央从严肃党规、严明党纪、规范组织关系着手,开启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针对因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滋长的党员腐败问题,江泽民指出明确区别社会经济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活,严防金钱至上等腐朽观念的侵蚀,要时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保持党的纯洁性。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中央也特别注意恢复曾遭到严重破坏的党的政治纪律。其明确指出党的政治纪律在所有纪律中是处于第一位的。并在1979年3月,由邓小平同志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来丰富党的政治纪律的内容。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党的政治纪律的贯彻,专门出台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党的政治纪律上升到法的高度,提高党员的认识,并建立了党的纪律检察机关来专门查处政治纪律案件,有力维护了党的政治纪律。

但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攻势头迅猛,对我国的渗透和破坏也甚嚣尘上。且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党内新鲜血液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党员干部政治立场不坚定的问题日益暴露,亟待解决。江泽民指出:“必须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胡锦涛也提出全党应“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

2.4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蹄疾步稳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和国家事业新的历史方位。党中央在党的建设方面也做出重大部署,更是在党的十九大将党的政治建设命题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在新时代创新发展,首先是对其所作出的科学定位,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其次构成了政治建设的系统理论,即根本目的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领导权,思想根基是坚定理想信念和筑牢政治信仰,首要任务是做到“两个维护”,根本要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担负政治责任,还提出“党的政治生态”概念,并将净化政治生态作为政治建设的常态化工作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保证理论创新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在实践上提出许多新要求。首先是常态化学习教育制度,将日常教育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是在政治建设中贯穿制度建设,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明确要求。坚持和完善制度治党,确立党的领导、执纪监督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以此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实践。再次是高压反腐,永葆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问题与腐败问题交织,而腐败就会损害人民利益,归根到底就是政治问题。只有从政治高度解决腐败问题,才能坚定人民对党的信任,使党扎实人民根基。最后是重视监督问责,强化巡视工作,坚持抓好干部队伍这个“关键少数”。

3 黨的百年政治建设基本规律遵循

3.1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而坚持党的领导,最首要的便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于是党的十九大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且党中央多次强调,全党全员应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顺利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明确提出坚持完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以此来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来落到实处。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就要坚持以“四个意识”为思想保障,以“两个维护”为最终目的,紧扣党章遵循,牢牢按照《决定》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党的政治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3.2 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

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政治建设提供价值遵循。党从成立之初到遵义会议前夕,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路线,才给党的事业带来沉重灾难。遵义会议所确立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及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开始,党才逐渐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这一正确政治路线,从而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更是让我们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时期确立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使得中华民族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历史一次次证明,通过认清中国实际来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路线,有利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飞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阐述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习近平更是称这条基本路线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充分说明了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中坚持基本路线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充分分析和认识中国的具体实际,并不断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保证政治路线符合时代的发展。

3.3 思想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

思想建设是政治建设的基础,是因为政治信仰是党员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的政治方向。筑牢思想根基,才能保障政治可靠,从而有力推进政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问题日益严重,表现出对社会主义道路立场不坚定、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等。针对这类情况,党中央把坚定政治信仰作为政治建设的目的和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坚定政治信仰,补足“精神之钙”,以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利益诱惑。政治方向是党的奋斗目标,能集中体现党的意志与追求。应不断强化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准党的事业政治总方向。政治方向偏离会影响党的事业兴衰,要坚决抵制背离政治方向的错误思潮。优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严把入口放松出口来保持干部队伍一池活水,形成科学严谨的干部培养选拔体系,严惩党员干部政治方向动摇问题,严格遵循党的建设规律,传承党的建设优良传统。

3.4 制度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保证

建立健全党的建设各项制度,是推进政治建设的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置首位,起统领作用,這对于以制度建设推动政治建设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包括党章在内的党内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以“硬指标”严格约束党的政治建设实践,增强政治建设规范性,做到对现有问题的切实解决。党的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伟大工程,只有以制度的形式,才能将党的政治建设变成经常性、可持续的工作,防止出现半途而废的问题。只有保证党内法规的有序运作,用制度巩固和深化政治建设的成果,才能把政治建设长效化,做到政治建设实践常抓长效,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95.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

[4]赵云献.毛泽东建党学说论(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43.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86.

[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3.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政治建设
新时期林业企业政工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从《论十大关系》看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理论价值浅析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